近日,教育部部署開展春季學期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活動。學校要嚴格落實中小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和每學期2次視力監測制度,配合醫療衞生機構開展視力篩查。堅持眼保健操。每節課間必須讓學生出教室活動遠眺。確保手機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
延伸閲讀 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代表委員熱議話題
“努力讓廣大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這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話,是眾多父母共同心願的表達。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也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近視防控,從最有效的措施做起
“近視已成為危害我國兒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衞生問題,患病率高達53.6%。”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眼科學院院長王寧利介紹,增加户外活動、使用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配戴角膜塑形鏡是目前防控近視的三大有效措施。但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還未上市,配戴角膜塑形鏡每年需花費近兩萬元,相比較而言,户外活動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防控舉措。
“每天兩小時的户外活動可有效預防近視,但這項工作始終難以落實。”王寧利建議,所有中小學校強制開展每天户外活動兩小時,有關部門應出台具體實施和監督考核方案,包括嚴格監管體育課時被擠佔問題等。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院長畢宏生的提案聚焦近視防控節點前移。“當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着力點主要集中在小學,對嬰幼兒時期的眼健康問題關注不夠。”畢宏生建議,從孩子出生就進行新生兒眼保健和視力檢查,從幼兒園就開展視力篩查。同時,國家財政應提供專項近視篩查項目經費,壓實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
健康教育,應伴隨成長全過程
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校長焦新安高度重視學生健康教育,他建議系統構建大學中學小學健康教育體系,讓健康教育伴隨學生成長全過程。
焦新安指出,大學中學小學各個學段的健康教育還處於割裂狀態,教材、課程、評價還未能有效銜接。他建議,圍繞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教育規律和現實需求,分層分類構建健康教育教學體系;融通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環節,實現與健康教育相關的意識培養、知識傳授、技能提升全方位融合;基於大數據等新技術,構建大健康教育跟蹤評價體系,將健康教育信息納入健康檔案,建立一體化健康管理體系。
“據統計,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已接近20%,最常見的是抑鬱障礙。與之相對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卻存在師資不足、心理諮詢室使用率低等情況。”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廣東省委副主委劉冠賢建議,構建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課程表,並引進心理、精神衞生專業人才,促進心理專科醫院與學校合作,打通在校學生轉診服務“最後一公里”。
在健康教育中,青春期性教育是繞不開的一環,但不少父母、教師談“性”色變。因缺乏恰當科學的性教育,很多青少年存在錯誤的性觀念。為此,農工黨界別小組提交了《淨化社會環境 加強青少年性宣傳教育的提案》。該《提案》建議,開展多層次、多途徑的性教育,如邀請婦產科醫生開展生理衞生知識講座等;設置不同興趣班、選修課,提供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體系,轉移其對特殊生理階段的關注度等;嚴禁在公共媒體和青少年經常活躍的社交媒體上投放無痛人流廣告。
營養改善,需多照顧農村兒童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吹麻灘小學校長董彩雲在走訪中發現,因父母外出務工或忙於農事,或因家庭條件有限,農村地區學前兒童的膳食營養問題常被忽視,食物品種過於單一。
雖然我國自2011年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但因學前教育不屬於九年義務教育範圍,部分農村地區學前兒童不享受該政策。對此,董彩雲在提案中建議,向農村學前兒童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推進農村學前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為農村地區的幼兒園統一配送牛奶、雞蛋、水果等。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徐叢劍曾提案“為農村邊遠地區適齡青少年免費接種宮頸癌疫苗”。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徐叢劍繼續呼籲有關慈善機構和社會組織積極行動,助力農村邊遠地區適齡青少年宮頸癌疫苗接種。
“在全部的宮頸癌病例中,約84%的病例和88%的死亡發生在低資源國家,我國的宮頸癌發病率也存在農村明顯高於城市、經濟落後地區明顯高於經濟發達地區的情況。”他指出,對人口分散、邊遠地區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實施宮頸癌定期篩查有相當大的難度,為這類人羣免費接種宮頸癌疫苗更具切實意義,建議加強農村邊遠地區宮頸癌疫苗接種工作。
(原標題:教育部要求確保手機禁入課堂)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人民資訊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