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捨得》熱播後的教育焦慮
■ 清聲細雨
日前,電視劇《小捨得》熱播。該劇聚焦“小升初”,講述了一代中國人面臨的教育難題,尤其是孩子教育所引發的家庭焦慮問題。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課後爭相補課、購房為學區等社會現象,已成為當今不少家庭的苦惱。
作為70年代出生、小地方長大的人,很難想象當今城市的天價學區房、五花八門的補課場景等。過去,兒時的我們在大自然中成羣結隊嬉戲玩耍,摸魚抓蝦,村東玩耍,村西摘瓜。現在許多孩子沒有了我們的快樂童年。
如今,物質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孩子生活的物質環境越來越好,但是因為教育引發的問題卻不少。為什麼?中國曆來重視教育,教育的目的和初心是什麼?參加各種課外培訓班的目的又是什麼?電視劇《小捨得》引發了觀眾深深的思考。
參加各種興趣班的目的,本應是發現挖掘孩子的興趣以及特長。如果孩子有,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按照孩子的興趣和特長進行培養,但不能作為強迫孩子學習的理由,逆天性讓孩子在痛苦中度過童年。應該提倡快樂教育,讓孩子自覺自願去學。經過努力,即便不能成為佼佼者,也能培養陪伴其一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研究發現,有音樂、體育等特長愛好的人,患抑鬱症的概率較小。
如果不能發現和挖掘出孩子的特長,那説明咱們就是普通孩子,家長應降低期望值,按照普通孩子的標準進行培養。重視孩子情商、逆商(心理學名詞,簡稱AQ,即人們面對挫折、擺脱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財商的教育,讓他們重視親情友情愛情;培養他們的公民意識,愛集體愛國家,心中有別人,肯吃虧敢擔當,這樣的孩子難道不是眾多家長所期盼的嗎?
生兒育女,家長應如孩子剛出生時的期盼一樣,只願孩子健康平安。但是,為什麼隨着孩子漸漸長大,一些父母的期望值也漸漸膨脹了呢?也許是社會之勢,攀比之風,貪念之心造成的。其中,社會之勢包括社會上五花八門的宣傳,一些家長被帶了節奏,以為只有考上名校才能進入成長保險箱;攀比之風常常表現為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們也要有,甚至要超過他們,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補償之心常常表現為父母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實現。家長受了委屈,期望孩子以後成龍成鳳、出人頭地,替自己揚眉吐氣。
父母教育焦慮問題,通常只是因為他們忘了平常心。
來源: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