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學習中文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經典

  【中國文化走出去】

光明日報駐伊斯蘭堡記者 張任重

自“一帶一路”建設在巴基斯坦開展以來,中巴兩國攜手完成了多項惠民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實實在在改善了當地百姓的生活,更為兩國民心相通提供了橋樑和平台。越來越多的巴基斯坦人學習中文的熱情空前高漲,許多優秀的漢語人才湧入了中巴經濟走廊項目。

  “朋友一生一起走”

25歲的黃思寧(哈菲茲·烏薩馬)生活在拉合爾,2017年10月他開始在由江西理工大學與旁遮普大學合作建立的旁遮普大學孔子學院學習中文。眼下,他不僅通過了漢語水平考試第5級,還在工作之餘兼職教授中文。

黃思寧對自己學中文總是津津樂道:“與我的母語烏爾都語和官方語言英語相比較,中文是一門完全不同的語言,越學越難,尤其是漢字的書寫與發音,四個音調很難發。但我很高興的是,孔子學院裏有很多優秀的老師,他們教中文非常負責,教我寫漢字、糾正我的發音都很耐心。”

學習中文的幾年裏,黃思寧參加了3次孔子學院舉辦的“漢語橋”比賽,學會了打太極拳、唱中國歌。他最喜歡的一首中文歌是周華健的《朋友》,“特別是那句‘朋友一生一起走’,我學習中文後認識了很多中國朋友,他們在我遇到困難時總是幫助我、寬慰我。我經常給他們唱這首歌,表達我對他們的友誼。”

黃思寧曾在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工作,學習中文的妹妹也曾在項目上工作。他説:“中國公司裏同事們平等相處,工作環境和氛圍特別舒適。我和妹妹在工作中結交了很多中國朋友,學到了更多技能。”現在,他白天是律師,下班後教巴基斯坦學生中文、教中國學生烏爾都語和英文。

對學習中文給自己帶來的變化,黃思寧感觸良多。“很多律師同行和客户都非常尊重我,因為我學了中文。學好中文為我打開了一扇門,帶給我很多工作機會。”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後,他自發地在巴基斯坦採購口罩,通過中國朋友寄往中國。2020年他申請到去中國留學的機會和獎學金,他希望疫情結束後能去中國深造。

黃思寧説:“我去中國並不僅僅是為了尋找工作機會。我從心裏認為中國是我的第二個家,中巴關係是兄弟關係。中巴友誼萬歲並不是一句空話,我作為巴基斯坦人是能切身感受到的。即便我們屬於不同的國家和文化,但我們同心同德,心心相通。”

  和哥哥一起學中文

23歲的哈弗薩·哈妮芙是黃思寧的妹妹,中文名字是黃秀妍,目前在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擔任翻譯工作。這個年輕的姑娘和她的中文名字一樣清秀美麗,她的中文十分流利,聊起天總是笑呵呵的。

受哥哥的影響,她學習中文也有3年了。最開始是看中國電視節目,對中文興趣日增。後來她和哥哥一起學中文,兄妹倆互相督促鼓勵。和哥哥一樣,她也獲得中國大學的留學資格和獎學金。疫情結束後,她和哥哥準備一起到中國留學。

説到目前在橙線項目的工作,黃秀妍説:“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開心。我在這裏工作了一年多,老闆和同事們都耐心地教我很多業務,我學到很多技能,也收穫了更多自信,將來我也有機會從翻譯崗位轉到秘書崗位。疫情期間,我們公司對我們非常關心,每個月都給員工發口罩、消毒液。”

黃秀妍還説:“橙線項目是巴基斯坦第一條地鐵,我的親戚朋友乘坐後都覺得舒適方便快捷。橙線項目還為很多像我一樣的巴基斯坦人帶來就業機會,我的許多同學和朋友都在橙線項目工作學習,我們和中國朋友同事在一起就像一個大家庭。”

黃秀妍不僅中文説得流利,還多才多藝,而且她親手繪製了象徵着中巴友誼的橙線列車圖並贈予了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她和同事們還一起參與拍攝製作了橙線軌道交通的宣傳視頻。“我們創作了許多歌曲和視頻作品,主題是攜手共進、邁向未來,有中文版和烏爾都語版。我們想通過視頻表達和讚美巴中友誼。我曾帶我舅舅體驗了一次橙線列車,他在地鐵裏看到我的視頻後非常高興,我也很自豪。”

  學習中文後找到了好工作

同樣通過學習中文改變人生軌跡的,還有27歲的阿卜杜拉·哈沙姆,中文名是凌若飛。他利用業餘時間在孔子學院教中文,目前已經有2年的教齡了。

凌若飛用流利的中文對記者表示,剛開始學中文時只是當愛好,沒想到最後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現在中文對他來説是一份熱愛。凌若飛2017年在巴基斯坦參加了“漢語橋”比賽並取得好成績,後被推薦到中國鄭州大學學習中文專業。“我的同學都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我們在一起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這使我視野更開闊、知識更豐富了。”

凌若飛説:“教中文對我來説也是提高漢語水平的一種方式。我身邊不同年齡的巴基斯坦朋友都喜歡中國。在我學生時代,中文老師大多是中國人,與學生用英語溝通,對不懂英語的巴基斯坦學生來説,這有一些障礙。而我可以用母語,與學生溝通得更好。”

他表示,如今中巴兩國關係緊密,各領域交流比以往都增強了,很多普通巴基斯坦人都想學中文,其中不乏退休老年人、家庭主婦、貧困學生等。“我的學生們都期待學習中文後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和生活,而且他們確實做到了。我曾經教過一位60多歲的學生,他是一名退休司機。他年紀大,學起來更吃力,但他沒有放棄,每天學習非常努力。現在他被中國公司招聘為司機,改變了退休生活。”

“我還有一個學生非常聰明好學,但家庭貧困,沒有錢上大學。他學習中文後,在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中國公司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機會,現在薪資比工程師還高,全家都靠他了。中文改變了他的生活。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光明日報伊斯蘭堡7月28日電)

《光明日報》( 2021年07月29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