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艾森在醫院坐診為患者診脈。 受訪者供圖
(新春走基層)“洋中醫”話新年:為中國古典著作搭譯介之橋
中新網濟南2月2日電 題:“洋中醫”話新年:為中國古典著作搭譯介之橋
記者 趙曉
農曆正月初二(2月2日),在山東過春節的洋女婿、伊朗人艾森仍在埋頭準備《論語》《老子》《孟子》3本中國經典著作的波斯語翻譯、審稿和校對工作。艾森是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外籍專家,同時就讀於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專業,一直專注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研究和中國經典著作的波斯語譯介工作。
談及正在翻譯的3本中國經典著作,艾森告訴記者,這項任務源於伊朗和中國在2021年3月簽署的關於經典著作互譯出版備忘錄,也是中國實施“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伊朗與中國相關部門磋商結果,2022年要將7本中國經典著作翻譯成波斯語,在伊朗出版。
為原汁原味地把古漢語翻譯成波斯語,艾森需要參考從古至今大量學者對中國古典著作的註釋和解讀。 受訪者供圖
“完成難度並不大,3本書都曾翻譯過,這次需要重新審稿校對。《論語》《老子》已基本收尾。”艾森介紹説,近10年,他曾先後翻譯出版了《大學》《中庸》《孟子》《弟子規》等9本波斯語版中國古典著作,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伊朗人以及更多波斯語人士能讀懂中國典籍中藴含的古老智慧。
艾森説,《論語》《老子》《孟子》等原著是古代漢語,為保證原汁原味地翻譯成波斯語,他需要參考從古至今大量學者對原文的註釋和解讀。中醫專業的古漢語課為艾森理解這些經典著作打下了基礎。“我在中國買的第一本中文書是《黃帝內經》,單是看第一頁,就花了好幾天時間。經過連續10多年的研究,現在理解古漢語已經駕輕就熟。”
春節假期,艾森在家中忙碌於中國經典著作的波斯語翻譯、審稿和校對工作。 受訪者供圖
在艾森看來,儘管文化背景不同,但許多伊朗思想家的觀點和中國孔孟思想有相似之處。在翻譯過程中,他一直在對比研究伊朗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瞭解儒家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尤其是孟子學説,對中國和東亞的儒學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仁愛、尊老愛幼、孝順父母等主張,在當下仍具有現實意義。”
除國學經典外,艾森對中國古代醫學論著也興趣濃厚,常利用業餘時間翻譯《黃帝內經》《素問》《金匱要略》等,在醫院實習問診期間,被患者親切地稱為“洋中醫”。
資料圖:艾森辨識人體穴位。 受訪者供圖
艾森一邊研究中國醫學論著,一邊在實踐中檢驗理論。“我心中比較理想的職業,就是在大學做科研的同時,也能有固定時間到醫院坐診,向老中醫請教學習,與患者溝通交流,融合理論與實踐。”
翻譯中國醫學典籍時,艾森還經常在書中尋找伊朗常見的草藥,如肉桂、生薑等,將書中記載的用法和功效翻譯成波斯語。“伊朗人重視自然療法,尤其對針灸情有獨鍾,但對中草藥瞭解不多。中醫藥文化科普類書籍在伊朗較為稀缺,希望通過翻譯中國醫學著作,拓展伊朗人對中草藥的認識邊界。”
資料圖:艾森翻譯的《大學》《中庸》《弟子規》書籍封面。 受訪者供圖
據艾森觀察,中醫藥文化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一位合格的譯者需要對中文、中國文化、中醫藥文化都有一定了解並且感興趣、肯鑽研,消化吸收,才能更準確地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內涵。而他樂當文化使者,為中國古典著作走出去搭譯介之橋,讓世界讀懂中國的深厚文化和智慧。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