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罪人不是趙括,他是英勇的將領,失敗只因一個錯誤的命令

昨天有小主説關注了後變漂亮了,你們相信嗎,反正我是信了
在大千世界中,會遇見很多人,不偏不倚你遇見了些文章的我
古代打仗向來都是成王敗寇,贏的那個將軍和他的國家會被後人一直記得甚至歌頌,可是輸掉的那一方不僅會慘死,甚至還會被打進歷史的冷宮,後代不會對他們有着過高的評價。中國歷史就是很好地闡述了這一點。比如歷史上的長平之戰,勝利者秦國不僅得到了土地和勢力,還有後代對自己將領的歌頌。而趙國呢,幾乎就被剿滅殆盡了。
長平之戰罪人不是趙括,他是英勇的將領,失敗只因一個錯誤的命令
文/有知識的燕子 圖/網絡
從此之後歷史對於趙括的評價就是隻知道坐而論道,打起仗來就什麼本事都沒有了。其實這場仗在打之前結局就已經定好了,不是某一個大將就可以改變的。這場持續時間很久的戰爭對於戰勝國來説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因為它對於國家的消耗太大了,雖然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很強大了。而趙國呢,一下子就被白起殺了四十萬的壯丁,國家一下子就垮了。
而失敗的戰爭承擔責任的首先就是統軍的將領,可是這場戰爭的失敗真的是因為趙括的無能嗎。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除了剛剛提到的問題之外,還要加上趙國本身的一些問題。
長平之戰罪人不是趙括,他是英勇的將領,失敗只因一個錯誤的命令
這次戰爭本事和趙國沒有關係的,而是趙國和韓國的為了一塊軍事要塞的較量,只是因為韓國實力不夠才把這塊找來禍患的地方送給了趙國,這樣趙國才會捲入其中。這樣以來韓國就可以從這場戰爭裏面全身而退了,雖然丟掉了自己的軍事要地。其實這項舉措本來用意快主動出擊,把那些秦軍全部殲滅。秦國這個時候感覺到了趙國的危險,而這個危險根根本上就是來自於廉頗,於是秦國開始用計策讓自己的障礙走開。他們的計策就是派人在趙國散佈廉頗戰鬥力不行的謠言,然後説最厲害的將領是趙括。結果也是不久這個消息就傳到了趙王的耳朵裏,本來就對廉頗不滿的趙王,聽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之後,就更加堅定了自己換將的決心,趙括也馬上接到了命令接替廉頗,結果趙王一絲不差的中了秦國的計謀。
長平之戰罪人不是趙括,他是英勇的將領,失敗只因一個錯誤的命令
這個本事王室宗親的趙括雖然頗有用兵才能,可是遇到了秦國這樣的虎狼之師他也是無能為力啊,況且是要遵守趙王的命令主動出擊,自己的優勢就煙消雲散了。已經兵敗註定的趙括在自己被圍的時候還依然頑強抵抗,誓死沒有投降,一直在秦國的包圍圈裏面掙扎了四十多天。事後趙國把這次的戰爭失敗歸咎給了趙括,可是當時趙王沒有想到就是他的輕浮把自己的國家斷送了,趙括主動出擊就是他趙王的命令啊。
長平之戰罪人不是趙括,他是英勇的將領,失敗只因一個錯誤的命令
小編認為歷史上的成王敗寇只是勝利者們在舞台上過度的渲染而已,我們想要看清歷史就是分成明顯的,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可是這個時候的趙國國君蠢得真是超過天際,不僅沒有推辭,還非常高興的把這塊燙手的山芋接了過來,甚至還感覺自己佔到了便宜。可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災難才剛剛開始。
長平之戰罪人不是趙括,他是英勇的將領,失敗只因一個錯誤的命令
這個時候秦國已經派來了大軍在趕往韓國的路上了,知道自己的目標易主了雖然感到一絲驚訝可是依然沒有什麼畏懼,只是把方向往北轉移了一點。而趙國聽説秦國的大軍來了,也是派兵去迎擊。這次趙國派出的大將是我們熟悉的廉頗,他的戰略就是守城不出,一直和秦國消耗,他知道秦國是遠距離作戰,是經不起這樣的消耗的,而趙國是在自己的國家裏面防禦作戰,如果消耗下去肯定是可以把秦軍逼退。
長平之戰罪人不是趙括,他是英勇的將領,失敗只因一個錯誤的命令
本來趙國的優勢是很大的,可是想不到的是自以為是的趙王太浮躁了,一直督促廉頗趕的真實面目還是要主動去翻開歷史那不為人知的一頁,去看看歷史到底是怎麼回事。歷史上任何一個失敗者都沒有我們想的那樣粗鄙不堪,而那些勝利者也沒有那麼的光輝靚麗,王和寇有的時候就是在一個剎那就出現了,而他們留在歷史上的痕跡就截然相反了。可能有的時候想起來不是那麼的公平,可是想一想歷史就是那些勝利者們在寫的,他們才是歷史的撰稿者,而那些失敗者們在歷史上是沒有發言權的,也許會有一兩個正義的人出來為他們正名,可是這畢竟是少數,如果有就是那些人的幸運,沒有也是正常的。所以我們之後也不必在為那些失敗者們過分的貶低,也不用為那些勝利者們過分的讚揚,因為有很多事情根本就是我們不知道的,一味的跟風只會讓我們看起來沒有理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3 字。

轉載請註明: 長平之戰罪人不是趙括,他是英勇的將領,失敗只因一個錯誤的命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