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之前,瀘州人金鑫幾乎都是在教室裏度過:小時候,上學,坐在講台下;大學畢業後,走上講台,執起教鞭。
2019年4月15日,30歲的他離開瀘州市納溪區白節小學的講台,到涼山州美姑縣洛俄依甘鄉瓦吉吉村任“四治專員”,成了一名扶貧幹部。
在村裏一年多的時間,他瘦了20多斤,見證了第一個合作社的誕生;在業餘時間執起教鞭,後來還執起了牛鞭,負責養護19頭西門達爾牛。今年8月11日,他喂完最後一次料草,目送19頭牛離去,為這個已脱貧摘帽的村莊換回27.4萬元收入。
客串村小教師
班上數學成績平均漲了10分
到洛俄依甘鄉政府報到後,金鑫接到的任務是幫助瓦吉吉村委會做些文字和填報資料工作。
初到瓦吉吉,金鑫白白胖胖,喜穿一身運動裝。因架副金邊眼鏡,村民們都叫他“眼鏡兒”。
做資料,對於電腦高手的他來説,太簡單了。半天就搞定工作,剩下的半天自由安排。
他突發奇想,“我本來就是教書的,何不用我所長,在工作之餘客串一下教師,帶領孩子們認識山外的世界?”
學校本來就缺老師,他的這個想法把沙馬木乃老師高興壞了。
新面孔帶來了新思想和新方法,孩子們覺得新鮮又歡喜。一學期下來,金鑫教的那個班數學平均成績漲了10分。
金鑫從老家帶來《中國山水畫》《孫子兵法》《唐詩三百首》《陶行知教育文集》等書籍,他經常在學生面前練毛筆字,激發孩子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從教室到牛圈
“眼鏡兒”變成了牛倌兒
2019年下半年,瓦吉吉村成立了養牛合作社,並投資幾十萬元建設起了牛圈,買來19頭西門達爾牛。
一開始,3個村幹部輪流養牛,每個人負責養兩個月。幾個月後,洛俄依甘鄉對瓦吉吉村的低保、五保和殘疾人羣體啓動了新一輪危房改造工程。為了讓瓦吉吉村完成2020年消滅土坯房的目標,村幹部們每天忙得快要飛起來,沒有精力兼顧養牛。
牛圈裏的牛,象徵着瓦吉吉村產業的希望,瞬間成了一個燙手山芋。
看見村幹部們那麼繁忙,今年5月,金鑫主動把養牛的任務接了過來。
但是,一個“門外漢”要把一羣牛養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別的不説,單説扛飼料就夠嗆。一包幾十上百斤重的飼料,金鑫要從倉庫搬到牛圈,一開始用上吃奶的勁兒。後來他借用推車,利用槓桿原理,用巧勁將草料裝上車,再推進牛圈。
為了弄清楚如何科學養牛,金鑫一頭扎進了農家書屋,查閲肉牛養殖的書籍,在網絡上搜索資料,還請來畜牧專家面對面指導。
通過一系列學習,他之前一直弄不明白的平均每頭牛一天喂多少糧食?牛圈消毒、防疫怎麼做?牛生病了有哪些症狀……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養了半個月後,牛貼上了膘,長得油光水滑。
牛每天都要吃,吃完就要拉屎拉尿。很快,牛圈裏牛糞壘起厚厚的一層。金鑫想把這些牛糞剷掉,他想請村民幫忙,又怕被人嘲笑,於是憋着一口氣,獨自鑽進牛圈,揮動鐵鍬,把成堆的牛糞剷掉並移走。
一年瘦了20多斤
見證牛兒換成27萬元錢
養牛兩個月,金鑫摸清了牛兒們的脾性。牛兒高興了,會跳起來撒個歡。共處一室,牛兒們有時也會起衝突,打打架,而這些牛在他看來是最健康的。
也有失手的時候。
有一天,金鑫用木棍趕着牛兒,從這個圈轉移到對面乾淨的空圈時,發現水槽在漏水。他趕緊去拿塑料桶過來接水,就在那個空檔,有兩頭牛擠開了鐵門,撒開蹄子,順着懸崖邊的玉米斜坡地跑。當時玉米剛好半人高,還沒開始頂紅帽。這一路,牛兒毀壞了不少的玉米,金鑫看着都心痛。
他一路追過去,因為擔心牛兒跌下懸崖,不敢用棍棒驅趕,只能耐着性子,用擲土塊的方式,慢慢將牛趕回圈裏。
一年多的扶貧時光,金鑫皮膚曬黑了,肚腩不見了,瘦了20多斤。
8月10日下午,村裏來了幾個客人,他們想買下這批牛。通過談判,很快達成了生意:賣19頭牛,進賬27.4萬元。
8月11日天剛亮,金鑫就起牀,去喂最後一次牛兒,併為它們送行。村裏最精壯的男子帶上竹竿、繩索,用一個多小時,將這19頭牛全部趕上兩輛敞篷貨車。
金鑫目送拉着這批牛的貨車漸漸遠去。他和村民粗略算了一筆賬,刨去成本,這批牛兒能為瓦吉吉村集體經濟創造5萬元的利潤。
金鑫説,從教室到牛圈,駐村的這段日子成為了他人生最珍貴的一筆財富,他已經喜歡上了這裏,就算以後離開了,也會常回來看看。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席秦嶺 雷遠東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