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軍作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部隊的最高編制,其司令官一般為大將軍銜,下轄若干方面軍。從1939年至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期間,日本軍隊共設有關東軍、中國派遣軍、南方軍、第1總軍、第2總軍五大重兵集團。其中關東軍負責關外戰場,中國派遣軍負責關內戰場,南方軍負責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第1和第2總軍部署於日本本土,航空總軍指揮全部陸軍航空兵部隊。
關東軍
關東軍成立於1919年4月12日,解散於1945年8月15日,因關東州而得名。在舊日本陸軍中,關東軍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有皇軍之花之稱。關東軍是日本陸軍駐紮在中國東北的軍隊,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最高峯時共有120萬人。
1898年俄國強行租借中國旅順和大連灣,租借地劃為俄國的一個州——即關東州。日俄戰爭後依據《朴資茅斯條約》關東州轉讓日本。1904年日本在遼陽成立關東都督府,都督府內設陸軍部。1919年4月實行軍政分治,關東都督府改為關東廳,以都督府陸軍部為基礎組成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所轄部隊由本土派遣實行輪值。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司令部由旅順遷瀋陽,1932年溥儀政權成立後遷長春,1942年10月升格為總軍。1945年5月底第17方面軍在北部朝鮮的部隊改隸關東軍,遠東戰役發起後關東軍依預案將逐步收縮到南滿、朝鮮,第17方面軍奉命改隸關東軍。1937年8月關東軍派出混成第2、第15旅團入關內支援中國駐屯軍,1938年5月派出混成第3、第13旅團投入徐州會戰,1938年指揮諾門坎邊境作戰。1941年關東軍特別演習期間增強到14個師團、兵力74萬。1945年8月9日關東軍兵力在東北51萬、朝鮮29萬,轄3個方面軍、7個軍、2個航空軍,總計31個師團、11個獨立混成旅團、2個獨立戰車旅團,但多為新編部隊。
1945年8月,一百五十萬蘇聯紅軍開始向中國東北進軍,關東軍被擊斃八萬三千人,被俘五十九萬四千人。戰後,餘下的關東軍官兵作為俘虜被蘇軍押送到西伯利亞從事強制勞動,一共有六萬多人死在那裏。另有數百名被中共軍隊俘虜的關東軍戰俘加入解放軍,參加瞭解放戰爭。
歷任司令官
立花小一郎中將(1919年-1921年)
河合操中將(1921年-1922年)
尾野実信中將(1922年-1923年)
白川義則中將(1923年-1926年)
武藤信義大將(1926年-1927年)
村岡長太郎中將(1927年-1929年)皇姑屯事件
畑英太郎中將(1929年-1930年)
菱刈隆中將(1930年-1931年)
本莊繁中將(1931年-1932年)九一八事變
武藤信義大將(1932年-1933年)日本承認“滿洲國”
菱刈隆大將(1933年-1934年)“滿洲帝國”成立
南次郎大將(1934年-1936年)
植田謙吉大將(1936年-1939年)七七事變
梅津美治郎大將(1939年-1944年)關東軍升格為總軍
山田乙三大將(1944年-1945年)日本投降時任總司令官,後被蘇聯紅軍押到伯力審判。
中國派遣軍
1939年日軍大本營發佈大陸令362號組建中國派遣軍,按照戰區又劃分為華北方面軍、華南方面軍、華中方面軍等。日本投降時轄2個方面軍、9個軍,總計26個師團、1個戰車師團、1個飛行師團、22個獨立混成旅團、1個騎兵旅團、13個獨立警備隊、香港防衞隊,官兵105萬。
1939年9月12日編成於金陵,同時撤銷同城的華中派遣軍、新建第13軍並由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兼任第13軍司令月餘,指揮華北方面軍、廣州第21軍、原華中派遣軍部隊。中國派遣軍與關東軍在關外以熱河省為界。熱河省在九一八事變後被日軍侵佔並歸入溥儀政權管轄範圍,1940年8月關東軍在承德組建第9獨立守備隊駐防。日軍大本營特別規定若有作戰需要中國派遣軍可向熱河省派遣部隊。原直屬大本營的蒙疆駐屯兵團擔任察哈爾省、綏遠省、內長城以北的山西省作戰,後蒙疆駐屯兵團改編為蒙疆駐屯軍並隸屬華北方面軍,這一部分也就成為中國派遣軍的作戰地域。戰爭末期日軍大本營改定關東軍與中國派遣軍的作戰分界是“山海關-大城子-達裏諾爾湖東端-右古吉爾廟”,則熱河省包括承德在內的西南部分歸中國派遣軍。
1945年,隨着美軍進攻日本本土、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等,中國軍隊亦開始對日軍發動總反攻。同年9月9日,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南京向國民政府遞交降書,中國獲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次日岡村寧次遵命宣佈取消中國派遣軍。
歷任司令官
西尾壽造:1939年9月12日~1941年3月1日
畑俊六:1941年3月1日~1944年11月23日
岡村寧次:1944年11月23日~945年9月10日
南方軍
1941年11月5日,日本天皇批准了"南方綜合作戰計劃"。次日,日軍大本營即發佈南方作戰部隊戰鬥序列,正式成立南方軍,前軍事參議官資深大將寺內壽一伯爵被特命為總司令官。
南方軍下屬第一方面軍緬甸方面軍成立於1943年,駐地先後在西貢、新加坡、馬尼拉、西貢、大叻。1942年8月-1944年10月設軍政總監部。日軍侵佔南洋的戰略目標之一是攫取石油資源,南方軍總司令部設有燃料本部,以中將任部長,在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緬甸等處設燃料工廠。南方軍作戰地域包括東南亞大陸、印度洋安達曼羣島、荷屬東印度羣島、東部新幾內亞、菲律賓,日本投降時轄4個方面軍、12個軍、1個航空軍,總計有38個師團、1個戰車師團、22個獨立混成旅團、1個海上機動旅團,共有約74萬。
南方軍並不完全是一支新軍,很多部隊都是是抽調其它戰區的精鋭兵團。來自中國派遣軍的部隊大多數已有4年的實戰經驗,特別是第5師團,擅長登陸動作,抗日戰爭以來轉戰各地,歷經百役。原屬關東軍的第5飛行集團,參加過蘇日諾門坎空戰。在南方軍編內還破天荒地集結了9個坦克聯隊,日軍總共才15個坦克聯隊。高級指揮官寺內壽一、山下奉文、今村均、本間雅晴等都是日軍大本營倚重的驍將,自侵華戰爭以來已積累下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寺內壽一出身世家,其父是日本著名首相,元帥寺內正毅。寺內壽一本人也曾擔任過陸軍大臣等要職,在日軍現役大將中,他和陸相杉山元、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並稱為“陸軍三最峯"。山下奉文則素以膽大凶悍著稱,曾任關東軍防衞司令官,又剛從德國、意大利考察坦克新戰術歸來,正欲施展一番。後來,他在馬來戰役中進軍神速,作戰得力,因而獲得"馬來之虎"的綽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反法西斯聯盟投降。在收聽"玉音"廣播後,南方軍總司令部明確表示要"承詔必謹,誓安聖慮",隨即命令各部停止作戰,準備與盟軍接洽投降事宜。1945年9月12日,板垣徵四郎大將代表南方軍,在新加坡簽訂降書。按照盟軍的命令,北緯16度以北的第38軍向中國國民黨軍隊投降,菲律賓的第14方面軍殘部向美軍投降,其餘地區約50萬人向英軍投降。
第1總軍和第2總軍
1941年7月7日成立防衞總司令部,歷任總司令山田乙三、東久彌宮稔彥王,轄東部軍、中部軍、西部軍、北部軍,1943年2月北部軍改為北方軍直屬大本營,1945年1月東部軍、中部軍、西部軍改製為軍管區,又新成立東北、東海軍管區。4月7日成立第1、第2總軍,同時撤銷防衞總司令部,各軍管區由方面軍司令部兼任。
第1總軍司令杉山元元帥,須藤榮之助中將任參謀長,負責日本東部區即名古屋以東至津輕海峽的防禦作戰任務,駐東京。指揮在仙台的日軍第十一方面軍的6個師團又兩個旅團,在東京的日軍第十二方面軍的22個師團又13個旅團,在名古屋的日軍第十三方面軍的7個師團又4個旅團。
第2總軍司令畑俊六元帥,岡崎清三朗中將為參謀長,負責日本西部地區即名古屋以西至九州的防禦作戰任務,其司令部設在廣島。下轄第十五方面軍(司令官內山英太郎大將,駐大阪)的9個師團又3個旅團;第十六方面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駐福岡)的15個師團又11個旅團。
航空總軍
1945年4月8日由日軍大本營下達命令組建航空總軍,負責指揮全部陸軍航空兵部隊。其司令部設在東京,司令官為河邊正三大將,參謀長為田副登中將,指揮着在東京的第一航空軍、在長春的第二航空軍、在漢城的第五航空軍、在南京的第十三飛行師團、在福岡的第六航空軍及直屬航空總軍的3個飛行師團和2個飛行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