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使用禮儀
○
○
請得體的使用手機
▼
手機,被戲稱為“人體外掛式器官”。你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無不與它相關,説手機是我們“自我”的物化也不為過。如此私密而重要,無論是親密關係,還是萍水相逢,在人際交往中,手機使用禮儀不可或缺。以下22條,你能做到幾條?
《當代人·手機使用禮儀·手冊》
[手冊使用説明]
1.以下22條禮儀,皆依據大家認可度較高的手機使用共識梳理所得。如有雷同,不是巧合。
2.請注意使用場合和對象,活學活用。比方你恰好撿到一部手機,這部手機又恰好未上鎖,為了儘快物歸原主,可在一聲“失禮了”之後打開手機通訊錄,幫着聯繫失主。這時,大可忽略下述第一條。
NO.1
未經許可,請勿擅自翻看別人的手機,哪怕對方與你關係再親密。
NO.2
摘下手機耳機跟人打招呼,是21世紀的“脱帽禮”。
NO.3
為對方(尤其不熟的情況下)拍照前,請先徵得對方同意。如果要在社交平台發佈對方的照片或合照,也應該徵得同意後再上傳。
NO.4
當別人給你看的只是手機裏的某一張照片時,請不要左右滑動。
NO.5
聊天時慎用“在嗎”當開場白。一句“在嗎”,有可能會招人反感哦。因為接收信息的人,會下意識幫你補全對話:在嗎?我問你個事/在嗎?我想跟你借點錢/在嗎?請你幫個忙……所以不少網友開玩笑説:你不説什麼事,我怎麼決定在不在!
NO.6
對方專心跟你講話時,不要心不在焉只顧玩手機。尤其在與父母親友難能相聚之際。一邊刷手機一邊聽人説話,即使沒有惡意,也會給對方留下“漠不關心”的印象。
NO.7
別人使用手機時,不要在旁邊或背後偷瞄。
NO.8
如果是重要的事情,不確定對方接聽環境是否適宜,請不要發語音。若非閒聊,實在不方便,只能發語音時,請直奔主題,不要説過多無用信息,避免發大段語音浪費別人時間。
NO.9
在圖書館、書店、電影院、會議室、自習室,以及有室友睡覺的宿舍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場合,請把手機調成靜音/震動。遇到必須要接聽電話,可以離場或輕聲交談,快速解決,儘可能不影響他人。
NO.10
在公共場合(尤其是乘坐交通工具時)聽音樂、看劇、玩遊戲時,不要大聲外放。
NO.11
並非急事,打電話避開對方睡眠、緊張工作時分,預計對方空閒時再打過去。
NO.12
如果不能及時回覆對方消息,請事前獲得諒解或事後表示歉意。
NO.13
語音、視頻聊天前,最好還是先詢問一下對方是否方便。
NO.14
如果對方未及時接起電話,不要無休止地撥打下去。
NO.15
回覆對方時最好不要頻頻使用“哦”“嗯”等單字,因為這樣的字眼,在很多年輕人看來,略顯敷衍,代表話題的終結。
NO.16
不隨意根據手機款式和品牌去點評他人。
NO.17
面對長輩和領導,表情符號和表情包最好慎用。比如容易造成誤解的“”,在父母那裏確實是“微微一笑”,在你這裏卻是意味深長的“呵呵”(含嘲諷、不屑之意)。
NO.18
未經同意,不要把他人的微信名片/手機號碼分享出去。
NO.19
注意禮貌用語,一句話,不同的表述帶來的效果大不一樣。試着把“你聲音大點”改為“不好意思,我這裏聽不清楚”;把“你還沒聽懂啊”改為“我講清楚了嗎”。比起前者,後者的表達更令人舒服。
NO.20
當眾自拍並不總是得體的行為,尤其在比較嚴肅的場合。
NO.21
手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沉迷手機不能以身作則;家長用手機替代自己照看孩子。於成長中的孩子而言,這就是他們不被尊重的表現。
NO.22
重要的事情講三遍:走路、開車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這不僅關乎禮儀,更直指生死。
如何得體地使用手機?
説到底就是,
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為他人着想的善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