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中考改革再次成為家長關注的熱點。
10月28日,雲南省教育廳舉行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考試方案聽證會。聽證的徵求意見稿顯示,2020年秋季入學的學生中考分值將發生改變,體育、音樂、美術的分值將大幅提高:體育從50分提升到100分,音樂、美術分數從各5分提高到各20分。
讓學生自己和自己比
針對今年這一新的方案,雲南省教育廳先後到昆明、普洱、大理、怒江、迪慶等地調研和進行技能專項測試,並向16個州市教育體育局、部分初中和高校徵求意見,召開研討會和論證會30餘次,對考試形式、分值分佈、考試頻次、考試內容、特殊考生的處理辦法、競賽成績折算分等進行論證。
根據徵求意見稿,體育考試由原來單一考查學生體能,變為考查學生基礎體能測試、專項技能測試、體質健康監測和競賽加分4項內容。為減少個體先天因素的影響,考試由原來3年一考改為一年二考,採用“隨時考”“定時考”兩種方式。學生可根據身體狀態隨時與老師預約考試,也可參加學校定時開展的考試;學校每學年對學生的身高體重指數、肺活量體重指數、視力監測一次,根據初中3年的測試成績縱向對比進行賦分。“讓學生自己和自己比,通過努力鍛鍊,相關指標變好就能得到相應分值”。
音樂、美術考試包括素質測評、統考和實踐活動3項,測評時間在七年級至九年級上學期,由學校安排;教育部門的統考時間為9年級下學期。
“新方案注重考試的過程性,避免一考定成績。”雲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張春驊説,將學生參加體育競賽成績和藝術實踐活動納入考試範圍,目的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項目的體育比賽和美育展演,以此引導學生學會一至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和美育技能。為此,競賽加分部分設置了若干個大項,讓高矮、胖瘦的學生都有機會參加比賽;教育部門每年定期公佈第二年度藝術展演計劃,由各校組織學生參加,面向人人、人人蔘與。
此外,徵求意見稿還特別關照到了身體殘疾和患病的學生,這些學生可以申請3年免考,他們當年的體育成績按考生所在年級平均成績的60%計算。
“這次改革,是在以往考試製度基礎上的優化和完善,而不是推倒重來。”張春驊説。
學校裏應該有三種聲音
在全國中小學體育指導委員會委員、雲南楚雄第一中學體育教師楊成東看來,競賽加分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點。30年的教學生涯,他曾經帶領學校足球隊的學生參加雲南和全國的各種比賽,戰果累累。
“球隊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他説,比賽有成功也有失敗,同伴一起拼、一起哭、一起難過、一起興奮,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承受失敗的痛苦。他們擅長競爭、喜歡競爭,同時又能在競爭中與人合作;在挫折中找到差距與不足,並繼續努力刻苦訓練。
多年來,楊成東在自己的學生中發現,有體育特長的孩子,都會走得更遠,他們把拼搏的精神用在學習上,都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這幾年,我有多個隊員以600分以上的高考成績,分別考進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學校。”他説。
聽證會代表、中國殘疾人游泳隊教練熊小銘,曾奪下3枚奧運會金牌。他關注到徵求意見稿中,基礎體能測試的選測項目裏,有200米游泳。“200米是一個很有必要、從實際出發、科學的距離。”他説,許多游泳培訓班把25米作為一個掌握游泳技能的標誌,12節課至16節課就結束了。但從專業的角度看,200米才能掌握和提高游泳技能。
由於每年寒暑假都有學生意外溺亡,學校會在放假前讓家長簽署一份承諾書,讓家長承擔監護孩子安全的責任。在熊小銘看來,一方面,家長要承擔監護責任,另一方面,學校也應該教會孩子游泳技能,雖然大部分學校沒有游泳池,但可以和外單位合作,在公共或大學游泳館開設游泳課,“讓孩子學會200米游泳,是對學生生命負責,對社會負責”。
從事音樂教育25年的雲南大學附屬中學教研組長王玲認為,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也是此次徵求意見稿中的一大亮點。在她看來,過程性評價不僅讓老師發現了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更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藝術的美好,藝術是一種羣體性活動,能體現出互助功能,產生正向的相互感染、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的作用,使青少年情緒得到宣泄,自我得到鼓勵。
對此,蒙自市第三中學體育教師鄧國輝也深有同感。他説:“學校裏應該有三種聲音:校園裏有歌聲,運動場上有尖叫聲,教室裏有讀書聲,這才是中考改革應該看到的校園情景。”
體育美育會成為應試的背誦課嗎
昆明市五華區廠口中學的音樂老師朱豔芳來參加聽證會前,專門在課堂上做了一個小調研,學生們的回答出乎她的意外。“之前音樂美術各5分不難,可以拿到。增加到20分以後,會不會要背很多東西?”
雲南省人大代表李琪在聽證會上提出了同樣的疑問。體育音樂美術分值提高,會不會催生出以應試為目的的體育美育教育?
曲靖市富源勝境中學校長李紅彥也表示出擔憂。他發現,許多學生在中考體育時,排球墊球得滿分,但卻不會發球。“這正是考試的功利性造成的”。他説,“應試化現象,可能會抹殺孩子對體育藝術的興趣。”
更忐忑不安的是廣大家長。
“孩子全身上下都成為考點”“要不要再報個補習班”“籃球足球排球武術不會,準備請個私教”“改革會不會增加家長和孩子的負擔”……在被“娃的知識改變了命運,娃的學費降低了生活水平”的家長看來,體育、音樂、美術需要天分。“相比之下,還是語數英好,可以快速高效提分”。
張春驊表示,這正是全國和雲南開展體育美育考試改革的痛點和難點,改革不是讓學生增加負擔,去校外參加培訓,而是“依託考試指揮棒效應,出台硬辦法,制定硬措施,採用硬手段,讓學校更加重視體育美育工作,通過提高分值來提升體育美育地位。”
中考改革要考慮農村學校的現狀
記者注意到,此次聽證會和社會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是,“中考改革要考慮農村學校的現狀,不要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
“‘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體育是數學老師教的’,這些好笑的‘梗’在農村真是現實。”雲南省青基會的一位工作人員説。目前,雲南不少鄉村學校缺乏體育教師,2012年以來,雲南青基會依託“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公益項目”,與雲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合作,每年派出大學生志願者到全省15個縣23所希望小學支教,教孩子們打籃球,並組隊參賽,對貧困地區進行體育教育扶貧。今年,針對一些鄉村學校運動操場易積水、不平整的水泥硬化地面,雲南青基會又發起了援建“希望操場”的項目,將籌集到的資金用於改善鄉村學校運動條件,給鄉村青少年提供安全的運動環境。
聽證會上,昆明第一中學西山學校校長高富英指出,方案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該照顧到不同地區農村學校體育場地缺乏、師資配備不足、教師素質差異的實際,加強對體音美教師的培養力度,加大改擴建場地,增添體育美育器材設施設備。
朱豔芳也提出,目前的新方案還需要細化,實施才更具操作性。“農村的孩子無法和城市裏的孩子相比,沒有條件去學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她説,但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會説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他們雖然沒有受過專業的聲樂訓練和音樂指導,但樸實渾厚毫不做作的歌聲舞蹈,“真是一種享受”。她認為,新方案裏應該關照到本土教育,開發本土美育教材,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傳承了民族文化,探索出一條符合農村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成長道路。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徵求意見稿中,體育考試的一些項目可以選測;社會藝術水平考試和社會機構組織各類藝術學活動,一律不作為學生的音樂美術考試內容;學生參加非計劃展演所取得的獲獎成績不列入音樂實踐活動得分,都是針對農村學校現狀制定的。
“我們將認真梳理聽證意見,對徵求意見稿進行修改完善,讓最終發佈的方案儘可能多地關照到社會各方面的意願。”張春驊説。(記者張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