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採訪發現,線上教育紅火發展的背後,部分機構頻頻出現“誘導消費”“師資存疑”“虛假宣傳”等亂象,不同程度上擾亂了在線教育市場。
低價誘惑,麻煩不斷
“掃碼添加課程顧問老師微信,免費領取價值288元英語外教課”“多虧了**閲讀,孩子愛閲讀,會表達,現在0元送”“49元33節課,包郵送全套”……
“只要上網,無論是打開社交、娛樂還是新聞類App,各種教育培訓廣告幾乎幾分鐘就推送一次。”一位一年級孩子的家長説。
據瞭解,當下,“0元學”“免費學”“低價學”已成為許多在線教培機構的重要營銷手段,不少家長看到“免費”二字就動了心。然而,動心之後卻麻煩不斷。
來自天津的劉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在微信朋友圈不經意看到一款在線陪孩子練琴的培訓廣告,輸入電話號碼諮詢後,發現並不適合孩子,就沒有報名。可是此後每隔一段時間,她總能接到該培訓機構銷售打來的電話,催促試聽報名,不勝其擾。
這種情況並非個例。更讓家長鬱悶的是,被低價吸引報名的家長,後續如果不續費,也面臨着被電話“轟炸”的局面。
一位家長反映,“0元”報名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收到各種“優惠”續費信息:“僅剩最後7個小時了”“最後低價購買新版課程,僅限一次,速速回復領取”……這種續費時間跨度長達1年甚至3年,課時費數額為幾千元甚至超萬元,與此前國家規定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嚴重不符。
師資成謎,效果難判
記者調研發現,當下在線教育風口上,有一些教培機構在加強教師培訓、優化課程內容,為吸引用户不斷蓄力;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教培機構急功近利、脱離軌道、槽點不斷。
——一些在線教培機構教師資質成謎。“現在一些平台招聘時不要求必須考取教師資格證。”在某線上教育平台網校任職多年的劉先生説。
——線上學習效果難判。“一些藝術類課程,在線上花錢學,和找個免費的網上視頻看着模仿有什麼區別?”一位家長説。某互聯網教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一些在線課堂的教學效果並不理想,有的學員不認真聽課、四處跑動,或者開着上課軟件打遊戲、看電影等,隔着屏幕,老師要想約束學員的行為很困難。
——內容質量難保。“目前一些在線教育機構的產品趨於同質化,企業紛紛在營銷獲客上增加投入,對於行業發展來説,並不一定能真正促進教育發展。”某在線教育平台負責人説。
——交費容易退費難,“爆雷”倒閉時發。許多家長反映,一些小型在線教育機構的合規性和穩定性相對較差,“交費容易退費難”“續課天天問,退課不見人”成了不少機構共同的槽點。
加強監管,不能“坑錢又坑娃”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政府部門需要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對相關機構的過程性監管,規定收費時間跨度,對於預付費經營模式,不僅需要審查機構有無資質,還必須關注機構的經營過程。
專家建議,加強在線教育機構對師資、師德的重視程度,推動建立便捷聯動的檔案線上查詢機制,使線上教育機構在聘用教師時更為有據可依。
“相關部門需要完善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遏制平台間隨意抄襲、轉載的不良風氣,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系副主任陰醫文説。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徐尚昆表示,在線教育要提供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並在一定層級的行政區域內實現資源共享,緩解因家庭收入不同所帶來的教育不公平。
邵香雲 劉惟真 白佳麗 (摘自半月談網)
作者:
來源: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