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啥戰績的于禁,為何是五子良將之首呢?

于禁的地位不僅僅是五子良將中的第一,也毫無疑問是外性武將中的第一

沒啥戰績的于禁,為何是五子良將之首呢?

五子良將之首沒什麼可爭議的是于禁,首先五位都在世的時候,于禁權利最大,官職最高。于禁封為左將軍,為外姓武將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樂進僅次於于禁封為右將軍,同時代的張遼、徐晃、張郃皆不如於禁、樂進,直到樂進、于禁去世之後,曹丕時期張遼的前將軍才超過於禁、樂進。

晉朝開始明確區分級別,“假節”、“持節”、“使持節”、“假節鉞(或假黃鉞)”代表不同的權力:假節,平時沒有權利殺人,戰時可殺犯軍令者;持節,平時可殺無官位者,戰時可殺官員(二千石以下);使持節,平時、戰時都可殺官員(二千石以下);假節鉞(或假黃鉞),最高級別,可殺節將(含假節、持節、使持節)。

同時代只有董卓、曹操、曹爽、司馬懿等人假節鉞,蜀漢五虎上將之中也只有關羽假節鉞,馬超、張飛假節。由此可見於禁地位是不一般的高的,當之無愧曹魏外姓第一武將。

關羽發動荊州戰役,曹操一開始準備讓曹植統帥七軍,支援曹仁的,結果因為曹植宿醉未醒,這才改任於禁。曹植是親兒子,又是一直帶在身邊言傳身教的,因此曹操讓曹植出征理所當然,而在曹植無法出征的時候,第二選擇就是于禁,可見於禁在曹操、在曹魏的地位和能力了。

《三國志》: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營。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十騎,齎令書,徑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眾莫敢動;乃以靈為禁部下督,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

朱靈非常有能力和才華的將領,但是卻被曹操忌憚和惱怒,就想奪朱靈的兵權,因為于禁素來威重令行,就派遣于禁數十騎就成功完成了收編朱靈兵權的任務,而朱靈的部下都不敢違逆。

實際上于禁戰功赫赫,只是出場太早,反而聲名不顯

沒啥戰績的于禁,為何是五子良將之首呢?

于禁聲名不顯的原因除了投降關羽之外,好像沒啥拿得出手的戰功,不像張遼、樂進有逍遙津,張郃破街亭,徐晃長驅直入破關羽等等。實際上是于禁出場太早,戰功都在官渡前後罷了,因為這些不夠有名,所以導致于禁似乎沒啥亮眼的戰績。

于禁出場極早,早在曹操討伐黃巾的時候就已經活躍在戰場上了。在初平三年(192年)就已經成為曹操手下的軍司馬了,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于禁記錄雖然簡單,但確實當得起攻城拔寨,所向皆克。可以説于禁參與到了曹操軍事生涯上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戰役,其軍功薄之長當得起曹魏給予的如此殊榮。

初平四年(193年)使將兵詣徐州,攻廣威,拔之,拜陷陳都尉。

興平元年(194年)到興平二年(195年)從討呂布於濮陽,別破布二營於城南,又別將破高雅於須昌。從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拔之。

建安元年(196年)從徵黃巾劉闢、黃邵等,屯版梁,邵等夜襲太祖營,禁帥麾下擊破之,斬(闢)邵等,盡降其眾。遷平虜校尉。同年從圍橋蕤於苦,斬蕤等四將。

建安三年(198年)復從曹操破張繡於穰,擒呂布於下邳。

建安四年(199年)史渙、于禁、樂進、徐晃、曹仁等人攻破眭固於射犬,破斬之。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爆發之初,于禁自請為先登,獨守延津以拒紹。復與樂進等將步騎五千,擊紹別營,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祖復使禁別將屯原武,擊紹別營於杜氏津,破之。遷裨將軍,後從還官渡。太祖與紹連營,起土山相對。紹射營中,士卒多死傷,軍中懼。禁督守土山,力戰,氣益奮。紹破,遷偏將軍。

建安十一年(206年)舊友昌豨復叛,降於禁,以法皆斬之。

建安十四年(209年),于禁與臧霸等人討伐梅成,張遼督領張郃、牛蓋等人討伐陳蘭,斬之。

建安二十年(215年)跟隨曹操平定張魯,收朱靈兵權。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遷為左將軍,假節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督領七軍,支援曹仁,兵敗投降關羽。

于禁是曹操愛將,淵源很深,信任程度極高

沒啥戰績的于禁,為何是五子良將之首呢?

于禁最初是鮑信的部將,鮑信是曹操的摯友,傾盡全力幫助曹操。在和黃巾軍作戰的時候,為救曹操被黃巾所殺,最後連屍首都沒有找到,曹操用木頭做了屍首,痛哭祭拜了鮑信。在建安十七年的時候,曹操還追記鮑信功績。上表封鮑信之子鮑邵為新都亭侯,徵召鮑信之子鮑勳擔任丞相掾。

《三國志》:遂進兵擊黃巾於壽張東。信力戰鬥死,僅而破之。購求信喪不得,眾乃刻木如信形狀,祭而哭焉。

因此于禁是摯友的手下,又是曹操眼看着成長起來的武將,用起來自然放心又順手,自然和其他武將都不同。所以當曹操知道于禁不如龐德,反而投降關羽的時候有“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的疑問。

于禁不徇私情,威重令行,可以為將領榜樣

沒啥戰績的于禁,為何是五子良將之首呢?

于禁最讓曹操欣賞的在於于禁威嚴毅重,守法奉公,曹操自己都以身作則有割發代首的舉措,自然對於禁的這一優點特別欣賞。

也正是因為這一優點,讓曹操在人生面臨死亡最近的一夜,發現了于禁的可靠,因此不吝讚美。宛城之戰可以説是曹操最為兇險的一戰,典韋、曹昂、曹安民皆戰死,如果不是曹昂將馬讓給了曹操,説不定叱吒風雲的亂世奸雄就此終結。

宛城之戰,諸將部隊都混亂不堪,只有于禁且戰且退,發現有亂兵乘機打家劫舍,就立刻攻擊平息禍亂。即使知道有士兵打小報告也從容整好軍營,防備好隨時可能追擊的敵軍之後,才來拜見曹操,曹操非常認同于禁的做法,給予了于禁“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的高度評價。

還有一件事情,也讓曹操非常欣賞,舊友昌豨復叛,于禁和夏侯惇攻打甚急,昌豨投降於禁,于禁説“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然後早比諸葛亮還早很多年就揮淚斬昌豨了。曹操更加欣賞于禁的奉法行令,不徇私情了。

因此于禁雖然晚節不保,但是毫無疑問是曹魏早期最為重要和堅實的開國元勳,曹操如果還活着必然不會計較,于禁戰敗投降之責,可惜于禁輾轉於蜀漢、東吳,回到曹魏的時候卻于禁是曹丕在世了。

但想來,羞愧而死的于禁依舊不會後悔,末將於禁,願為曹家世代赴湯蹈火的日子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62 字。

轉載請註明: 沒啥戰績的于禁,為何是五子良將之首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