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金田起義之後,太平軍迅速從廣西蔓延至兩湖,直至江南地區。更要命的是,清政府竟然沒有能拿得出手的軍隊。在機動靈活又強勁的太平軍面前,原有的以綠營兵為主體的軍事體制不堪一擊,八旗兵更是不復當年英勇,整個大清國的軍隊如同一隻紙老虎,被西方列強和太平軍秒成了渣。為了保命,清政府只好放手地方去辦團練。這就是地方軍事化的先聲。
1851年後,太平軍在清朝的疆域中攻城略地,氣勢長虹,而清政府深知綠營兵的脆弱,開始尋找新的軍事發展路徑,既然太平軍起於地方,那就委派團練到地方上搞軍事動員。
説幹就幹,1852年起,清政府向全國各地委派地方團練官。啥是團練?這個官究竟是做什麼的?簡單來説,團練就是挑選各地有名望的士紳,協助地方官組織地方部隊,以應對太平軍的進攻。説白了,就是自衞性質的地方軍事力量。
這時候,曾國藩還在湖南老家為母親丁憂守孝,結果清政府一紙任命,讓他奪情起復,擔當湖南的團練大臣。曾國藩就是在團練練兵的基礎上拉起來一支精悍有力的隊伍——湘軍。
把軍權交給地方,其實是很危險的,要是有更好的辦法,清政府肯定不會選擇團練。清朝統治者心裏明明白白,在短時間訓練出一支正規的中央軍,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太平軍不會因為清政府的軍隊還沒訓練好就大發慈悲,停止進攻,等正規的中央軍訓練出來了,太平軍早就打到紫禁城了。在短時間內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發揮地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太平軍打進來了,你們自己想辦法打回去。為了保衞自己的家鄉而戰,就沒有不拼命的。
團練大臣與當地官員要是配合得好,在最短的時間裏就能取得最大的軍事動員效果。團練大臣多由地方士紳擔任,他們很熟悉本地的情況,又有威望,而地方官員則具有政治權力與權威,兩者結合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就拉起一支軍隊。也就是説,如果團練辦得好,全國各地都會形成一座座堅強的自衞堡壘,太平軍也就會四處碰壁,進而失敗。
理論是豐滿的,但現實是骨感的。
清政府的設想是極好的,事實上在湖南的團練政策也很有效,湖南團練曾國藩訓練的湘軍,成為打敗太平天國的主力軍。但湖南以外的其他地方,團練大臣的政策卻並沒有取得什麼效果,原因嘛,就是團練大臣與地方巡撫之間有矛盾,團練事業展不開。
團練和地方官怎麼會鬧彆扭呢?
為了辦好團練,清政府真是煞費苦心,團練大臣都是專門選拔出來的,必須是那種始於才華、陷於人品的賢能之人。地方官員也有自己的責任,他們得監督團練大臣,如果發現團練大臣“勒派侵漁”,就要如實上報。但地方官事務繁忙,根本無法像專職辦團練的大臣一樣,關心團練事業,所以本應由地方官承擔的那部分責任,全都壓到團練大臣的身上。
團練大臣就覺得很憋屈:我明明只是協助你的,但卻包攬了團練之事,而你明明不怎麼參與團練,卻要來監督我,你憑什麼監督我?
團練大臣和地方官不鬧矛盾才怪呢。1853年,幫辦江蘇山陽縣的團練大臣丁晏以亂用職權的罪名被髮往軍台效力,實際上等於流放邊疆。1854年,廣西提督對本省的團練大臣龍啓瑞和朱琦二人也很有意見,就向朝廷告狀,説二人利用權力作威作福,儘管事情的真相併不能只聽取一方的意見就可以下結論,但從中可以看出,地方官與團練大臣之間的矛盾是赤裸裸的。
為何團練大臣屢屢招致地方官不滿呢?説白了,一是因為錢,二是因為權。
錢的方面,各地團練大臣練兵的費用多是地方政府撥的,按理説,團練經費應該自籌,地方官自然不想將錢白白浪費在本不該他們支付的地方。
權的方面,團練大臣的軍事權力時常與地方官相沖突,在地方防務問題上他們意見多有不同,更要命的是,許多團練在太平軍進攻時並沒有奮勇迎敵,而是棄城逃跑。如1853年1月,江西九江團練就在戰前帶領家人逃跑。這就是清政府專門選拔出來的團練大臣嗎?太不靠譜了。地方官覺得自己是個冤大頭,我給你出錢,你還不保護我,那我幹嘛還要支持你呢?
當然,不是所有的團練都不靠譜,也有許多團練想做出一番事業,但地方官對他們的牽制太大,以至於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拿曾國藩來説,他在湖南擔任團練大臣時,對地方官員的不作為痛心疾首。由於他與湖南巡撫等意見實在不合,最終將軍隊駐地由長沙遷往衡陽。
由於種種原因,團練大臣政策出台後數年,效果一直不佳,團練大臣沒有具體的官職、頭銜,所以他的權力來源就不清不楚,直到1860年以後,朝廷才下令正式設立督辦團練大臣職務,以從根本上解決團練大臣無權的問題。
團練大臣是清政府面對太平天國運動時無奈的舉措,目的是利用各地有名望的鄉紳發展地方力量,在各地拉起一支支隊伍來對抗太平天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團練大臣沒有國家編制,導致其與地方官員多有矛盾,除曾國藩等治軍卓有成效外,各地團練問題重重,以致於朝廷不得不進行改革。
崔岷:《咸豐初年清廷委任“團練大臣”考》,《歷史研究》2014年第6期。
崔岷:《統合官紳的困境:“ 團練大臣”與地方官員的衝突(1853—1860)》,《寧夏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劉越)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