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舞弊案並不新鮮了,受到審判的人也不在少數。為何高考舞弊案屢禁不止呢?
在古代就有考試作弊的,考生提前買了考題,做好文章之後帶進考場,或者帶着小抄進入考場,稱之為“夾帶”。如果有內部人士泄露考題,朝廷知道後就會對這些內部人士加以處罰,輕則流放,重則殺頭。有那高官為了給自己後代和親戚謀個一官半職,就要結連主考官,通過主考官知道一點考題的情況,然後泄露給兒子或者其他親戚,只要這些人不泄露出去,這個事就當沒發生過。只有當這個事情泄露之後,被朝廷知道了,才會成為考試舞弊案。為了應對這種作弊,朝廷會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其中很有效的一種就是考前集中考生,讓考生們統一洗澡,統一換新裝。他們洗澡的時候還要把頭髮披散開,以免頭髮裏夾帶東西。全程有專門的官員監督,如此一來,考生們就不能作弊了。但是,也不盡然。只要考題泄露了,有考生提前得到考題之後,自己做一篇文章或者請別人做一篇文章,然後背過,記在腦子裏,任憑怎麼洗澡,怎麼換衣服,也不可能把它提前準備好的文章從腦子裏洗乾淨。這樣的作弊還是得逞了,而且在眾目睽睽之下,輕鬆過關。
或許古代考生從鄉試到殿試一路走來,其中有那頗有門路的,一路抄襲過來,也是讓人不易察覺的。到了現在,高考成了決定人一生的轉折點,很多人都看中高考,而官方對於高考舞弊的查處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很多考生為什麼還要鋌而走險?因為有利可圖,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點懲罰力度就不算什麼了。只要舞弊不被發現就算是沒有舞弊,只有發現了的舞弊才算是舞弊,比起高考的投入,這種投機的成本並不算大。有什麼比得上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更好的人生結局呢?或許,很多考生從小學考試就開始作弊,一直到高考作弊,都沒被發覺,也算是奇葩了。大多數還是能被發現的,畢竟現在的高科技十分發達。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作弊工具也在隨之升級,僅憑東張西望、夾帶小抄已經是小兒科了。什麼入耳式耳機、顯示答案的電子手錶、眼鏡等等都可以輕鬆顯示答案,讓考生得來全不費工夫。
為了得到考題,有的學校不惜重金買出題老師出的高考題,雖然出題老師只是出幾個習題,也不一定能夠選上,但是禁不住那些學校靈通人士們花錢。他們能夠把大部分出題老師出的習題買到手,隨即弄成一張準模擬題,一定會扣住百分之七八十,甚至這些模擬題公然流向輔導機構和資料市場,被吹噓得神乎其神,高價賣出,弄得家長、學生、老師們也沒了主心骨。為了防止考題泄露,印刷高考題的地點選在監獄印刷廠。但這也不能禁止作弊,有那犯人和外面人聯手,把印刷的高考題藏在罐頭鐵盒子裏,利用放風的時候隔着牆扔出來,結果造成考題泄露,一個地區的考生都得重新考試。那些涉案人員都被抓獲歸案,連同監獄的負責同志也受了處分。有的老師高考提前拆封試卷,看錯了表,提前打了鈴,或者提前收卷都算作高考舞弊,要受到處罰的。更有團伙作案的,有那大學老師組織一批大一新生替考,第三年才被查獲,不知道要牽連多少人。
高考已經成了窮苦人家孩子走向上流社會的一個必過的相對公平的門檻,如果舞弊案持續發生,就會對高考的公平公正產生影響。那麼,那些高考舞弊的參與者,除了印刷的人還有老師、學生,以及官場的官僚們,輔導機構的從業人員等等,他們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定會奮不顧身,暗箱操作的。因為成本低廉,懲罰力度不大,更因為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才會讓那些人如此猖獗。有市場需要就會有產品和服務出現,而出現了屬於國家嚴厲禁止的產品和服務,就要被打擊和制裁。但是,當打擊和制裁不足以震懾那些人的時候,或者根本就發現不了的時候,那些人才會活動起來。如果真的像古代一些朝代那樣,逮住作弊的就一律誅殺,沒有半點情面可講,那麼,高考舞弊案似乎就會少了很多。
高考舞弊案的根源似乎不是巨大的利益吸引,而是考試製度。萬年不變的高考考試製度,或者換湯不換藥式的改革只會讓一些人投機取巧,而且一考定終生的弊端也日漸顯露。考生們考前奮戰,考後鬆弛,以至於到大學之後毫無創建。那麼,高考培養的到底是人才還是解題高手?
有考試的地方就有舞弊發生,高考也不例外。怎樣改革考試製度,嚴肅考風考紀,給所有考生一個相對的公平公正的競爭平台才是當前所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