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育探索永遠在路上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經典

教育探索永遠在路上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首屆“教學成就獎”獲得者王建國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唐瑭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登上東南大學首屆“傑出教學獎”的領獎台,他是唯一的“教學成就獎”獲得者。

“傑出成就獎”的評選對象為長期從事一線教學改革、教學建設、教學實踐的東南大學教師。從教32年來,王建國一直堅守在教學一線,先後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百餘名,開設的研究生學位課“現代城市設計方法”一位難求。

在王建國教學團隊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學做融創通合一體——建築類創新人才培養的系統改革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國際引領,實踐創新——建築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獲研究生教育成果獎一等獎;2021年,“互喻式學科融通專業教育”獲國際建協首屆建築教育創新獎提名獎。

  培養通曉國際規則的“π”型人才

王建國常説,東大建築的輝煌是一代代建築人接續奮鬥的結果,他常常感念前輩學人的歷史貢獻和辛勤付出。

1927年,中國現代大學教育史上第一個具備完整意義的建築學科和建築系在南京誕生了。作為中國現代高等建築教育的搖籃,東南大學的建築教育從創辦之初就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當時的創系教師大都從海外學成歸來。建築系先後培育出吳良鏞、戴念慈、劉光華、鄭孝燮、汪坦、陳其寬等一批日後享譽海內外的學界翹楚。新中國成立後,又培養出齊康、鍾訓正、戴復東、程泰寧等我國第二代著名建築師和建築教育家。

2001年,王建國擔任東南大學建築系主任。2003年建築系更名為建築學院,王建國成為首任院長。他認為,教育要走出象牙塔、關注學科發展前沿並適應國家改革開放的要求,還提出未來建築的幾個發展方向——低碳綠色、數字技術、遺產保護、城市設計和新型城鎮化。

同時,東南大學建築學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學院堅持推進教學、課程體系改革,努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博雅素質,通曉國際規則的“π”型人才。王建國經常和同事們講,今天的建築學子需要同時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意識、社會人文的關切和情懷、工程技術素養以及越來越重要的數據素養。

“與只有一項單一專業技能的‘I’型人才、一專多能的‘T’型人才不同,‘π’型人才更加全面。”王建國解釋道,“‘π’型人才是國際先進工程教育最新關注的理念,‘π’上面的橫指的是廣博的學識和綜合能力,底下有兩條‘腿’。一條‘腿’指精湛的專業能力,另一條‘腿’是一個‘n’的概念——具有很多相關學科的專業能力,這種人才會幾條‘腿’同時走路,‘腿’與‘腿’之間並行不悖,其不同的專業交叉及結合往往能生髮出新的創新動能。”

  “好好給學生上課,是學校裏最重要的事”

王建國經常跟青年教師説:“好好給學生上課,是學校裏最重要的事!”他是這樣説的,更是這樣做的。

有一次臨時出差,他一下飛機就直奔學校,利用晚上時間給本科生補設計課。時任研究生助教林巖説:“那晚,我離開工作室的時候已經十點多了,王老師還在給同學點評作業。”

王建國經常跟學生們説:“作為建築師,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學生們曾跟王建國一起到上海新場古鎮調研,師生一起住在鎮上的青年旅舍。清晨6點,王建國就早早起牀,閲讀關於古鎮的文獻資料,併到鎮上實地踏勘。8點多大家集合出發調研時,王建國已經考察完一圈,準備帶領同學們再次出發了。

王建國善於將學科與專業、教學與科研、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他和同事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工作,不斷探索教學模式改革,努力培養高水平建築創新人才。2008年,“建築設計”建設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並於2013年獲批國家級資源共享課;2009年,“建築設計”教學團隊獲國家級教學團隊稱號;2021年,“現代城市設計方法”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有底線的堅守”和“有智慧的傾聽”

建築學科的師生,經常要跟設計委託方共事。30多年來,王建國一直堅持“有底線的堅守”和“有智慧的傾聽”。這兩點,對學生們影響很大。

2001年,他帶隊參加廣州市傳統中軸線城市設計競賽並獲勝,設計過程中發現《老廣州》畫冊上有一幅廣州最早的五仙門電廠照片,就在毗鄰海珠廣場的設計範圍內,而當時給出的上位規劃計劃將其拆除。王建國通過科學研究和歷史價值評估,堅持保留該老建築,最終説服政府有關部門,將其保護下來,如今五仙門電廠已經被列為文物建築。

作為著名的建築學者,王建國不僅關注重大項目,還承接了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項目,如帶領學生做了南京江寧錢家渡村和東龍村的田園特色鄉村建設項目,讓他們感受中國的鄉村生計發展如何破解的問題。學生們説:“王老師在意的是項目本身的社會價值和學術價值,並不會偏重經濟價值。”

“在長期的建築教育實踐中,建築系提出‘嚴、實、活、透、硬’五字教育方針,體現了現代大學教育中崇尚知識誠篤、學術尊嚴和理性的精神。正是這種思想和精神引領和培育了幾代東大建築學人,也對中國建築教育界產生了持續的重要影響。”王建國説,“遵循這種理念和精神的指引,我們的教學探索永遠在路上。”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16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