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培機構販賣焦慮的背後是企業本身的焦慮?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經典

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BT財經,作者AWM,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上網課,用猿輔導。做練習,用猿題庫。找解題方法,用小猿搜題。”

在上海很多的小區樓梯間,不時傳來這樣的“洗腦”廣告。不僅如此,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都是在線教育的廣告,有網友描述,一個公交車站四個站牌,有三個是在線教育的,甚至公交車上都貼着在線教育的廣告。

而這些隨處可見的教培廣告,彷彿在時刻告訴你,如果不接受在線教育你家孩子就完了。教培機構如此鋪天蓋地的發放廣告,更像是販賣焦慮,更像是視覺污染。

多次處罰卻無解

針對教培機構不合規,監管機構終於動手了。

5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消息稱,監管局依法對作業幫和猿輔導進行處罰,均處以警告和250萬元頂格罰款的行政處罰。

關於處罰的原因,市場監管局表示,作業幫和猿輔導涉嫌虛假宣傳。經查,作業幫在其官網上謊稱“與聯合國合作”、虛構教師任教經歷以及引用不真實的用户評價;猿輔導則是在網站上謊稱,班主任1對1輔導,微信1對1輔導,虛構教師任教經歷等不實內容。

另外,作業幫和猿輔導還構成利用虛假或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消費的行為。公開資料顯示,作業幫在其運營的APP以及電商平台的銷售課,標識的“限時折扣”、“價格3280元,參考到手價2580元”以及猿輔導在平台標識的“3999”、“價格4000.00親子節價2099.00”等內容的課程均未進行過實際交易,也就是説別指望這個價格能從教培機構買到課程。

處罰結果公佈沒多久,猿輔導和作業幫就回應稱,接受監管機構的處罰,並積極全面整改。

這種回應有多大意義呢?

此前,猿輔導、作業幫等這些教培機構就喜歡打着“清北名師”的名號對外招生,一是更容易獲得家長的信任,二是可以有更高的報價。

不過,教培機構太多,哪兒有那麼多“清北名師”?有網友發現,有一位老師同時為四家教育培訓機構代言。在一家機構的代言中稱,自己做了一輩子數學老師,但到另一個機構,又變成了教了40年英語。

宣傳中,有些教育培訓機構將廣告語寫得相當露骨且令人反感: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

還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中稱,自己是在認可老師的前提下才報名的課程,但報名完成後,卻被擅自更換了老師。詢問客服得知,該老師已經離職。消費者質疑稱,第一天完成報名,第二天老師就離職。消費者認為該平台有誘導學員報名的嫌疑。

1月18日,中紀委發文批評在線教育機構稱,當前許多線上機構為了逐利,獲取客源,不把錢用在提高服務質量上,而放在做廣告上,加重家長的焦慮。其中作業幫、猿輔導被點名批評。

不過,由這次處罰來看,受到監管部門批評後,猿輔導、作業幫並未有所改正,反倒有過之無不及。

販賣焦慮的背後是企業本身的焦慮

公開資料顯示,猿輔導成立於2012年,從小猿搜題、猿題庫等工具類產品切入,積累了相當規模的早期用户。但是拍照搜題門檻低,猿輔導成立後在線教育平台如雨後春筍,作業幫就是在此間背靠百度壯大,行業競爭相當激烈。

為了尋找在線教育的其他路徑,猿輔導將目光聚焦到K12教育領域。另一巨頭作業幫的發展模式與猿輔導如出一轍,都是從拍照搜題工具慢慢過渡到教育領域。

從成立至今,作業幫、猿輔導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進入。統計數據顯示,猿輔導成立至今,至少進行了8次融資,融資總規模約40億美元,作業幫也融了至少十幾億美元,其中投資猿輔導的投資者包括騰訊、IDG、經緯中國等明星投資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猿輔導的G1和G2輪共計融資22億美元,其估值高達155億美元。

估值增高必定是由營收衝高做前提,水漲船高一向如此。有消息稱,猿輔導內部制定了2020年營收超百億元的目標。

然而,猿輔導2018年公佈的營收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收只有15億元。有人測算,如果按照2019年100萬的招生數及80%的續報率來計算,猿輔導2020年的營收預計為60億元,與100億有相當大的差距。

有接近猿輔導的人士稱,2020年要想達到100億,猿輔導大班和斑馬AI課的招生量相較於2019年至少翻倍。

去年,猿輔導創始人李勇在內部信中稱,猿輔導中小學網課的長期正價班學員超過了100萬,斑馬AI課長期正價班學員超過50萬,合計為150萬,長期正價班的學員數量還未比2019年的100萬多一倍。

不過,以上數據皆是市場測算,猿輔導並未披露相關數據。但其廣告鋪天蓋地,加之行業競爭加劇,猿輔導的焦慮程度可想而知。

在線教育層出不窮,“燒錢大戰”成為爭奪市場的利器。數據顯示,2020年7月份和8月份,作業幫等前10家在線教育企業的市場投放額大概率超過100億元。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去年9月初,幾家頭部在線教育機構僅在抖音平台上的日均投放額都超過了300萬元。

真金白銀砸出去獲客,搶佔市場份額,等站穩腳跟教培機構就會通過調價來獲取利潤。一場資本的比拼,最終淪為韭菜的只能是家長和用户。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