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小姐姐(左二)在錄製龍舟説唱主題的短視頻。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葛宇飛
非遺小姐姐是今年東莞市文化館重點打造的線上代言人。90後邂逅非遺,一個富有傳統特質又兼具時尚氣息的嶄新符號正成為網紅IP。
受疫情影響,今年端午期間的線下龍舟賽“歇停”,非遺小姐姐承擔起了線上營造龍舟熱度的重任,通過一系列的短視頻巡禮東莞龍舟文化,讓更多的人在這個火紅的農曆五月依然能夠記住鄉愁。
“龍舟景”轉至線上
這兩天,不斷有曾經接觸過的一些龍舟俱樂部隊員給謝嘉怡發微信,詢問今年端午還能不能賽龍舟。當她給出否定的回覆時,她能明顯感覺到指尖上滑來的失望。因為疫情的原因,“東莞龍舟月”的線下活動被按下暫停鍵。
往年從農曆五月初一到五月十五, 東莞水鄉片區各鎮街會輪番上演“龍舟景”。今年,鑼鼓喧天、百舸爭流、眾人狂歡的場景很難再現。
雖然線下龍舟賽“停擺”,但在網絡數字技術的支撐下,一艘艘龍舟正在飛向“雲端”,線上龍舟活動正如火如荼。90後謝嘉怡是重要參與者之一。在線上,外形靚麗,性格活潑,既能講白話又能講普通話的她有一個特別親切的名字:非遺小姐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東莞市文化館全面升級自己的各項線上活動,在非遺部門工作的謝嘉怡成了館內重點打造的線上“網紅”。藉助於4月份的文采會,非遺小姐姐開始擔任主播,在抖音上以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的方式宣傳東莞非遺,銷售非遺產品。
用短視頻巡禮龍舟文化
走訪龍舟製作技藝傳承人,對談年輕的龍舟俱樂部隊員,聆聽傳統的龍舟説唱,見證古老的起龍儀式……近一個多月來,謝嘉怡開啓了“龍舟時間”,每天都像小蜜蜂一樣穿梭於水鄉的各個鎮街,尋找當地最有特色的龍舟文化,並以短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
謝嘉怡出生在東莞的山區片謝崗鎮,之前對龍舟文化了解不算多。在這一波走訪中,她對龍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萬江,目睹有30多年曆史的松木龍舟大清早被從水中“喚醒”;在麻涌,一位農民畫家花費一年時間繪製出來的總長近百米的“龍舟版清明上河圖”讓她大開眼界;在沙田,她向“媽媽龍舟隊”請教如何才能做super women(女超人);在常平,她知道了在陸地上游旱木龍也會萬人空巷。
“東莞人對龍舟的愛真是深入骨子裏,龍舟賽有很強的凝聚力,能讓不同的團隊、宗族、村民輕易找到歸屬感。”一趟巡禮之旅走下來,謝嘉怡對龍舟文化的理解更進一步。同時,她也發現了龍舟文化傳承中讓人擔憂的問題。
在中堂龍舟製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霍沃培的船廠,謝嘉怡看到只有幾個60-70歲的老人在造船。個別老人因為眼力不好使,手還常常被工具弄破。因為辛苦和賺不到錢,年輕人不願意學,龍舟製作後備人才匱乏。
從農曆五月初一到五月十五,在沒有龍舟賽的日子裏,非遺小姐姐抖音號每天都會播放一條和東莞龍舟文化有關的視頻。“一方面想給無法扒龍舟的人一種情感的寄託,另一方面也想向更多的人傳播龍舟文化。”謝嘉怡説。
非遺的雲上探索
非遺小姐姐所拍攝的既好玩又有意義的視頻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為東莞的非遺產品帶貨。除了在抖音號上有商品櫥窗外,非遺小姐姐還會在各個場合向“非遺墟市”微信小程序導流。
這是一個囊括東莞知名非遺產品的電商平台,開闢了非遺美食、非遺手藝、演藝和研學、非遺文創、城際交流、書籍和音像、墟市介紹等幾大板塊,於今年4月上線。端午節前夕,來自道滘的非遺志平家傳的單黃粽就非常受“剁手族”的歡迎。
眼下最風口的直播帶貨同樣廣泛被非遺小姐姐使用。在早前結束的東莞文采會和6月中東莞非遺購物節上,非遺小姐姐就進行了多場直播。謝嘉怡沒有唱獨角戲,而是把有代表性的非遺傳承人也請進了直播間。她更多地充當起主持人和店小二的角色,架起傳承人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樑。
疫情期間,很多線下文化活動的組織受到影響。東莞市文化館非遺保護部主任何超羣表示,現實倒逼文化館從被動上線到主動學着策劃。運營一段時間以來,非遺小姐姐已成為東莞文化圈內小有名氣的一個IP,非遺墟市小程序也超越了東莞的範疇,匯聚起了整個嶺南地區的非遺精品。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