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1271年,忽必烈發佈《建國號詔》,改國號為“大元”。

這一天,標誌着幅員萬里且兵強馬壯的大元王朝正式建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一百年不到的時間,這個強盛之至的帝國就轟然崩塌,煙消雲散。

這麼富有戲劇性的變化自然成了歷代學界討論的焦點,在以往的觀點裏,元朝的快速滅亡往往與政治腐敗、權臣輩出和民族矛盾激化相關聯。譬如説近年火的一塌糊塗的通俗説史書《明朝那些事》裏,明月就嘲諷了元朝的政治改革。

簡單來説,中國以往的政治制度,都是由集權走向分權。從漢武帝的內外朝到唐太宗的三省六部制,在歷代英明神武的皇帝們的努力下,權利不斷的被分散,權利的這種發展趨勢在元朝建立後很遺憾的戛然而止。因為大元推出的一省制的將權利再次集中到了丞相手中。認真的來説,一省製出發點是好的,元朝佔地過於遼闊,因而更加需要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也就是説,元朝政府需要的是中央集權而非分權。

不過一省制也確實導致了元朝後期權臣輩出的混亂現象。

從這一角度來説,對一省制的吐槽倒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權臣他只是專權而已,認認真真幹正事的權臣也不少,最出名的莫過於給大明生生續了一百年命的張居正同志。

所以説,元朝的快速滅亡是由於政治制度的高度集中這一説法,顯然有些站不住腳。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上圖_ 元代分省圖

那是因為什麼呢?

説出來你可能不信,是因為錢太多了。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

——《醉太平小令》

從這首小令裏可以看出,作者認為元朝滅亡的原因一是“開河”,二是“變鈔”。開河嘛,就是修黃河,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但就元朝政府的決策來看,開河還真不是什麼錯事。

至於“變鈔”,上面説的錢太多了就是這個了。

那個時候錢多到什麼程度呢?

從大都城牆上往下扔一板磚,砸死三乞丐,一搜身發現這仨兄弟居然個個都是“萬元户”。

然而遺憾的是,這一萬元,連個雞蛋都未必能買着。

這又是何故呢?箇中緣由,且聽在下細説。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上圖_ 宋朝的交子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上圖_ 宋朝的交子

我們的課本在《宋朝的經濟制度》這一節裏提到,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在宋朝時期誕生了,流行於南方的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關於這個想必各位或許還有那麼些許的印象。

但是除此之外,課本里再也沒有提過紙幣。

那麼紙幣都去哪了呢?

答案是

崩潰了

金朝人覺得紙幣真是好,哪怕手上沒錢發不起軍餉只要連夜印個白百十萬的就能發的起了,真好。

於是,為了應對越來越重的軍事壓力,金朝政府的開支越來越大,印的錢也越來越多,最後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出現了“萬金易餅而不能”的局面 。

説到“金”,我想要簡單梳理一下中國貨幣制度的歷史,畢竟是個很有趣的話題。

首先,各位或許有所不知,古代我國其實是個貧金貧銀國,黃金白銀都非常的稀有。這一方面導致金銀的價值非常之高,另外一方面也導致了金銀不能成為老百姓所使用的通行貨幣。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上圖_ 古代的金塊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上圖_ 古代的金塊

但我們翻開《史記》,單看荊軻刺秦這一節,秦國叛將樊於期,秦王懸賞

“金千斤,邑萬家”

邑萬家就是萬户封賞,至於金千斤,正常人第一反應應該是“黃金千斤”的意思,開玩笑,那樊於期的人頭也太過於值錢了。

這裏的“金千斤”其實是“銅千斤”的意思。

沒錯,我們貧金貧銀,但我們富銅啊。因此,就漸漸發展出了以銅幣為主幣,以金銀為輔幣的貨幣制度。

不過,金庸小説裏大俠去客棧點菜,付錢時“伸手摸出一錠整銀來”,這情況當然不是金庸先生胡編亂造出來的,明朝時期從日本流入了大量白銀,這個時期出現了廣泛的貨幣省陌現象,白銀的地位節節高升,甚至成為了主要貨幣。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上圖_ “中統元寶交鈔”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發行的紙幣實物 (中統鈔)

言歸正傳,等到元朝統一之後,忽必烈統一鈔法、改革幣制,確立了新的貨幣制度。並且廢除了前朝銅幣制度,全國只通行一種貨幣,那就是元朝政府發行的紙幣,名曰“中統鈔”(這名字倒是意外的和某委員長手下情報部門相似)。

“用上述之法制造此種紙幣以後,用之以作一切給付。凡州郡國土及君主所轄之地莫不通行。臣民位置雖高,不敢拒絕使用,蓋拒用者罪至死也。茲敢為君等言者,各人皆樂用此幣,蓋大汗國中商人所至之處,用此紙幣以給費用,以購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價,竟與純金無別。其量甚輕,致使值十金錢者,其重不逾金錢一枚。”——《馬可波羅遊記》

如上所述,忽必烈用政府威嚴強行推行了紙幣,也就是所謂的“臣民位置雖高,不敢拒絕使用,蓋拒用者罪至死也”。但很快,本來是被迫使用紙幣的各位百姓商人貴族等等立刻打臉,紛紛“真香”了起來,果然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都逃不開“真香法則”。

這一時期,因為元朝統治者在貨幣制度的運行維護方面分外小心,通過嚴格控制貨幣發行數量、設置金銀平準行用交鈔庫、並且嚴格打擊偽幣等舉措有力地保證了元鈔幣值。

統治者謹慎的原因倒是很簡單,畢竟上一個腦袋一熱瘋狂印錢的主已經被掃進歷史的廢紙簍裏去了。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上圖_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

然後,時間開始流動。

等到忽必烈統治後期,對外戰爭基本停止之後,忽必烈和他的後繼者猛地發現錢不太夠花。

什麼錢呢?

軍費還有賞賜,眾所周知,蒙古人在這兩方面的開支非常闊綽,這是成吉思汗時期就留下的歷史傳統,成吉思汗的偉大成績,和他本人賞罰分明的性格脱不開關係。

在對外戰爭沒有停止之前,賞賜可以直接從繳獲中出,等到戰爭停止了,這錢就只能由政府自己發了,政府沒那麼多錢,就只能加印,一加印,自然就引起通貨膨脹。

當然,嚴格的來説,通貨膨脹其實在宋朝滅亡之前就來了,只是因為對宋的戰爭紅利抵消了通貨膨脹的社會矛盾。在下文縐縐的寫個戰爭紅利,各位看官可能不太理解,具體的來説,包括大量的人口和税收、南宋地區豐富的金銀礦產、民間大量的金銀貯藏。這些收入,抵消了政府的貨幣超支帶來的負面效益。

然而宋朝滅亡之後就沒有那麼多戰爭紅利了,因此通貨膨脹的問題日漸突出。再加上元朝幾次跨海征戰的失敗,以及頻繁的平叛作戰。致使政府的財政壓力空前沉重。

面對這種情況,元朝政府還是玩起了“老一套”——貨幣超發。

於是通貨膨脹更加嚴重。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上圖_ 至元通行寶鈔鈔版是元代發行的紙幣 (至元鈔)

眼見着貨幣體系瀕臨崩潰,政府當然着急。

因此,就開始了第一次貨幣改革,也就是“換鈔”。

簡單來説,這一次改革,政府在中統鈔之外加發了新的貨幣“至元鈔”,至元鈔與中統鈔的比價規定為1:5,而白銀與至元鈔的比價為1:2。另外一提,原本中統鈔兩貫同白銀一兩,也就是説,原本白銀比中統鈔是2:1。

給各位看官總結一下,這次改革,中統鈔貶值80%。

沒了。

這次改革對老百姓來説有什麼變化呢?

譬如我原本手裏有100中統鈔,能兑換50兩白銀,等到這次“換鈔”之後,我手裏的100中統鈔就只能換10兩白銀了。

如果説撿四個字來描述我本人此刻的心情,我想應該是“我人傻了”四字。

可能是在下才疏學淺見識不夠,但在在下看來,這改革不是啥都沒改嗎?

從後續的民間的反應來看,我的看法可能是正確的。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上圖_ 元朝平陽路課税所徵收的銀錠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上圖_ 元朝平陽路課税所徵收的銀錠

因為通貨膨脹不僅沒有改善,甚至因為元朝政府持續高昂的軍費和封賞支出導致的貨幣超發而導致通貨膨脹的惡化更加嚴重。

於是,大德七年,元朝政府又一次進行了貨幣改革,沒錯,“變鈔”它又雙叒叕來了!

“在這一次版本更新中,我們加入了一個更加炫酷的幣種,它叫做“至大銀鈔”。可以用它來兑換至元鈔5貫,中統鈔10貫。雖然此次改動看上去很龐大,但是我們沒有改動至元鈔和中統鈔,所以這並不算一次大型削弱。——大元貨幣3.0版本更新公告”

抖個機靈,各位看官不要在意,刻板的來説,就是這次元朝政府增發了新的貨幣——至大銀鈔,一貫至大銀鈔可以兑換至元鈔5貫,中統鈔10貫。

也就是説,中統鈔再次被人為貶值80%,名義價值降為發行之初的4%。

這對於大量持有中統鈔的老百姓來説,打擊可以説是非常殘酷的。

然而這還沒完,至正十年(1350),元朝政府再次變鈔,增發“至正交鈔”。具體細節在下不多敍述。

這次變鈔的結果是,兩年不到,義軍遍地。

十八年後,明朝建立。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上圖_ 至正通寶是元朝順帝至正年間鑄行的錢幣

至正交鈔發行後,元朝貨幣信用徹底崩塌,另外,這一次變鈔,政府又出昏招,增發了銅幣作為輔幣。

從此紙幣體系直接崩塌,銅幣再次成為主導貨幣。

“變鈔”完全無濟於事,甚至反而推動了紙幣的崩潰,實際上來説,應對通貨膨脹的理想化的方式是政府縮減財政開支,儘可能利用財政盈餘的方式回收紙幣,從而使流通貨幣減少。

遺憾的是,這完全是不可能的。

這要求元朝政府有一個獨立於政治之外的經濟機構,類似於我們的中央銀行,並且能頂住元朝政府的政治壓力,不加印,甚至極力縮減政府開支。而元朝的實質卻恰恰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起銀行職能的平準庫,皇帝説一句沒錢了平準庫就得把“準備金”奉上,完完全全的依附於皇帝的指令。

理所當然的,在元朝統治後期,出現了“爾來歲頗豐收,而物價甚賤,得鈔為艱。”“糶終歲之糧,不酬一引之價。緩則輸息而借貸,急則典鬻妻子。”的情形。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上圖_ 元末農民起義

隨後,至正十一年,也就是最後一次貨幣改革後的第二年。紅巾軍在潁州、徐州及湖廣一帶舉事,郭子興、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等亦相繼割據稱雄。出現了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的場面。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

元亡於民變?否,元亡於鈔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當以為誡。

哦對了,關於這一段歷史,想要深入瞭解的看官不妨看看以下幾篇論文。

一是日本學者前田直典的論文《元代紙幣的價值變動》,這篇論文能直觀的讓您看到元代通貨膨脹的發展情況。

二來則是經濟史學家全漢昇的《元代的紙幣》,這一篇可是紮紮實實的經典之作,經典到什麼程度呢?直到今天,在這篇論文珠玉在前的情況下,後來的學者依然很難有眼前一亮的創新。

文:未定君

參考文獻:

[1] 全漢昇 《元代的貨幣》

[2] 陳高華,史衞民 《中國經濟通史/元代經濟卷》

[3] 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遊記》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52 字。

轉載請註明: 元朝:因為錢“太多”,而被鈔票毀掉的帝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