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文學校變中有新機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海外中文學校產生影響,倒逼學校轉變教學模式,開展網課教學。疫情過後,中文學校還能回到疫情前的狀態嗎?中文學校提升和轉型的機會在哪裏?
目前,中文學校面臨幾大挑戰:學校註冊人數下降,具體表現在人均選課數量下降;課程形式眾口難調,不少學生和家長要求迴歸疫情前的教學模式,但也有一部分師生要求保留網課教學;同一門課程既有線上教學也有線下教學,如何保證教學效果是考驗;受複雜國際局勢影響,個別中文學校在租用場地、開展活動方面遇到困難;一些學生和家長希望開設華裔歷史、華裔身份認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課程。
毋庸置疑,疫情給中文學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轉型的可能。筆者有如下幾點思考和讀者分享。
首先,要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疫情期間,各中文學校面臨收入下降、來自商業中文網絡教學機構的競爭等問題。但恢復線下教學後,之前流失的生源會迴歸嗎?如何應對與商業網絡教學機構的競爭?筆者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在於增強自身競爭力,而提升競爭力、降低學校運營成本的一個有效途徑便是中文學校之間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前幾年,全美中文學校協會開發的易趣識字軟件,吸引了世界各地逾600所學校的用户,獲得了低成本、高收益的項目效果,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如果今後各中文學校在教案、課件、課程等方面共建共享,教師就會有更多時間因材施教,設計教學方案,教學也將變得更加生動、立體,形成更大的共贏效應。
其次,師資技能需重新定義和培訓。隨着線下教學的迴歸,教師從網絡教學中獲得的教學技能需要繼續提升,並和線下教學互補、兼容,這就需要對中文教師的師資技能進行重新定義,並組織相關培訓,給予相應支持,發揮線上、線下教學的長處。需要強調的是,培訓和支持是廣義概念,包括通過社區活動發揮線上、線下融合優勢,形成學校和社區的雙向、持續交流。
最後,教育目標需要擴充。對中文學校來説,教育目標不能僅僅侷限於開設中文語言技能課程,還應拓展多元文化、身份認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課程。
大多數北美中文學校成立時間在20至30年之間,教學對象絕大多數是華裔青少年。對於中文學校來説,需要開展立足本地,立足華裔二代、三代青少年的中文課程,學校建設也需將其納入考量,這也是中文學校應對商業網絡教學機構競爭的有效途徑。
疫情終會消散,迴歸線下教學對海外中文學校來説也許面臨更多挑戰。因此,中文學校應該繼續紮根社區,攜手同行,共同應對線上線下教學融合常態化、課程內容本土化、師資隊伍技能調整等現實問題,用科技帶動教學變革、用理念引領教學創新、用合作應對新的挑戰。
(作者系全美中文學校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