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印度的脖子''錫金王國:若不歸於印度,印度必定會被一分為二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經典


《六祖壇經》''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亞洲地區的傳播範圍非常廣。時至今日,在東南亞還留存着許多的''佛國''。

而今天我們要説的,是一個消失的佛國——錫金王國。它信仰的是藏傳佛教中的黃教,曾經還當過清朝的附屬國,不過如今卻成了印度的一個邦。


(一)、山河破碎風飄絮,夾縫之間難生存

關於錫金的過去,在其成為君主世襲制國家以前,並不是很多,只能通過零星的史料記載得知,錫金曾居住着很多雷布查族人,這些人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繁衍生息。

後來尼泊爾人又發現了這塊水草豐美之地,併為其取名為''新地方'';而吐蕃人則習慣於稱其為''登疆'',可以理解成是稻米之谷。

在公元七世紀初,錫金的名字還叫哲孟雄,它成了強大吐蕃帝國的附屬部落。兩百年以後,哲孟雄從吐蕃當中獨立出來,不過它境內的寺廟還是歸屬於拉薩管轄。

正如《清史稿》記載所言:''哲孟雄部,久居於西藏西溪南,為唐古特藩屏。自五世達賴以來,因重新黃教,歸達賴喇嘛管轄。''

雖然歸於西藏管制,不過當地菩提亞族的納穆佳爾已經於1642年建立了自己的封建王朝,並且順利的招降了土著民族也就是雷布查人

俗話説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錫金周邊還有很多國家,大家都比錫金領土要大,而看着它混的風生水起,自然就會有人心生歹意。

在1788年尼泊爾派出廓爾喀軍隊,錫金國王倉皇迎戰。要知道,尼泊爾國家雖小但廓爾喀人的戰鬥力是舉世聞名的。今天的廓爾喀人有的充當僱傭兵,有的則在喜馬拉雅山當起了''挑夫'',總之這些人驍勇善戰,錫金肯定不是其對手。


果不其然,廓爾喀的鐵蹄很快佔領了彼時錫金的是首都達拉孜。錫金國王落荒而逃,跑到了西藏的春丕谷,而尼泊爾的軍隊馬不停蹄的佔領了錫金全境。並且將班禪而爾德尼在錫金的駐地扎什倫布寺給洗劫一空。

當時藏傳佛教在清廷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而清朝皇帝們對達賴與班禪也十分敬重。受到兩位的求援信後,乾隆皇帝大發雷霆當即派遣福昌安與海蘭察兵分兩路入錫金境內,與尼泊爾軍隊交戰,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後一戰。

戰爭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廓爾喀人就算再英勇,胳膊終究也是擰不過大腿。面對清朝軍隊的猛烈攻勢,尼泊爾除了退出錫金歸還領土以外,別無他法。

終於在乾隆五十七年,錫金得以復國,並且成為了清廷的附屬國。不過等到道光皇帝在位時,錫金這個小國對已出現頹勢的清廷愈發的不尊重。


(二)、兵家必爭,四戰之地

錫金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在喜馬拉雅山南側,而北面近鄰西藏,東面又靠着不丹,西邊是尼泊爾,南部則毗鄰西孟加拉邦。當年乾隆皇帝之所以不遺餘力的幫着錫金復國,除了礙於情面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若錫金丟失,則西藏門户洞開。

在公元1861年,臭名昭著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又開始了為日不落帝國開疆拓土的旅程。偌大個印度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何談小小的錫金。

而彼時的清朝,也是自身難保,已經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絲毫沒有尊嚴可言,也無力再保錫金。所以在同年,英國軍隊開進錫金首都也就是庭姆隆。

錫金國王在英國人的威逼利誘之下,與其簽訂了《庭姆隆條約》。自此開始,錫金與中國再無關係,成了英國的保護國。


英國人統治期間,治理的還算是井井有條,不斷的引進外來人口開墾荒地又通過各種形式逼迫清朝放棄部分藏南領土,也算是為錫金開疆拓土了。

不過英國人對這個彈丸之地似乎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在1918年又將權力中樞還給了錫金國王塔希。他在英國人的基礎上,又做出了許多的改革,使得錫金綻放出別樣的光芒。

''弱國無外交'',這句話放在錫金身上再合適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印度也在獨立浪潮中獲得了新生。而它剛剛擺脱英國人的控制,就開始琢磨對錫金動手。


1947年印度與錫金簽署了《維持現狀協定》,印度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應當繼承英國在印度周邊的全部領土。雖然錫金對此頗有不滿,不過實在難以與印度抗衡。

兩年以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還為其委任了一個印度人當首相。印度學着當年英國的模樣,從外交,軍事以及政治各個方面入手,逐步的將錫金成為自己的''保護國''。

在1974年,印度對錫金髮動了致命一擊,派出軍隊解除了錫金的國王武裝並且正式宣佈錫金國成為印度的錫金邦

此事一出,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當時美國和蘇聯,都在積極的爭取印度,都不願輕易得罪,所以不論是西方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未對印度的侵略行為有明確表態。不過這事關中國利益,中國一直不予承認


錫金國王曾在七十年代希望偕子民加入中國,不過那時的我們正值''文化浪潮''期間,國內經濟不景氣,不願維持再與印度產生大規模衝突,因此就沒有出手。

在很長一段時間的中國地理課本中,都將錫金描述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這也算是對印度的一種抗議。

直到2003年,中國與印度的關係趨於緩和,而錫金成為印度領土也成了既成事實,所以中國也就順水推舟的認可了錫金為印度領土

當然,錫金一直有位末代公主在為復國奔走呼號,但畢竟是獨裁國家,不為主流世界所接受,因此她的復國心願直到去世也未能達成。


(三)、咽喉要道,不容置喙

印度周邊除了錫金以外,還有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等眾多小國,印度為何就單揪着錫金不放呢?

首先,是錫金對於印度而言太過重要。錫金位於印度和尼泊爾邊界,領土呈馬蹄狀,十分的狹長。它是印度最北邊的一個邦,因為呈南北走向,所以人們也稱之為''印度的脖子''。其實這個''脖子''除了地理原因以外,還有地緣政治因素。

它勾連着印度主體與東部阿薩姆邦,如果錫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那麼很容易為其他國家所控制。到時候新德里就與阿薩姆邦失去了聯繫,印度也對東部失去了控制力。印度想要去阿薩姆邦,就必須經過它國領土,而別國領土又豈是印度軍隊想進就進的。


所以,若是錫金不歸於印度,那麼印度必將首尾不能相連,必定會被一分為二。而阿薩姆邦失去了與印度主體的聯繫,很可能會藉機獨立。就像西巴基斯坦是巴基斯坦的飛地,所以它在上個世紀選擇了獨立,成了孟加拉國。

如果印度沒有了錫金,想必阿薩姆邦也會學着孟加拉國獨立。到時候,印度必定會分崩離析。而且,位於印度東北的阿薩姆邦生活着很多的傣族人,他們本來就不願意成為印度的國民,境內還有很多的反抗勢力。

所以,印度想要進一步的控制阿薩姆邦,就必須掌控錫金,以此為跳板,才能將領土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則是印度的''大國夢''。它是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國家,而領土面積卻並不足以容納如此之多的人。若是沒有錫金,就不能控制阿薩姆邦,如此一來,自己國家的民眾都得擠在印度本體裏。

所以,開疆拓土一直以來都是印度的夢想。它希望以此來增強自己的國力,提高自己的話語權。

印度長袖善舞,遊離在各個大國之間,就像冷戰時期,不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都希望能夠拉攏印度,以此來鞏固自己在亞洲的地位。而印度也有自己的野心,它利用大國的野心來實現自己的野心,不可謂不高明。


當年攻佔錫金,對於印度而言可謂是佔據着天時地利。它知道不論是北約還是華約都不會為了錫金這個彈丸之地,與自己為敵。那麼後來,印度為何不吞併不丹、尼泊爾還有斯里蘭卡呢?

因為國際局勢不允許,印度之於大國而言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而且侵略這種事情,若是做的多了,必然會給自己招致非議。

所以,只要那些周邊的小國乖乖聽自己話,它就沒有必要再大動干戈。其實,印度也曾想過侵佔斯里蘭卡,還在八十年代派兵於此。結果,斯里蘭卡的''猛虎組織''直接到印度境內發動恐怖襲擊,使得印度國民趕緊叫停了印度的駐軍行為

對於錫金的命運你有什麼看法,快來和大家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