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教育探訪:教育協同發展培養“未來雄安人”
中新社雄安3月26日電 題:雄安新區教育探訪:教育協同發展培養“未來雄安人”
作者 李曉偉 崔濤
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助手、會飛的房子……走進位於雄安新區雄縣的北京市六一幼兒院雄安院區,一面面多彩的“夢牆”映入眼簾,牆面上畫滿了小朋友關於這座“未來之城”的夢想。
看着小朋友們的畫,北京援教老師李宏東覺得孩子們越來越像雄安的“小主人”,他們對新區發展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想象力和知識面也越來越寬廣。“最好的教育就是能夠跟孩子生活相貼近。”李宏東説,三年來,她和同事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千年大計,教育先行。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為改變新區長期以來存在的基礎教育短板,一次基礎教育的協同探索就此展開,來自京津冀的一批優質教育資源,尤其是“京籍”學校、教師在這裏紮根,推動雄安新區基礎教育加速蜕變。
2018年3月,北京市援助雄安新區辦學項目正式啓動,原雄縣幼兒園作為首批援助單位之一,正式揭牌為北京市六一幼兒院雄安院區。那一年,李宏東等3位北京教師來到這裏。
抱着“培養未來雄安建設者”初心而來的李宏東,第一感覺是“這裏老師不容易”。她説,北京普遍是小班制,各班一般25個孩子,但是這邊因為需求量大,每個班有50個孩子。班額大,但師資力量很薄弱。彼時,雄安院區教師只有30%是幼師專業,而北京幾乎全是學前教育專業大專乃至本科以上學歷。
北京的援助為學校帶來了改變:完善辦園硬件設施,建立了科學、美術、國學、繪本四大功能教室。通過分小組、分區域活動的方式,減小大班額的影響,提高教育質量。針對師資力量薄弱問題,北京市六一幼兒院從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入手,提高雄安院區教師的專業水平,雄安院區教師還分批次到北京跟崗學習。
“要把北京先進教育理念紮根到雄安。”軟硬件設施逐漸完善的同時,李宏東和同事立足雄安尋找教育“支點”,引導孩子關注雄安的一草一木、日新月異,點燃孩子們的“雄安夢”。“去年雄安站建成,我們就組織孩子們關注雄安站,孩子們熱情特別高,還製作了一些沙盤模型等作品”。
同為北京援助雄安首批辦學項目的學校,北京市中關村第三小學雄安校區也進行着同樣的努力。“我們一直在探討,在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的基礎上,還能做些什麼?”北京援教老師劉霞説,三年來,兩地教師一起合作,跨學科形成了一些特色課程,如音樂與體育融合,書法與中國古典詩詞融合,由兩名以上教師共同授課,課堂不再拘泥於教室,提升了教師對跨學科概念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生的活力。
“學校有農場,我們就根據農場開展農場課程,根據果園開展果園課程,這種特色課程不但幫助孩子們開拓了視野,也讓當地老師意識到,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為教學資源。”劉霞説。
據劉霞介紹,學校還開發了3D打印、編程、航模等近30門社團課程,在師資有限的情況下,利用社會資源為孩子開發更多課程,挖掘孩子潛能,受到歡迎。每逢“六一”國際兒童節等特殊節點,學校還會邀請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等場館的工作人員攜展品來到雄安,通過展示活動等形式開闊學生視野。
“京津冀優質教育資源對接援助以來,教育生態一直在變好。”雄安新區雄縣教育局機關黨委委員陳文華説,該縣已經有18所各級各類學校與京津冀優質學校實現對接,帶動縣域教育教學質量普遍提高,城鄉教育差距逐漸縮小。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很大提高。
據悉,自雄安新區設立以來,京津冀56所優質學校已與新區59所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多種形式的幫扶合作,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助力培養“未來雄安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