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聯手,讓孩子擺脱“手機成癮”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不得使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目的顯然是為了消減使用手機給中小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保護學生視力和注意力,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據瞭解,我市中小學對於手機進校都採取嚴控措施,一些學校甚至直接出台了“禁機令”。

或許有人會擔心這是徒勞的。畢竟,當今世界使用手機是生活的日常,早晚我們都得習慣跟手機“共生”,“抵抗”似乎沒有意義。事實並非如此。同樣是共生,方式各不相同;手機帶來的種種弊端縱然無法避免,卻也有輕重之分。是人使用手機,還是手機“綁架”人,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面對手機的誘惑和成癮傾向,加強手機管理、保持對抗意識,就有可能形成精神上的“錨”,維持住清醒和堅定,避免滑向“被手機控制”那一邊。在青少年乃至兒童階段培養這種對抗意識,顯然很有必要。

幾乎人人都知道過度使用手機、電子屏的負面問題,但在身體力行的對抗上面,許多人常常呈現出一種逃避、放棄的狀態,有的學校甚至用iPad等電子產品代替傳統的紙質書本,這裏或許有效率的考量、利益的驅動,也是因為社會整體氣氛中缺乏“堅決對抗電子屏成癮”的足夠聲量,形成了某種“投降主義”的慣性,淡化了對電子屏成癮的警惕意識。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印發通知對中小學生使用手機問題明確表態,可謂旗幟鮮明地反對“向手機成癮投降”;當然,這面旗幟能起多大作用,得看社會、學校和家長們怎麼配合。

面對這樣一個亦敵亦友、無處不在、難以擺脱的對象,對抗手機成癮並不容易。許多人都聽過關於烈日、寒風與行人的那個故事,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光靠“沒收手機”等“雷霆手段”是不夠的,還需要春風化雨,培養幾個能夠持續帶來成就感、滿足感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們獲得足以對抗手機誘惑的“拉力”。對抗手機成癮的途徑既關乎手機管理,也在手機管理之外,對此不少學校已有經驗;此前,我市中華中學在部分班級進行試點,學生學習效率明顯提高,此後高中部就全面推行“零手機”。

離開校園就得看家長了。尤其眼下正是寒假,在保護中小學生降低手機成癮危害的問題上,家長有必要擔起責任,節制使用手機、給孩子創造“少屏環境”。一個普通人向手機投降,只是“自我放棄”;一個家長向手機投降,則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在藉助手機等屏幕終端與這個世界更好交互、享受各種便利的同時,我們或許不可避免地要與視力下降、專注力下降、思考力下降、時間浪費等問題長期相處。唯有對抗,我們才有機會把握主動,才有能力降低各種問題對我們的負面影響,對抗本身就是意義。

作者:吳雲青

來源:南京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9 字。

轉載請註明: 家校聯手,讓孩子擺脱“手機成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