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羣6歲到12歲的孩子迎着寒風晨跑 奧森公園有支少年跑團

“來來來,還有一百米到終點,咱們來個小衝刺。”週五早晨,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一羣孩子組成的跑團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冬季的清晨,即便裹着厚重的羽絨服,人們仍然會感到陣陣寒意。可在這個寒假,這支少年跑團每週三次堅持鍛鍊,從未間斷。跑團的領隊是46歲的李華民,儘管從事傳媒行業多年,但他更願意大家叫自己“李師傅”。

這羣6歲到12歲的孩子迎着寒風晨跑 奧森公園有支少年跑團

送給女兒的特殊禮物

從奧森公園東門往裏走,不遠處就是一片空地。週五清晨還不到8點,空地上就傳來了孩子們的嬉笑聲,今天參加跑步的孩子有三十多人。

“李師傅,咱們啥時候開跑呀?”“來,大家先過來熱熱身。”被孩子團團圍住的李華民儼然變成了孩子王,在“一二一”的口令聲中,他和孩子們一起有條不紊地做起了準備活動。10分鐘後,孩子們分成兩列,部分家長也跟在了隊伍後面,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就這樣跑了起來。

這羣6歲到12歲的孩子迎着寒風晨跑 奧森公園有支少年跑團

為什麼會組織這麼多孩子晨跑?這還得從李華民女兒的兒童節禮物説起。從事傳媒行業的李華民和妻子王慧都是跑步運動的愛好者,夫妻倆從2014年起就參加過多個城市舉辦的馬拉松賽事。去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李華民一家三口一直宅在家裏,為了讓一家人加強鍛鍊,夫妻倆便定期帶女兒到奧森公園裏跑步。“六一”兒童節時,因為不能像往年一樣帶孩子去遊樂場玩耍,李華民就想送孩子一份特殊的禮物——邀請女兒的同學一起跑步,這樣小夥伴們既能聚在一起開心玩耍,還能增強身體素質。

這份奇特的生日禮物,讓幾個孩子玩得都很開心,進而覺得這是一項很有意思的活動。在家長和孩子們的共同要求下,這項跑步活動竟然堅持了下來。

跑團的孩子越來越多

“還有最後一百米了,咱們來個衝刺,比比看誰跑得快。”每次跑步,李華民有自己的固定線路,最後的一百米是他留給孩子們衝刺的距離。

對孩子來説,長跑是一項需要毅力的運動。第一次帶着孩子跑步時,儘管壓着速度,但孩子們還是跟不上,一張張小臉漲得通紅,全程下來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氣,連話都快説不出來了。“長跑的目的是讓身體更健康,而不是挑戰極限。”李華民不斷地調整着速度和節奏,慢慢地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跑步的樂趣。

這羣6歲到12歲的孩子迎着寒風晨跑 奧森公園有支少年跑團

住在李華民家樓上的那女士聽説了他帶着一羣孩子跑步的事兒,主動找上了門:“我的外孫也愛玩,正好讓他跟着小夥伴們一起跑跑步,也鍛鍊鍛鍊身體。”跑了幾個月,那女士發現,每到冬季就離不開擤鼻涕紙的外孫,不打噴嚏也不流鼻涕了,身體變得強壯了不少。有時那女士也會跟着跑團一起跑上一段,一來二去她的身體也悄然發生了改變。“過去走不了多久就覺得累,現在感覺耐力好了不少,身上也有勁兒了。”

第二次參加長跑活動的璐璐約了其他同學一起來跑步。“第一次跑步的時候,因為沒有熟悉的小朋友,孩子還有點兒害羞。”璐璐的父親王先生説,現在叫上了熟悉的小夥伴兒一起跑,兩個孩子彼此間還會有你追我趕的競爭,更能調動孩子跑步的積極性。

李華民沒想到,當初只是為了給女兒送一個有意義的節日禮物,現在卻受到這麼多孩子和家長的歡迎。他每週三次組織孩子們到奧森公園跑步的事兒一傳十、十傳百,不少家長都帶着孩子慕名而來,加入到這個少年跑團中。這些孩子的年齡大多在6歲到12歲之間。人最多的時候,跑團裏的孩子數量達到了近百名。

讓小胖墩兒重拾自信

去年年底,國新辦發佈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其中6到17歲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11.1%和7.9%;而在2015年,這一數據還分別是9.6%和6.4%。

許多家長都意識到,現在孩子們吃的高熱量食物越來越多,可運動量卻變得越來越少,跑步是讓孩子減重的好方法。在李華民的跑團裏,9歲的童童是讓人感到變化最大的一個孩子。剛開始跑步的時候,才上二年級的他體重已經接近90斤。“孩子有點兒胖,我想讓兒子通過跑步來減肥。”抱着試試看的心態,童童的父親帶着兒子找到了李華民。

5公里的長跑,對於沒有任何跑步經歷的童童來説,太難了。跑了不到五百米,他就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看到兒子實在跟不上隊伍,童童的爸爸便陪着孩子走走停停,堅持着“跑”到終點。

“大家都清楚減肥的關鍵是控制飲食多運動,可越是偏胖的孩子,運動能力越差,在體育活動中越是缺乏自信。如果方法不得當,還會讓孩子進一步產生挫敗感,甚至有可能出現羞辱感,最終對運動產生厭惡的情緒。”對於童童,李華民採取了鼓勵的方式。

每次跑完步,李華民都會延長其他孩子跑步後做拉伸放鬆的時間,甚至會帶着孩子們守在終點,等着童童“衝刺”。堅持了兩個月後,童童終於能跟上小夥伴們的步伐了。如今,已經能跑完全程的童童明顯瘦了一大圈,就像變了個人。

“之前上體育課跑步總會墊底的他,如今對跑步一點兒也不發憷了,甚至在學校的運動會上還拿到了好名次。”童童的變化讓李華民感到了欣慰。

傳遞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把勁兒,咱們可不能掉隊喲。”跑出去三四百米後,原本在隊首帶着孩子們的李華民,開始向隊尾跑去。有幾名孩子看到和前面的隊伍落下的距離有點兒長,立刻攥緊拳頭,緊跑幾步追了上來。看到孩子們還跟得上,李華民這才放心地跑回了隊首。

帶着這麼多孩子一起跑步,李華民其實漸漸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了。“孩子一多,我有點兒看不過來了。”儘管每次跑步,李華民會根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跑步的配速和節奏,但還是會出現個別人掉隊的情況,常常會讓李華民顧前就顧不了後,有點兒手忙腳亂的感覺。好在,很多跟跑的家長主動擔當了志願者,跟在隊伍後面“收容”跑不動的孩子。每次跑步時,李華民在前面帶隊領跑號,跟跑的家長就會組成“愛的包圍圈”,讓他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奔跑”。

這羣6歲到12歲的孩子迎着寒風晨跑 奧森公園有支少年跑團

去年受疫情的影響,李華民和妻子王慧原本忙碌的生活被按下了暫停鍵。“除了梳理之前的工作,我也騰出了更多時間找點兒有意義的事兒來做,那就是傳遞健康的生活方式。”隨着跑團隊伍的不斷壯大,加入的孩子和家長越來越多,也讓李華民意識到,跑步不僅僅是個體力活兒,還要有專業的知識。儘管自己有馬拉松比賽的經驗,可如何帶領孩子進行長跑運動,他的心裏並沒有多少底。為此,李華民也買了不少教材自己鑽研。每當有新的孩子加入跑團,李華民也總是要細心地叮囑一番:“跑步得有專業的跑步鞋,這樣才不會受傷。”每次鍛鍊時,王慧也會用手中的相機將孩子們跑步的過程記錄下來,剪輯製作短視頻發到微信羣裏,向孩子和家長傳遞科學和健康的鍛鍊理念。

專家説法 家長更應以身作則

“學校佈置的寒假作業中,體育作業的比重越來越大了。”家長李女士發現,在今年女兒的體育寒假作業中,不僅僅佈置了運動項目,還規定了運動量。而去年受疫情影響,在家上網課時不僅給孩子們的心理、社交、學習習慣等各個方面帶來了挑戰,如何走出去、動起來,也成了不少家長們關心的問題。

“李師傅發起的這個公益跑團,恰好解決了家長的憂慮。”家長王先生説,通過跑步,孩子們不僅鍛鍊了身體,還結交了很多好朋友,一起跑步也讓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鍛鍊習慣。

在教育學者熊丙奇看來,這支少年跑團的成功之處,不僅是李華民夫婦義務帶領孩子們跑步鍛鍊,更重要的是有這麼多家長看到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甚至能和孩子一起鍛鍊。“父母花時間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和習慣,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內容。”熊丙奇認為,由於家庭情況不同,有的家長側重於讓孩子長跑,有的讓孩子嘗試各種球類運動,但無論採取哪一種運動方式,都值得提倡和鼓勵。

但遺憾的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並沒有重視孩子的體育教育,有的家長甚至以犧牲孩子身體健康為代價,只顧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科班,佔用了原本屬於他們鍛鍊身體的時間。在熊丙奇看來,家長不僅應提高對體育鍛煉的重視,更要以身作則。“有些家長自己都沒有運動的習慣,一進家門就坐在沙發上玩手機,怎麼能給孩子做示範?作為父母,家長更需要轉變觀念,多參加體育運動,這樣才能給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李師傅率領的這支少年跑團就為大家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供圖/受訪者)

文/記者 李環宇

編輯/譚衞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70 字。

轉載請註明: 這羣6歲到12歲的孩子迎着寒風晨跑 奧森公園有支少年跑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