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為普通大學生吶喊:名校生去“支援”國外,你們在建設國家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在某個視頻網站搞了一個叫《對白》的節目,專門關注中國如今的教育平衡問題,他在節目中談到:我們應該多關注“非名校大學生的精神世界”。

白巖松為普通大學生吶喊:名校生去“支援”國外,你們在建設國家

同時,白巖松還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名校生去“支援”國外了,普通大學生在建設國家。青年是國家建設的基石,尤其是如今,這些“基石”大部分都是由“非名校畢業生”組成的,國家的建設依靠的是他們。

他們中有許多人的天資,其實本來並不差,可是他們得到的教育資源相對名校生卻少得可憐。別的不談,單以舉辦講座的次數來看。

“知名高校一週舉辦的講座次數,抵得上普通高校的五年,甚至是十年”。更不要説,國家每年還會專門給名校很多的撥款。

當我們清華、北大的“優等生”們,順利從學校畢業之後,大部分都出國了。留下來建設祖國的,難道不是我們的普通大學生嗎?

一、普通大學生的“自卑”

許多年以前,人才市場上招聘,只看學生是不是擁有本科學歷。但是到了後來,就變成了看求職者是否958或者211等名校畢業。

白巖松為普通大學生吶喊:名校生去“支援”國外,你們在建設國家

最近還聽説,他們不光要看求職者讀研究生時是否是在名校,甚至連他的本科是不是名校,也要考慮進去了。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普通大學生生存壓力其實是很大的。在這種情況下,普通大學生只能和別人拼“專業能力”。

但是要講能力,就得講到教育資源的分配公平問題。事實上,一個普通大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升,除了自身的努力,和他能夠接觸到的教育資源,也是分不開的。

有好的老師領進門,學生可以少走很多的彎路。如果沒有好的老師,最起碼讓學生經常聽到不同的專家講座,幫助他們打開思路,去刺激他們努力。

然而,因為這個學生只是普通的大學生,他的學校名氣不夠,或者經費不夠充足,它就吸引不來專家開辦講座,更別提幫助學生提升專業能力了。

白巖松為普通大學生吶喊:名校生去“支援”國外,你們在建設國家

如此一來,普通的大學生在面對名校生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種嚴重的自卑心理,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自己不如別人呢?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白巖松提到:給清華、北大等名校每年的撥款超過五十億。而這個待遇,普通大學是沒有的。

二、國家給6%名校以特殊待遇

中國現有大學2914所,所謂“名校”只佔其中的6%但是國家的教育撥款幾乎都去了名校,普通大學基本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

名校不光在生源獲得上有優勢,在教育資源上也得到了更多的傾斜。然而這些名校,尤其是清華和北大兩所中國的頂級名校,培養出來的“頂尖人才”,最後超過80%都“留學不歸”。

如此一來,就會導致國家花在這些學生身上的投資,全都成了替他國作嫁衣裳。因此,目前有許多人呼籲停止給這兩所大學撥款,“謹防培養‘白眼兒狼’”

白巖松為普通大學生吶喊:名校生去“支援”國外,你們在建設國家

這種想法現不現實先不談,國家的確應該關注到普通大學的教育情況了。畢竟,這些普通大學的學生,才是將來留在我們本土,建設我們國家的基石。

誠然,名校生們的天資,整體上略高於普通大學生,但是這也絕對不是放棄或者忽略普通大學的理由。恰恰相反,越是如此,國家越應該加大對普通學校的扶持。

假如普通大學的學生,也能夠像那6%的名校生一樣,每週都能聽到無數的講座;及時打開他們的思路,他們中一定會有人能夠脱穎而出。

從目前的情況看,忽略普通大學,在教育撥款上人為製造“不公平”,其實最終損害的不是個別學生的利益,而是中國的國家利益。所以,應該重視我們普通大學的教育資源分配問題。

三、我們能做什麼?學老子“無為而治”

關於有人呼籲終止給清華、北大撥款。這其實是不太現實的,因為人才流失也並不是只有中國才有的問題,並且中國也不可能只辦普通大學,不辦頂尖大學。

白巖松為普通大學生吶喊:名校生去“支援”國外,你們在建設國家

名校人才流失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一個整體問題。因為可以樹立名校為榜樣,並且給名校以大量撥款。同時又給予特別的宣傳,所以讓人民起了“爭勝之心”。

家長、學校紛紛要求學生以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為終極學習目的。一些教育機構為鼓勵這種行為,甚至給予考中名校的學生各種金額的獎勵。

而這些學生在辛辛苦苦考上了清華、北大之後,又以出國、發財為終極的學習目的,所以才會造成人才大量流失的局面。

而另外一個方面,因為樹立了名校榜樣,在社會求職過程中,幾乎所有的用人企業都在等着接名校的“漏油”。於是他們只聘請985、211和那些上了清華、北大沒有出國的人才。

這種現象反過來就讓名校更加出名了,吸引到了各路名人、專家,專門上這些名校去講學。而這些東西,是普通大學求都求不來的。

白巖松為普通大學生吶喊:名校生去“支援”國外,你們在建設國家

老子説:“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假如沒有政策的過分傾斜,沒有相關的引導,這樣的情況會不會好很多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正確教育我們的學生,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是為社會作貢獻,而不是唯利是圖,一窩蜂地往外跑。人才流失的現象,是不是會好轉呢?

不刻意打造名校,儘量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後。用人單位是不是會更加看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不那麼偏重於文憑呢?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結語

中國的儒家説:未學為文,先學為人。彷彿一切教育當中,以品德教育為最重要。那麼名校生享受了國家特殊待遇,學成之後不歸國,我們只需要加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就可以了。

但是事實上,這一點是根本辦行不通。春秋時期的齊相管仲曾經説過: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一個人只有在物質上得到基本的滿足之後,才能和他談禮儀和榮辱。

白巖松為普通大學生吶喊:名校生去“支援”國外,你們在建設國家

一心出國的名校高材生們,由於長期以來樹立了過高的目標。他們對物質的基本要求也很高,恐怕國內暫時難以讓他們滿足。

普通大學生們的要求目前看來相對較低,國家只能首先滿足普通大學生的要求。儘量弱化學校和地方對名校的宣傳,努力實現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

或者追加教育撥款,或者把那那些經費適當勻一些給普通大學。最後,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正確的引導。只有這樣,將來他們才能築好我們國家建設的基石。

另外,在我們國家普通大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高的同時,也不必害怕中國沒有頂尖的人才。只要國家實力還在,國家與企業尊重人才,重獎人才,全世界的拔尖人才都會從四面八方湧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0 字。

轉載請註明: 白巖松為普通大學生吶喊:名校生去“支援”國外,你們在建設國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