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去了哪裏?這是一道解了六百多年都沒有解開的謎題。那一場大火後,建文帝是死是活,是否逃出生天?無人能知,就連當事人朱棣也是一頭霧水。
朱允炆的父親朱標,是爺爺朱元璋傾注半生心血培養的皇位繼承人。大明開國當年,朱標就被立為皇太子,朱元璋為其配備了當時最豪華耀眼的導師團隊。
朱標在當太子期間,也表現出了一代英主的特質。可惜天妒英才,三十七歲的朱標因風寒而病逝。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朱元璋是肝腸寸斷,難以釋懷。
立儲之事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兒子朱棣與孫子朱允炆都有資格。朱元璋力排眾議,依據立嫡立長制度和對朱標的溺愛,決定冊立大孫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就在朱允炆即位的第二年,朱棣舉起靖難大旗,一鼓作氣的兵臨南京城下。大軍很快攻破皇城大門,朱棣看到宮中起火,急命兵士入城查看朱允炆的下落。
等朱棣策馬入宮後,宮內侍人稟報建文帝已自焚,只留下了一具燒焦的屍體。朱棣當時是怎麼處理的,建文帝是死是活?我們看看《明太宗實錄》的記載。
允炆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內使數人而已,乃嘆曰:“何面目復相見耶?”遂闔宮自焚。上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死矣。出其屍於火中,上嘆曰:“小子無知,乃至此乎?”上詰問宮人內侍以建文帝所在,皆指認後屍應焉。乃出屍於煨燼中,哭之曰:“小子無知,乃至此乎”召翰林侍讀王景問:“葬禮當何如?”景對曰:“當葬以天子之禮。”
從這段記載來看,朱允炆見大勢已去,準備出城迎朱棣,但又覺得無臉相見。於是燒宮自焚。“上”指的是朱棣,上看到宮中起火,命人去救,為時已晚。
朱棣感嘆道,朱允炆無知,還不至於此。接着宮人從灰中找到一具屍體,告訴朱棣這就是朱允炆。朱棣問王景,如何葬朱允炆,王景建議當葬以天子之禮。
史料中記載,朱棣是認可朱允炆被燒死。這是朱棣當時唯一能作出的結論,否則他是無法即位的。但朱棣和在場的所有人心裏清楚,一具焦屍是不足為證。
在這種背景下,朱允炆出逃之説便應運而生。出逃故事的原始版本來自於清人谷應泰編撰的《明史紀事本末》,書中將這個故事編的很具趣味性和離奇性。
原文就不呈現了,後續的出逃故事都是以此為藍本。故事很精彩,但真實性基本為零。儘管朱允炆出逃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絕不是清人編撰的玄幻故事。
還有鄭和下西洋尋找朱允炆一説,都非出自明代史料,更不是明代官方説法。儘管《明史》中也有記載,但可信度是很低的,清人編撰的可能有抹黑嫌疑。
説了這麼多,建文帝到底去了哪裏?其實史料早已給出了答案。朱棣即位後,一直沒有放鬆搜尋朱允炆的下落,一具不能識別的屍體,顯然不能讓他釋懷。
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頒御製諸書,並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濙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還。所至,亦間以民隱聞。母喪乞歸,不許,擢禮部左侍郎。十七年復出巡江浙、湖、湘諸府。二十一年還朝,馳謁帝於宣府。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傳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
記載中説,朱棣一直質疑建文帝的生死。永樂五年,都給事中胡濙被朱棣秘密派出尋訪建文帝。永樂二十一年,胡濙深夜快馬趕到宣府,朱棣當時已就寢。
在聽到胡濙來時,朱棣急忙召見。兩人密談到四更(凌晨兩點半),所談內容沒有被記載,但朱棣聽後“疑始釋”,説明朱棣對朱允炆的去向一事已釋懷。
個人認為,胡濙沒有找到朱允炆的可能性比較大,這就説明當時朱允炆確實是在大火中被燒死。面對朱棣鐵桶圍城,朱允炆插翅難逃,只是無法確定而已。
不論是對大明,還是對朱棣來説,朱允炆不能當場死,也不能事後活,下落不明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從朱棣最後的“疑始釋”來看,朱允炆肯定已經死了。
絕對不可能是朱允炆在外面活着,而朱棣能釋然,這不是朱棣的性格。還有人説是黑衣宰相姚廣孝收留了朱允炆,不知大家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