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而已!這位蘭大60後研究生的“樂學”精神讓我自嘆不如……
2020年8月,60歲的王月朋在江蘇的家中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郵件——來自蘭州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不久以後,他將孤身一人背上行囊,橫跨東西,從柔和娟秀的江南來到雄渾壯闊的西北,成為一名蘭州大學法學院2020級法律碩士(非全日制)研究生。
時逢花甲之年,他的一面被時光刻上了“老年人”的烙印,但另一面卻在他的追逐和奮進中已被打磨得煥然一新。而蘭大新生這個身份於他而言具有怎樣獨特的意義,還需要細水長流的時間給出答案。
新身份,老情懷
走到人生的下半場,這還是王月朋第一次以法學專業學生的身份介紹自己。在此之前,他早已體驗過從少年到中年的酸甜苦辣。1978年,乘着改革開放的浪潮,他考入到江蘇師範學院(現蘇州大學)攻讀物理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高中物理老師。期間他和一批批學生們一起成長,積累自己教學經驗的同時也沒有停下充實自己的步伐。
三十八年後,以學生的身份重返課堂,他搖身成為一名專攻法律碩士的新生。沒有家人的陪伴和同齡的朋友,即將到來的密集的學習節奏,並沒有讓他感到無所適從。“我以前教過的學生都説蘭州大學學習氛圍很好,為學子提供了一片專注於教學科研的淨土。我相信自己很快就可以融入這裏,和各位年輕的同學們一起進步!”前方的挑戰對於他而言,充滿着未知與驚喜。
“學生——老師——學生”的身份轉變,遠不止是一個拍腦袋的決定這麼簡單。幾年前,王月朋目睹了自己身邊一件因不懂法而難以維權、最終導致吃大虧的案例。“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無力感讓他萌生了學習法律的念頭。“哪怕我多學一點,就有多一分機會給大家提供專業的幫助,不至於讓身邊的親人朋友因為一些侷限而難以維權。”這種責任感推動着他將自己的課餘時間抽出來與法條作伴。談及他如何兼顧教學工作和法律學習時,他笑着説自己年事已高,學校的教學任務已經比較輕鬆,因此可以花更多時間進行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備考。然而,在同事、朋友們打牌、釣魚時,坐穩冷板凳去讀書背書,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身邊的人不是沒有“規勸”過他,在這個年紀學習新東西已經很費勁了,沒必要再這樣折騰自己,為了一個如此難以實現的夢想努力。但他憑藉自己的一腔熱愛和兒子的無條件支持,在2014年毅然報考了司法考試。王月朋對自己在考場外候考的情境記憶猶新:在許多年輕人中間,他被誤認為是送考的家長。走出考場時,他耳邊時不時傳來“天啊”、“太佩服了”類似的話——當然,其中也有負面的話語。不過王月朋認為,他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一兩句話傷神。360分的司法考試及格線,才是他瞄準的目標。
第一次考試失利後,他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第二次“戰鬥”。在那些平凡而又有些許枯燥的日子裏,他讓內心的聲音減緩自己的勞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盡力堅持,莫問結果。多考一次,就是多給自己一次希望。終於,他的成績從2014年的342分提高到2015年的381分——這讓他有更加充足的底氣走進法律的殿堂。隨後,他一鼓作氣,在退休的這一年報考了蘭州大學,並與來自天南地北的“追夢人”一起“上岸”了。
每一次身份轉變的背後,都隱藏着王月朋對學習不變的熱忱情懷。於他而言,每一次汲取知識的營養都是一次精神上豐碩的收穫,正如深秋走進金黃色果園、在一番採摘後滿載而歸的孩子一樣。人們總説“學海無涯苦作舟”,王月朋卻覺得學海無涯,“樂”也能作舟。憑藉着對新知識的熱愛與追求,過程的艱辛都不會是白走的路。正是這樣的態度,讓花甲之年的王月朋始終保持着內心的充盈與滿足,在“樂學”中體驗人生百態。
新方法,老態度
談及備考蘭州大學法學碩士的過程,王月朋隱去了種種甘苦,但也毫不避諱地將自己當初遇到的困境與解決辦法傾訴出來。年齡沒有影響他對學習的熱忱,但確實阻礙了他對知識的記憶效果。眾多科目中,英語可謂是他備考路上最大的絆腳石了。
王月朋坦言,自大學畢業後他就再沒接觸過英語,重新撿起單詞、語法的過程,也是一個調整學習方法的過程。年少時期通過背單詞學英語的方法現在已經行不通了,他就換一種方式,以背課文來帶動單詞和句法的學習。在具體的故事篇章中,單詞的意思變得鮮活,更容易被轉化成長時記憶。王月朋發現,背誦課文還可以快速增強做閲讀理解時的“語感”,便馬上調整了學習方式。專業課的記誦上,他也摸索出了一套小竅門——三步記憶法。首先以理解的方式將知識點複習一遍,然後從中摘取出自己認為記憶難度較大的一批,進行第二輪記憶。這部分記憶完後,他再看那些不太難記憶的知識。
遺忘是難免的,但他依靠知識系統的精加工和多次複述,扛住了一個個單詞、一條條法規的“轟炸”。兒子看到他為了能夠系統學習法律知識如此認真,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老一輩的人都在馬不停蹄地提高自己,我這種年輕人又怎麼能以開始太晚、時間不夠為由放棄挑戰呢?”
回憶起考試那天,除了監考老師和其他考生投來的異樣眼光,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做題時的心態。許多同在剛開始碰到一點“釘子”就瀕臨“崩潰”,他則是抱着盡力做到最後一題的態度對待這份考卷。經歷了幾十年的教師生涯,他十分清楚學生們面對考試時焦慮的狀態。江蘇的高考賦分制重視相對性評價,一些學生在考試時就懷揣着“這次我肯定不行”的心態,殊不知這種想法才是考生最大的敵人。“我一直跟他們説,評分看的是比例,還沒有換算出來就不要妄下結論,做好自己當下能做的就贏了。”。笑到最後的人,往往不拘泥於眼下的得失,不沉溺於自己當前的劣勢。王月朋帶着這種不論在教或學中都始終如一的態度,引導一批批學生自信地走上考場,也激勵着自己不受外界所限,在考場中盡力展現自己的水平。
雖然這次考試通過了,他覺得還是有些許“運氣”在其中幫忙。未來的日子裏,他會將這份運氣轉化為更加堅實的底氣,“以實力面對今後的每一次考量。”
不論是走上三尺講台教授物理,還是回到書桌前學習法律,他在一次次考驗和一輪輪歲月中體悟到,“成人”永遠比“成才”重要百倍。面對與自己年齡相差較大的新生,他提到了 “正能量”“榮譽感”等詞語。尤其是在法律這一領域,良好的職業道德更是不可或缺。他希望自己和同學們都能時刻牢記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將知識的汲取與品格的提升結合起來。這也是王月朋選擇與普通民眾的生活聯繫最緊密的民法領域深入學習的重要原因,他期待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執業律師,為弱勢羣體服務,做一個“雪中送炭”的法律工作者。
王月朋知道,考取研究生只是一道新的起跑線,未來,他在蘭大的日子必定與其他新生一樣是辛苦而又充實的。但他相信,堅守住這份學法的初心,行有意義之事,年齡就不會是限制他前進的鐐銬,而是他向未知領域開戰的砝碼。
內容來源 | 《蘭州大學報》總第965期
文字 | 孔子俊 張徑舟
編輯 | 宋雨晴
主編 | 肖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