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9月13日電 (記者 殷春永 閆姣 高瑩)作為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的第14個裕固族博士,張輝剛致力於以視覺傳播為“媒”雙向傳播裕固族聲音,讓更多草原上的學子成為有文化、有魅力的人。
親戚眼中的“好學生”:自律到每件事都列計劃表
張輝剛今年37歲,在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任副教授。從在小縣城讀小學和中學,到分別在中國傳媒大學和四川大學攻讀碩士、博士,他在親戚眼中一直都是好學生、佼佼者。
9月上旬,張輝剛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能有如今的成績,他最感謝的人是母親。在他記憶中,上學時母親堅持每天為他做早餐。因為母親的重視,他覺得學習是一件不容懈怠的事。
圖為拍攝紀錄片《西茂的婚禮》期間,張輝剛(左)與裕固族老人合影留念。(資料圖) 張輝剛供圖
“我媽媽是個很要強的裕固族女性,很能吃苦,是我學習的榜樣。”張輝剛説,母親雖只上了‘馬背小學’,但她很好學,平時愛讀書、愛記錄,經常和他交流讀後感。潛移默化中,他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直到他讀研讀博,甚至後來工作,都從中獲益良多。
記者走訪張輝剛在蘭州的家時看到,冰箱門上貼着厚厚一沓計劃表,表上標註着待完成事項和完成時間,每結束一項就用筆劃掉。他是一個極其自律的人。其導師曾説:“張輝剛的學習不用我安排,他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
張輝剛先後被評為“國家民委青年教學標兵”“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甘肅省優秀青年文化人才”“甘肅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名師”“甘肅省隴原青年創新創業人才”“甘肅省優秀創新創業導師”等。
圖為張輝剛(右三)及團隊在甘肅張掖市肅南縣拍攝裕固族題材紀錄片《西茂的婚禮》。(資料圖) 張輝剛供圖
受益於“第二課堂”:遇困難事也要有自信
回想起在肅南縣的讀書經歷,張輝剛説,那時縣城的整個教育系統都倡導學生多讀書,而且很重視“第二課堂”的培養。裕固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文化課和藝術課都很注重,強調全面發展,尤其舉辦藝術活動時,大家廣泛參與,“可能出於這些原因,所以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我從一個小地方出來,沒見過太大世面,但去外省讀書、工作時,遇到難事都不會感到自卑,會自信地去解決。”張輝剛講述他跨專業讀傳播學博士的經歷時説,跨專業給他帶來的挑戰很大,尤其當他聽不懂上課內容,而別的同學能靈活運用並投入實踐時,感到非常沮喪和痛苦。後來,為了跟上進度,他會提前五天時間準備一門課程,最終得到了任課老師的認可。
張輝剛身邊的人也如“第二課堂”般一直影響着他。在他看來,安梅英姨媽是他最敬佩的人之一。2019年,他帶着學生與王旭東導演的團隊前往肅南拍攝紀錄片《西茂的婚禮》,作為文化顧問,姨媽雖然膝蓋有病痛,但全程跟隨團隊在草原奔波,並熱情給予能提供的資料蒐集、地點選取、民俗講解等幫助,令他肅然起敬。
張輝剛認為,肅南縣雖然地處偏遠,但裕固族人接受的文化教育並不落後,甚至可以説有教育的一種先進性,所以才會培養出如此多的碩士、博士,成就一個學霸民族,這並非一個偶然現象。他自己的外甥喬海偉,從小在肅南長大,後來也被保送至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進行碩博連讀。
圖為張輝剛(右一)拜訪甘肅肅南縣裕固族德高望重的老人。(資料圖) 張輝剛供圖
視覺傳播為“媒”雙向傳播民族文化
如母親對自己的教導一般,張輝剛同樣希望,草原上年幼的孩子不要僅僅為了考碩士、博士為目的學習,而要通過知識成為一個有文化、有魅力的人。成為大學的一名教授後,他更致力於“雙向”引導,通過視覺傳播將裕固族的聲音傳出去,也將一些優質的資源帶到肅南縣。
“一開始渴望自己的民族被瞭解、被認可,裕固族歷史悠久,有很多優良傳統,這也是讀博時選擇傳播學的原因。”張輝剛説,後來在大學授課期間,他接觸到來自全國各地各個民族的學生,覺得其他少數民族的學生也很可愛。他們彼此之間相處時,用一種仰望對方民族的姿態去交流,非常尊重對方,也吸取其他民族小夥伴身上的閃光點。
張輝剛帶回肅南縣的其中部分優質資源,就是上述所提的各民族大學生,用他們的精氣神和處事風格影響當地年輕的學子。“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他舉例説,以前西北民族大學舉辦了關於民族文化影視傳播的學術會議,他作為中間“橋樑”,申請在肅南辦了分會場,有諸如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的學者都去了當地。
因為熱衷於關注裕固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張輝剛與他的“葫蘆娃”團隊開展了大量與裕固族相關的實地考察、調查研究、民族影像傳播等工作。他們先後參與拍攝了《再唱夢中的西至哈至》《西茂的婚禮》等裕固族民俗紀錄片,前者在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民族影視專業委員會2019年年會暨第五屆中國民族影視高層論壇影視作品中獲一等獎。
“未來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和學生們以民族文化為對象做相關研究,能從他們的體驗、調研中找問題,希望裕固族文化受到關注。”張輝剛暢想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