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之志,蔣琬費禕之賢,姜維之堅韌,四人接力也難保蜀漢!
作為三國之中史學界公認治理最好的國度,蜀漢其實是最不該早亡的國家,卻在三國戰亂中成了最早的犧牲品。
在鄧艾鍾會雙鬼拍門之下被悶死與成都,享年43歲(221年-263年)與之類比之下,曹魏死於46歲(220年-266年),而東吳死於52歲(222年-280年)
蜀漢在壯年而早逝,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雖然三國三雄主創立的三個國家都算英年早逝!
(三國三雄主建立的國度都不長命)
可要實事求是的説,蜀漢的英年早逝應該是最可惜的,原因也很簡單!
蜀漢沒有吳國的宮廷政變、內亂不斷,山越反叛。
蜀漢沒有曹魏的政變迭起與世族門閥專權內鬥。
看上去雖然晃晃悠悠,但是卻穩穩當當存在了40多年,最大的危機不過一頭一尾。
這一頭就是劉備夷陵之戰慘敗之後的內憂外患(南中反叛,魏國攻伐)
這一尾就是最後鄧艾鍾會雙鬼拍門,直接快速滅亡。
而頭尾之間,內政外交兩方面做的都不錯,即使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也維持穩定30多年。
(諸葛亮去世,蜀漢依然存在30多年)
雖然隨着諸葛亮去世將蜀漢統一全國的一點可能消去了,不過自保其實並沒多大問題,那麼為何會如此快滅亡,則不得不説三個人的事蹟,那就是蔣琬費禕和姜維。
很多人都説,早期諸葛亮的窮兵黷武是蜀漢快速滅亡的關鍵,其實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説姜維窮兵黷武,有點道理,不過也誇張了!
因為姜維並沒有進行如諸葛亮時期的大規模國戰式的北伐。
為何最早滅亡,根源其實還是後期內部不團結而已!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在五丈原前線駕鶴西去,留下政治遺囑將軍國大事依次交託給蔣琬費禕之後,就帶着遺憾走了!讓諸葛亮寒心的是,他剛一去就發生了一件內部鬥爭,楊儀與魏延爭權奪利,最後是得罪人更多的魏延因為做人的失敗而被殺,楊儀也沒得好果子,在不久之後就因為睚眥必報的小人行徑被一擼到底!
(內鬥被殺的魏延最可惜了)
蜀漢進入了蔣琬和費禕主導的兩賢相時期。
那麼這兩賢相時期蜀漢國策真是如常人所想的那樣無所作為,僅僅是守土之犬嗎?
如果這樣認為就是太小看諸葛亮的眼光了!於諸葛亮的遺志: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而言。
其實他們一直在努力,不僅在內政方面努力就連軍事上也沒有放棄。
(他們也北伐過)
蔣琬執政時,曹魏遼東公孫淵造反,面對敵國內亂,蔣琬也進行了一次徵魏行動。
不過他和諸葛亮生前一直致力於出祁山攻取隴右這樣穩妥的戰術不同,他選擇的是東征,延漢水順江而下,匯合吳國大軍一起攻擊魏興和上庸兩郡。
這個計劃的好處是,可以避開崎嶇的山林地帶,有利於大軍出征,但是壞處也很明顯就是順江而下,速度夠快,可要是打不下上庸,撤退困哪,因為逆流而上很麻煩!
於是,在漢中討論了好久之後,姜維和費禕一起勸説蔣琬。
面對這反對聲,為了鞏固內部,蔣琬選擇讓出權利換取姜維和費禕支持,任命姜維為涼州刺史,帶領軍隊從西北進軍,而讓蔣琬則駐紮涪縣,這個水路交通要道,防止東北曹魏的威脅。
最終這一計劃得以通過,費禕升大將軍、錄尚書事,由此確立蔣琬費禕的二元領導體制,蔣琬的主動讓權,維護內部團結,體現了高尚的品德和政治指揮。
之後姜維也因為這件事升任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可惜後來戰鬥還沒進行,就被曹爽的主動進攻打斷了。
(姜維的志向最堅定)
曹爽發起興勢之戰,年老體衰的蔣琬無力支持前線作戰於是將大權基本移交給費禕,費禕擊退曹爽,然後就屯兵漢中。
費禕屯兵漢中時期,就和堅定的主戰派姜維矛盾不斷!
>姜維説:“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如此蹉跎歲月何日可復興中原。”
>費禕回應説:“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為希冀僥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
面對這一切,堅定的主戰派姜維,每次出征都會受到費禕制約。
看上去聲勢浩大的遠征,往往只有一萬人規模而已,不過就算僅僅萬餘人兵力,姜維之才能也讓曹魏徐若寒蟬,頭疼不已!
這樣狀況持續數年之後,費禕被刺客郭循遇刺,那個時候蔣琬已去世,在無人可以約束姜維。
於是姜維開始了常年累月的北伐,小戰鬥不斷,小勝利也不少,但是國力卻在無數次征伐之後下降。
特別是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獨子諸葛瞻還有董闕等人竟然聯合上奏反對姜維繼續北伐,並説要罷免他的兵權。
>裴注:瞻、厥等以維好戰無功,國內疲弊,宜表後主,召還為益州刺史,奪其兵權。
面對這樣的情況,姜維害怕了。
因為他在朝廷之上被完全孤立,由此才有他前往沓中避禍的舉動。
(姜維的無奈是無人可懂他)
其實姜維避禍,和黃皓真沒啥關係!
那麼姜維避禍之後出現了什麼狀況?
不過是蜀漢軍隊的實力大減,最後由戰略主動方,變成戰略防禦方!
一個小國要在大國壓力下生存,閉門自守是不成的,示弱是致命的,往往有限度的出征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可是蜀漢大多數臣子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唯一明白的姜維卻在內鬥中被打擊,最後避禍而去,留下洞開的門户給了敵人可乘之機。
封閉自己利刃的蜀漢,精鋭野戰軍遠走沓中,門户洞開,面對這樣的機會曹魏當然是順勢而為!
於是發起了兩路大軍的突然襲擊。
(姜維遠走沓中,陽平關門户洞開)
然後就是蜀漢的快速滅亡!
這關鍵點就是主張小二霸道的姜維被嫌棄被排擠最後遠走,留下的都是不明政治格局的理想主義者!
由此可見:其實諸葛亮選擇的三位繼承者,蔣琬、費禕還有姜維真的是各有特點!
一個品德高尚(蔣琬),一個才智出眾(費禕),一個意志驚人(姜維)
蔣琬是能臣,能保證國家合理發展。
費禕是外交家、守成者,朝中關係、國際關係協調的好
姜維是戰將,他心思也最執着。
就算到最後,國破家亡之後,62歲的姜維還不放棄,他還在堅持復國:
>姜維密語劉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最悲壯的姜維)
這三個人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支撐着這個失去了諸葛亮的國家,用各自的堅持,讓這個國家延續,沒有誰對誰錯,只是時運不濟國力不濟,不僅如此還要面對政治內鬥!
可惜,可嘆,徒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