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的確良”嗎?如今為何消失了?

貧窮年代的存活法則便是能省就省,據家裏長輩介紹,那時候的生活非常貧困,十年抗戰導致國家元氣大傷,短時間內想恢復到比較正常的狀態其實是比較困難。

我們現在生活環境的改善,新不如舊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手機出一代換一代,衣服穿兩次就再也不穿。

消費觀取決於人們的生活品質,所以在七八十年代局勢不明朗,人民的生活品質普遍落後的情況下,他們對於用品、衣物的選擇就不同。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的確良”嗎?如今為何消失了?

盆一定是要鐵製耐摔打,衣服破損縫縫補補是常事。所以當時的人們在用品的選擇上不會過多的追求時尚,更多的是耐用。

一件衣服穿上五六年不算個稀罕事,“的確良”作為製作衣服布料中,比較耐造的款式。適合當下的生活水平,商品有時候好它不一定熱賣,商品是需要順應時代的趨勢,只有適合市場的商品才是好的商品。無疑“的確良”從性能和品質上順應當時的時代需求,流行也是必然的趨勢。

商品是順應時代的產物

七八十年代的經濟不過是在恢復和調整的初期,無論是國民的生活水平還是國家的經濟狀況均處於一種休整恢復的狀態。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的確良”嗎?如今為何消失了?

當下的中國想攀上科技的步伐可以説是

有心無力,

工業水平略微低下,在這樣的條件下能生產出“的確良”這樣性能的布料確實不是件易事。新一代的朋友可能不太瞭解“的確良”是何產物。

“的確良”是製造衣服的料子

,這種料子只能通過進口纖維進行開發的化纖面料,當時的中國仍是一條沉睡的巨龍,還尚未具備能在石油中提取纖維的本事,

又可稱為“達可綸”、“滌綸”,有純紡的,也有跟棉、毛混紡的。

起初,DACRON被音譯為了“達克龍”,

最早這種布料最開始流行於廣東一帶,又被當地的人民音譯為“的確靚”,全國流行後許多人不明白靚為何意,比較是由廣東當地的方言翻譯而來,

被改成“的確涼”,直至後來多方相傳變成現在的“的確良”。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的確良”嗎?如今為何消失了?

但“的確良”

這種布料實際上並不涼快

,這樣耐穿的布料是無法與涼快並存,按理來説這樣的布料雖然符合當下社會的發展標準,但想成為流行實際上還缺少些什麼,但商人的頭腦怎麼會讓這件商品就止於此。

他們在保證耐穿的同時還

為這些布料增加鮮豔的色彩,

更能抓住消費者的眼球。一件又耐穿又好看的衣服難道不會再多看兩眼嗎,即符合當下社會對耐用的品質要求又滿足廣大羣眾愛美的心。

並且滌綸衣服的概念本就使人

耳目一新,

人們的好奇心將這種衣服的熱度再次調高,等商品真正面世的時候又會被其新穎的顏色所吸引,滌綸在當時可謂是性價比非常高的產品。

他們對“的確良”製品趨之若鶩,商場的“的確良”往往剛上架沒幾天便被搶購一空。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的確良”嗎?如今為何消失了?

“的確良”作為時代的產物,滿足人們對於日常的需求還滿足人們當時追求時髦的心理,當時的人們都因擁有一件滌綸制的衣物感到自豪。

這樣的面料間接的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穿衣從將就到追求物美價廉,是當時人們思想觀念的一大轉變。街上都是穿着鮮豔的人羣,和以往的補丁破舊形成鮮明的對比,使當時充滿灰暗氛圍中國煥然一新。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的確良”嗎?如今為何消失了?

流行趨勢

我們從以前的照片能看出來,以前的人們大多都是青灰色的大棉襖居多。棉襖這樣的布料是極其容易做舊,加上顏色看上去和穿了兩三年的衣服沒什麼區別。款式都是統一的,為了保暖裏面還添加不少棉花,穿上去略顯臃腫,這樣的衣服除了能保暖和時髦完全不沾邊。

但在那樣的條件下,生活才是人們心中的主要需求。雖然七八十年代不屬於經濟飛漲的年代,但比起戰爭之前的條件,還是要好上不少。雖然人們追求耐穿但是內心也非常渴望這些衣服能有一些不同的改變。

而“的確良”這種工業產品可以輕易地進行染色,染織出顏色不一樣的衣服是非常輕鬆的事情。雖然染色技術在現代非常常見,但在那個年代可謂是稀罕事。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的確良”嗎?如今為何消失了?

且當時的人們對於好和優質是沒有本質上的概念,因為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能活着已經很不容易,一碗粥裏面帶點肉渣算作好,現在無人問津的自行車算作好。衣服的品質他們僅接觸到棉襖一種,比起棉襖滌綸當然更勝一籌。

無論是從質感和顏色去進行比較,都是滌綸更勝一籌。滌綸

當之無愧的

成為時髦的代名詞,這也是人們第一次對物質的追求。

這也能看出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已經慢慢開始覺醒,受之庇護的國民生活的壓力在降低,生活壓力的緩解等同於人們心理壓力的緩解,人們不再是為了生活而活,更多是追求美好的生活。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的確良”嗎?如今為何消失了?

最先接觸它的當然是那些年輕人,滌綸制的上衣加百褶裙一雙白球鞋,看上去

光鮮動人,光彩奪目。

人也不再是

灰頭土臉的

形象,顯得格外的精神。

滌綸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只是在色彩方面。開頭我們説過滌綸是需要從進口纖維中獲取的原料,我們沒有強力的技術能從石油中獲取纖維,所以直接導致滌綸布料的緊缺。

供不應求

的情況下,這樣的衣物顯得格外珍貴,即便是有錢也一布難求。滌綸雖不是那種透薄布料,但比起以前的材質肯定是更優良,所以滌綸的流行是

必不可擋的趨勢。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的確良”嗎?如今為何消失了?

退出歷史的舞台

我們現在的料子都以純棉居多,滌綸這樣的料子被我們稱作次品已很少再出現大眾視野,為何曾經

風靡一時的滌綸

會逐漸落寞。

科技改變時代,從前的我們因科技生產力的原因,無法接觸到更多更好的衣物。吃夠落後的虧的中國,自然不會再將自己置身在這樣一種處境。生產力的不斷提升,我們已能從石油中提煉出纖維,這就意味着將會有更優質的布料面世。

隨着純棉衣物的出現,滌綸的缺點開始

暴露無遺。

滌綸雖抗皺耐磨,但確實不透氣。穿着滌綸制的衣服勞作常會被悶得全身是汗,純棉的衣物透氣乾爽更適合勞作穿戴。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的確良”嗎?如今為何消失了?

加上我們當時已完全掌握滌綸的製造工藝,供大過於求。

人們對滌綸的熱度也在減退,開始追求純棉這種舒適透氣的料子,漸漸的滌綸也退出市場。

小結:

一件商品的流行和一件商品的消失,大多都是在反應當下社會的一種現狀。沒有什麼產品是能夠一直在人們眼中保持熱度。國民對生活的追求與國力的強盛是同正比增長,淘汰舊的事物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從滌綸的火熱到退出歷史舞台,我們明顯的感知到中國在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去攻克一些難關。所以我們説國民對於生活的滿意程度能間接的映射出國家的國力是否發達,只有國力強盛我們方能安居樂業。

而祖國的富強是我們一起攜手創造,每個人都是一顆螺絲一起在為國家的富強做出一絲貢獻。

能享受到這樣的生活,我們必須要感謝背後默默努力的專家學者,是他們憑着他們的學識來改變世界改變社會,他們卻仍

默默無聞

,能有如此的生活我們必須要向這些背後默默耕耘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13 字。

轉載請註明: 還記得七八十年代,曾風靡一時的“的確良”嗎?如今為何消失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