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青少年自信的來源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經典


文/賈洪武

今天我簡單地説一下最近我常見到的一些問題。疫情之後,發現一個很突出的問題體現出來了,最近很多小孩對於學習不適應,包括不想上學、交往不適應等很多的不適應問題。不適應當然會有很多根源,但是這一次我有深刻的感受,就是今天的小孩總體來説是沒有自信心的,我覺得很多小孩是很自負,平常真的很自負,覺得自己好像很不得了,自己像一個人物一樣。但是骨子裏面沒有自信,所以當他們遇到挫折、挫敗和對抗的時候,他的不自信的特徵馬上體現出來,成為主導特徵。

那麼自信從哪來呢?“自信”簡單地講,主要是從這兩個方面:一個是自己過往的這種成就,還有一個是別人對自己的接納程度。我從幾個方面給大家做一個分析。

第一個方面,比如説家庭對一個孩子自身的影響——家庭有很多因素,比如説經濟條件。今天我們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大家都把經濟條件看得很重要。很有錢的人家的小孩,就感覺到這種經濟地位好,他就容易有這種自信一些。可以説這個自信來源於家族的成就,就是家族的經濟、家族的地位、家族的成就可以給一個小孩帶來這種成就感。如果這個成績不是來源於他自己的,但是因為家裏有這種殷實的基礎和後盾,也可以説他因為金錢的、經濟的、地位的關係有很好的家庭榮譽感,這種家庭榮譽感是讓一個人產生良好的自尊、自我感覺的一個基礎。可以説大部分孩子是難以逃脱對這個經濟的思考和理解,只有少部分孩子跨越了這方面的問題。

還有就是家庭裏父母之間的關係、親子之間的關係。比如説父母之間如果比較和睦、通力合作來照顧這個家庭,然後父母兩個人又充滿樂觀精神,這個孩子就容易有信心一些。那反過來講,如果父母不是這種通力合作的照顧家庭,或者説不是那麼樂觀,思考問題方面很悲觀,他們會給孩子傳遞一個什麼信息呢?就是他沒有可依靠的,家庭依靠不上。那現在他也會思考,競爭很激烈,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感覺到別人的父母、其他的人都有父母可以依靠,而自己的父母是依靠不了的,只有靠自己,但自己顯然太弱。一個很弱小的孩子,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社會資源,也沒有特別才能的時候,他對自己的前途就會感覺到暗淡,那麼有時候聯想起來就會有一種自卑的感覺,這是家庭帶來的一個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交往方面,現在這個我覺得問題很大,它表現在哪裏呢?第一個就是現在很多孩子,他沒有辦法平等地、真實地與人交往。為什麼要加“平等”的和“真實”的兩個字呢?一個就是平等的交往,其實很多小孩處於要不就是侵犯別人,要不就是被別人侵犯;要不就跟隨別人,要不就是別人跟隨他,這種控制和被控制的交往方式比較多。人格平等的交往方式,有很大一部分小孩也是不會的。他感覺到如果爭取自己的權利,可能就會傷害別人對他的感情。事實上現在很多小孩也確實是不願意給別人一種平等的對待。這個也跟這個小孩小的時候缺少人際的交流有關係。

現在的小孩是孤島,一個一個的孤島,在家裏是孤島,在學校是孤島的,總而言之我感覺他們缺少這種羣體的、長時間的互動和活動。沒有真實的互動,所以他也難以體驗到維護自己權利的同時還能互相平等相處,因為他不敢也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有的小孩不敢把真實的自己表露出來,就以一種虛假的自我和人際交往。他不能以真實的自我與人交往,那麼時間長了,他就會產生一種很強烈的自卑心理,覺得自己很虛偽、自己不真實、自己沒有膽量,自己竟然不敢和別人説真話,甚至有時候維護自己的權利都不敢説,還要討好逢迎別人,這就造成很嚴重的一種自我傷害、自我否定的心理和情緒。

第二個是是學業上。因為今天很多孩子對學習好的人的價值還是很認同的,知道學習好的人是學霸,在他們心中還是很有地位的。但想想自己不是學霸,尤其是學習靠中等偏後的一些孩子,對自己的自我否定感還是很大的。這種否定來源於周圍對他的評價,包括父母、老師、同學、自己,這些評價也很重要。學業上不能取得成功,也是很多孩子感覺沒有自信的來源。前不久一個學生跟我説:“我學習不好,連唱歌都沒有機會。前段時間學校有唱歌活動,我很喜歡唱歌也唱得不錯,但是老師都挑的學習成績好的去參加,説學習不好的沒有時間。”

第三個就是一個人的愛好、特長和見地。我發現今天的孩子見聞很少,我們很多人以為他們見聞很多,但我覺得今天只有極少數小孩真的有些見聞,可能碎片化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他們知道的可能有一些,但是真的對某一個領域的知識有稍微深入一點的瞭解的其實真的不多。可以説今天很多孩子是沒有見聞的,也談不上愛好和特長。然後我們有這個感受,我們跟小孩談話越來越感覺到他們對某些常識的無知,這種程度甚至超乎你的想象,所以很多人是沒有見聞的。有見聞、博聞多識也會產生信心,然後有個特長,我説的是真正的特長。很多小孩特長其實也沒有。他可能鋼琴考過六級,考過八級,考過幾級,但是你真的覺得是他的特長嗎?他也覺得他沒有真正達到一個高度,平常也沒有時間去展示,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可以自豪的東西。一個人沒有可自豪的東西,那他的自信從哪兒來?一個人的信心肯定是要感覺到我某一個方面比別人強是吧。我們經常説跟自己比,但是跟自己比是一種很哲學的話。我們正常生活中,我們除了跟自己的昨天比之外,免不了要跟別人比。即使跟自己的昨天比也是一樣的,因為你沒有去鑽研某一個東西,你也沒有在某個領域有深入的這種進步,也沒有那種一日千里的這種進步,所以也沒有這種成就感。

綜合上面常見的一些因素,小孩確實沒有信心。一旦一個孩子沒有信心了,如果他學業方面還順暢,交往方面還順暢,那還好,你感覺他很正常,是個正常人,沒有問題。一旦他在這個學習方面遇到了挫折、遇到困難挑戰,或者在人際交往方面遇到壓力、遇到衝突,那他就會有極其強烈的迴避心理。這個時候這種孩子會找各種理由推脱自己完成學業,或者推脱跟同學交往,甚至拒絕上學,各種各樣的理由,但是這都是託詞。所以如果孩子一旦出現了這種情況,做家長的第一時間要感受到,一定要識別出來孩子給的託詞,你不要對這個抱有幻想,覺得好像他説到能做到。有些家長會跟小孩籤協議,你説到要做到,事實上這些協議十個有九個就是一紙空文,因為你沒有任何可以保障他能夠履行協議的,這個協議其實也是個陷阱,也是自我欺騙的一個自欺欺人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不是協議的問題,而是要回過頭來把孩子的自信提起來,到底是從家庭方面造成的、交往方面造成的、學業方面造成的,還是愛好、教育方面造成的?要和他去討論、去檢討、去重新探索,為什麼他沒有自信?必須花時間把這個自信給他補起來,如果你不能把自信補起來,他的這種恐懼感以及受這種恐懼感的驅使,他就沒有能力應對現實中的困難和壓力,那他迴避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這個青少年的自信,首先我們要知道它的來源。第二個就是我們當感覺到孩子沒有自信的時候,一定要探索到底是這幾個來源中哪個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然後我們針對這幾個來源的問題,幫孩子去梳理、幫他去提高信心。有些家庭可能自己做不到這個。克服恐懼這事説起來是比較簡單的,講課嘛,大家一聽,哦,思路很清晰,但實際上做起來的時候它也不是很容易。尤其是沒有信心的孩子,這個恐懼感覺的克服是非常難的。

人都有恐懼、怕的東西,有時候想都不敢想,更別説去克服了。所以幫孩子克服恐懼感做起來是一件非常考驗父母智慧和耐心的事情,不是説一席話就可以解決、就可以把孩子激發起來的,而是一個長時間努力的過程。確實有些孩子的家庭做不到的時候,他也需要找心理醫生,而心理醫生也不會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來源已久、積弊已深,他是一個很長期的問題。所以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是要有方法,第二個要有耐心。

(本文根據賈洪武教授2020心理課程VIP羣講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