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外
雁門關外
雁門關外
雁門關外
雁門關外
雁門關外
雁門關外
雁門關外
雁門關外
雁門關外
雁門關外
林胡與樓煩,是我國北方兩個古老的民族。林胡,又稱林人、儋林(儋音單);樓煩,又稱樓煩胡。早在公元前十六至十一世紀的商代初年,樓煩就在商朝的北邊,《伊尹朝獻商書》記載:正北空岡大夏……樓煩。西周初年,樓煩曾到周王朝貢獻到了春秋時代,即在秦穆公和晉文公的時候,林胡與樓煩曾勞動生在晉國的北邊,也就是在今天的雁門關外原來的雁北地區。
由於遊牧民族逐水草遷徙,居無常處的特點,同時更重要的是由於鄰近林胡、樓煩國和後來的燕、趙等國統治階級為了擴大他們的割據地盤,經常以武力掠奪和兼併他圍的少數民族。林胡、樓煩之所以一遷再遷,主要原因,就在於此。到了戰國時期,林與樓煩已從春秋時晉國的北邊遷到燕國的北邊。當時在林胡、樓煩之南的趙國已逐強大趙肅候時(武靈王之父,公元前349325)向北開疆闢土,首先滅代,接着便欲奪林胡之地”,後來終於“敗林人於荏”。
趙肅侯死後,其子武靈王即位,便繼承其先王之志,“北破林胡、樓煩”,把林胡、樓從趙國北邊趕到趙國西邊。但是趙武靈王仍不甘心,繼續要對林胡、樓煩用兵。公元36年(武靈王20年),武靈王“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接着,武靈王便命“代固主胡,致其兵”。
趙國因疆界常受中山國脅和林胡、樓煩、東胡等遊牧民族騎兵擾。趙武靈王實施軍事改革,實行移民實邊,命北部郡的將軍、大夫、嫡子、吏及改穿東胡服飾,着駱服,束皮帶,用帶鈎、戴皮帽,穿皮靴,以便騎乘。在趙國北部與遊牧族交界地區,將步兵和車兵改編為利於機動作的騎兵。周赧王十五年(公元前3年),又專闢原陽設“騎邑”,訓練騎兵。同年,率胡服騎兵出師中山,攻佔北至燕、代,西雲中、九原。
翌年(公元前299年)五月,趙武靈王傳位於少子何,自號“主父”,主持軍事專事攻中山,周王十八年(公元前297年),率兵出代西,大敗樓煩於西河,收編東胡兵。至周赧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終以20萬軍隊攻滅中山,又破林胡、樓煩諸遊民族,北拓疆城千里,建立雲中、雁門二郡,使趙國勢大盛。林胡從此便從屬於趙中,根據史籍的記載和前人的考證,即隋唐的榆林,其地在今伊盟準格爾旗一帶。也就是説,林胡已經逐漸由東向西遷到今日的伊克昭盟境內了,但是主要還在今大青山以南茈河以東地區,如今晉西北地區在戰國時就曾經為林胡的活動地區。
樓煩在林胡之西趙武靈王臣服林胡之後,接着便於公元前二九七年趙惠文王二年),又“西遇樓煩王於河西,而致其兵”。所謂致其兵者,意即臣服。西河即漢代西河郡之地,而漢西河郡主要就在今內蒙古西南鄂爾多斯境內,説明樓煩在趙靈王時就已到達鄂爾多斯了趙孝成王時(公元前二六五至二四四年),趙國北邊大將李牧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同時降服林胡。從此以後林胡名字便消失了。但在林胡西北的樓煩仍然存在,繼續活動在鄂爾多斯地區。
到了戰國後期,活動在我國北方陰山、河套地區的匈奴族興起,很快越過黃河,佔有黃河以南的所謂“河南”地方,也就是鄂爾多斯地方。原來在鄂爾多斯(即河南地)的樓煩當然從屬於匈奴了。秦滅六國以後,秦始皇命令蒙恬率領大軍北擊匈奴,全部收復黃河以南地方,當時匈奴頭曼單于向北逃走。這時樓煩便又從匈奴的統治下歸於秦。秦始皇死後坐守北邊的秦朝大將蒙恬被殺,因而樓煩又乘活躍起來。特別是在秦末楚漢相爭時期樓煩的騎兵在當時是很出名的。尤其是在漢軍中的樓煩騎兵,曾為劉邦戰勝項羽立下了汗馬功勞,為全國重新統一,作出了貢獻。
同時,在項羽的楚軍中,也有樓煩騎兵就在秦末中原大亂、接着楚漢相爭時期,匈冒頓單于殺父自立,東滅東胡,西擊走月氏南下吞併樓煩白羊河南王,重又收復秦時蒙恬所奪取匈奴的地方。漢朝奪取黃河兩岸、把匈奴勢以後,樓煩便與漢族及其他各族,包括匈奴族民在內,在漢朝的統治下,為祖國北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林胡與樓煩,是以畜牧業為主要經濟生活的遊牧民族。林胡、樓煩人民的辛勤勞動國北方遊牧地區的畜牧業經濟的發展達到了相當繁榮的地步。秦末漢初,樓煩地現了“馬牛羊數千羣”的大畜牧業主。到公元前一二七年,漢朝北擊匈奴,單是從樓煩河南王那裏虜獲的牛羊就多達百餘萬頭。所謂“樓煩白羊河南王”的白羊,即今蒙古語“富”的譯音,河南即黃河以南地,白羊河南王即胡漢混合語。
林胡與樓煩,慣於馬上生活,他們集中了北方遊牧民族長期從事畜牧、狩獵、戰爭的經驗和智慧,擅長於既可用於生產、又可用於作戰的騎射,適合穿用騎射的全副服裝。林胡、樓所盛行的“胡服騎射”,很受中原各族的歡迎。如趙武靈王在公元前三0七年推行“胡服騎射”就是中原學習北方遊牧民族先進的軍事、生產技術和服裝式樣的典型事例。
張夢章: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