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曆史頭條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燕雲十六州的文章,歡迎閲讀哦~
公元936年,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但他心有餘而力不足,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心,他不得不請求外援,而契丹的大遼早有南侵的打算,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藉口,面對石敬瑭的需求,二人不謀而合,於是達成同盟,契丹出兵幫助石敬瑭建立後晉,石敬瑭則將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
從此,燕雲十六州從中原版塊割除,數次易主,成了大遼、金國、元朝等外邦的疆域。後來歷經後周、北宋、南宋,直到大明的建立,燕雲十六州才回到中原的懷抱,期間歷經400多年,每個漢人建立的王朝都竭盡全力想要拿回它,但均是無功而返。
由此,它也了成了整個大宋王朝抹不去的傷痛,為什麼都想佔據燕雲十六州?它真的如此重要嗎?
什麼是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具體是指:幽州、順州、儒州、檀州、薊州、琢州、瀛州、鄚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等十六州。
對應的分別是今天的北京市區、北京市順義區、北京市延慶區、北京市密雲區、天津市薊州區、河北涿州、河北省河間市、河北省任丘市、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山西省應縣、山西朔州市東、山西省朔州市區、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
燕雲十六州東西長約六百公里,南北寬約二百公里,涵蓋了今天的北京全境、天津全境,以及山西和河北省的一部分,總面積約十二萬平方公里。
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相對於疆域廣闊的中原來説,區區十二萬平方公里不算太大,但它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都想把它拿回來的原因。
《契丹國志》對它的重要性作出了非常精妙的評價:
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以分藩、漢之限,誠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也。
這個評價算是一語中的,燕雲十六州大多山嶽縱橫,是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地,它是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天然屏障,而中原地區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契丹包括後來的金國、蒙古之所以能輕而易舉的南侵,也正是依仗了燕雲十六州的優勢——進可攻,退可守,擁有了燕雲十六州的便利,少數民族的鐵騎可以晝夜之間飲馬黃河,想來就來想回去也可以守住。
每次南侵北方都是倚仗行軍速度極快的鐵騎,那麼中原的政權為什麼不發展與之抗衡的騎兵呢?
不是説不想,而是實現不了!
中原王朝主要的牧馬來源有兩個地方:一個燕雲十六州,另一個則是河套平原。而大宋時期,這兩個地方都被外邦佔據,燕雲十六州被契丹控制,河套平原以及甘肅等地被李元昊建立的西夏政權佔據,大宋控制的中原地區由於地理條件的缺陷,根本就沒辦法大規模放養軍馬,自然也就建立不了強悍的騎兵部隊。
自古有云“燕趙地區多豪傑”,也就是説燕雲地區民心可用,但是此時的燕趙豪傑成了外邦的臣民,這對於中原政權也是有弊無利。
另一方面,相對於契丹的苦寒之地,燕雲地區土地肥沃。藉助農業發達的燕雲地區,契丹在佔據此地數年間,迅速進入到半農半牧階段,契丹由此兵強馬壯。佔據燕雲十六州後,大遼立馬將幽州升為南京,作為大遼的一個都城,而且相對其它是個都城,幽州是最富庶的疆域。
正是因為燕雲十六州有着如此的重要性,所以後周以及大宋政權,都把收復此地作為第一戰略,為此,中原王朝幾次興兵討伐。
為何收復之路如此之難
既然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也定下了收復它的戰略,那麼為什麼還讓它400年間數次淪落外邦呢?這就要説説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艱難經歷了。
因為大遼是遊牧民族,所以一開始並沒有認識到它重要的戰略性,只是把它作為富庶的都城來對待,這也給了中原政權一次可趁之機。
公元959年,後周皇帝柴榮趁着契丹內訌,局勢動盪之際,御駕親征,開啓了第一次收復燕雲地區的戰爭。要説這一次,對於中原政權來説,絕對是收復燕雲地區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機會。後周軍的收復行動也很順利,僅僅一個月時間,便攻破了寧州、瀛州、鄚州等要地,兵鋒直指幽州。如果蒼天再給柴榮一些時間,相必是可以一舉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可惜天公不作美,在商議如何攻取幽州的時候,年僅三十九歲的柴榮突發疾病,不久病逝于軍中,收復燕雲的最佳機會就這麼錯過了。
柴榮病逝,趙匡胤迅速篡奪了後周的皇位。按説後周打下了基礎,接過任務的北宋收復燕雲地區應該不難。可惜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兄弟,在收復北地的戰略方向都出了問題。
後周是先攻大遼,而北宋是先收復南方諸國,經歷了南漢、南唐、後蜀等國的收復戰爭,北宋已經兵疲民乏,而大遼剛好趁着北宋與南方諸國的交戰空白期,迅速調整了燕雲的軍事部署,這也造成了北宋初年沒有收回燕雲地區。
北宋後期,重文抑武的戰略部署自保尚且不足,更別指望能出兵北伐了,南宋更是無力迴天。直到大明開國,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令徐達、常遇春統兵十五萬,攻克元大都,至此,脱離中原四百多年的燕雲地區重新併入中原版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