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説我可以死了

清朝做為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統治時間長達276年,歷經十二帝,其中最有作為者當屬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康熙帝,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執政時間長達61年,期間削平三藩、統一台灣、驅逐沙俄、西征漠北、維護了國土完整和統一,被後世史學家尊稱為“千古一帝”!

康熙帝一生最大的“污點”恐怕就是晚年的“九子奪嫡”,與其幾個兒子相比,康熙這個皇位來的頗為輕鬆!而且他是以順治帝第三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上面還有一個哥哥福全!

那麼康熙帝為何能夠“無視”嫡長子繼承製,跳過哥哥,直接繼承皇位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共育有八子,四子早夭,其中包括皇長子愛新覺羅·牛鈕,所以“倖存”的皇二子愛新覺羅·福全就成了實際上的“嫡長子”,而且福全的生母是順治帝最為寵愛的董鄂妃,於情於理,福全都應該是下一任的皇帝!

但據《清史稿》所載:順治十八年,順治帝駕崩,由於其生前未立儲君,所以接受湯若望的建議,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皇三子玄燁為皇太子,即後來的康熙帝。

之所以選擇皇三子而不是皇二子,原因有二:

其一,順治帝為多情之人,並不眷戀皇位,他曾在福全年幼時問其志向,福全答曰:“願為賢王”,此話説到了順治的“心坎裏”,他認為當皇帝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既然福全有此志向,他自然會滿足。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説我可以死了

其二,玄燁年幼時出過“天花”,並得以倖存,僅在臉上留下幾個小斑點,並對“天花”產生了抗體,因而被視為“天選之子”,順治帝駕崩時其子都年歲尚小,為了避免儲君夭折,福林才採取湯若望的建議,冊立玄燁為皇太子。

那麼康熙登基後,福全又怎麼樣了?

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六年正月,福全被封裕親王,並享有議政之權”,福全年幼時的志向是成為一代賢王,事實證明他確實做到了,其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大敗叛軍噶爾丹!

康熙二十七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勾結沙俄,起兵造反,妄圖分裂,彼時的康熙正值春秋鼎盛,自然悍然還擊,於康熙二十九年冊封福全為撫遠大將軍,命其領兵出征,遠征噶爾丹!

為了等待各部援軍,福全先假意安撫噶爾丹,待軍隊集結完畢後於八月發動突襲,攻入''駝城'',大敗厄魯特軍,準噶爾部因此損失慘重,噶爾丹遊説不成,於十月初撤兵出境,福全見噶爾丹撤軍且軍中糧草不足,便自作主張班師回朝,沒想到此舉激怒了康熙,康熙斥責其“不遵聖命,自行其事”,按律應削其爵位,但考慮到他有軍功在身,改為罰俸三年,撤三佐領,取消了議政權。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説我可以死了

明明打了勝戰卻要受到懲罰,這其中大有深意!

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福全才應該是順治的接班人,只因康熙出過“天花”才得以繼承帝位,朝中很多人對此很有“看法”,所以康熙帝一直對福全心存戒備,福全遠征噶爾丹大勝歸來,威望必然會再上一個台階,屆時恐怕功高震主,康熙帝不得不防。

因此才以“不遵聖命,自行其事”的由頭對其小懲大誡,所謂的罰俸三年只是“小兒科”,重頭戲在於取消議政權,這等於將其逐出了“權力中樞”。

福全對此心知肚明,因而一直小心戒備,害怕康熙對其痛下殺手,康熙四十二年,五十歲的福全病重,危在旦夕,康熙帝親自去探望,看着躺在病牀上的哥哥,康熙帝悲痛不已,親情最終還是戰勝了權勢。

其實康熙與福全幼年曾一同侍奉祖母孝莊文皇后,兄弟倆整日相伴,感情極深,只是長大後因為權勢才有所疏離,如今福全危在旦夕,康熙自然顧不上所謂的權勢之爭,心中只有兩人的親情!

看着真情流露的康熙,福全心中大慰,知道康熙還是顧念二人的兄弟之情的,如此一來,康熙自然不會在其過世後對他的後人痛下殺手,所以康熙帝一走,福全就對兒子説“我可以死了”!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説我可以死了

據《清史稿》所載:福全逝世後,康熙帝慟哭不止,命御史羅佔在黃花山為其監造墳瑩、建碑,規定除常年祭祀外,另有加祭。

小結:

自古“最是無情帝王家”,即使身為“千古一帝”的康熙帝也不能免俗,因為權勢與感情深厚的哥哥日漸疏離,好在康熙帝最後“幡然醒悟”,親情戰勝權勢,與福全重歸於好,為二人的兄弟之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人生在世,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親情是最真摯的,我們一定不要因為權勢之爭而疏離親情,若是成為“孤家寡人”,就算站在權勢之巔又有何意義呢?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聖祖實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1 字。

轉載請註明: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説我可以死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