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很多所謂的“盛世”出現,距離現在最近的自然就是“康乾盛世”,這也是在中國古代君主專制體制下,社會發展所能夠達到的最高峯,然而這個所謂的“盛世”在英國訪華使者馬戛爾尼眼中,卻是“居民大多瘦弱不堪,面有菜色,爭相搶奪着我們拋棄的食物……”
可見哪怕是在所謂“盛世”之年,中國古代的老百姓們其實也依然處於一種“飢餓狀態”,盛世尚且如此,其它的年代自然就更加了。尤其是遇到災年的時候,很容易就會發生大規模的饑荒,例如説旱澇災害、蝗蟲災害等等,早在戰國時期,政治家李俚就在《平桑法》中區分了災年與豐年,其中災年的區分標杆為“小飢,中飢,大飢”。
小飢就是國家小部分地區人口遭遇饑荒,通常不會超過國家全部人口的五分之一,中飢不會超過國家人口的二分之一,大飢則基本上覆蓋了全部人口,不過歷史上國家級別的大飢很少出現,但是地區性的大飢卻經常出現,如“河北大旱,赤地千里,是歲大飢”之類的記載數見不鮮。
一旦地方性的大饑荒出現,那麼就會有大批的災民難民出現,他們有的人會逃難,也就是跑到其它地方去,如歷史上著名的“走西口”,但哪怕是逃難也不一定能夠活得下去,總還有大量的人無法成功離開,他們靠吃什麼生活下去呢?
在上世紀拍攝的古裝影視劇《還珠格格》中,小燕子與五阿哥在看到很多衣衫襤褸,瘦成了黑骷髏架的百姓們在那裏啃着一些草根,以及一種土壤,甚至有人為了草根而大打出手,小燕子特別生氣,説吃土對身體不好,但其實已經到了那一個地步,又有什麼人會去管對身體不好呢?
這種土的名字就叫做觀音土,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它是寺廟中牆壁上的土,放在鍋中炒制以後,可以讓食用的人產生飽腹感,但其實它確實對身體很不好,因為無法消化,所以在災荒年代,就有人明明很餓,但是因為吃了觀音土,而把肚子脹得很大,最終把自己給活活餓死的例子。
觀音土與草根對身體不好,那麼人們為什麼不去河裏捕魚呢?畢竟我們小的時候,看河流中是有非常多魚的,古代沒有經歷大規模的環境污染,河流中的魚只會更多,為何古人不去抓呢?原因其實特簡單,但也很發人深省,所謂“災年、饑荒”,那就是影響到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巨大災害。
在蝗災、旱災之類的自然災害下,河流中自然不會有什麼魚,甚至河中連水都沒有,哪怕是河中有魚,它的儲藏量也遠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大,很容易就會被飢餓的人們給吃光,引起河流中整個食物鏈的崩潰,所以説河流中的魚能夠養活的人很少,一旦發生大規模的饑荒根本就發揮不了什麼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