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英國的廣播公司BBC拍了一個紀錄片,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紀錄片中,一所英國的中學請了幾位中國的老師前去授課,因為中國的教育在全世界都是非常聞名的。在片子裏,我們看見了英國的學生與中國老師鬥智鬥勇,也正是在視頻裏我們發現,原來英國的數學教育那麼差。許多英國的中學生連加減乘除都非常困難,而在中國,小學生都已經學會心算了,大家關於英國數學不好的印象正式從那時候開始產生的。
在中國有一個好東西,基本是每一個小學生都必須熟記於心的,那就是“九九乘法表”,英國現如今也引進了乘法表,看了英國人對此的評價後,讓人不禁捧腹大笑!數學在古時候稱為“算學”,我們都知道隋朝開創了科舉制。由此科考成了選拔官員的重要途徑,古人要熟讀四書五經,滿腹經綸才能脱穎而出,被選中入仕,就算到了清朝也是八股取士,幾乎很少,似乎沒有聽説過算學這門課,但其實算學也是我國古代的一項重要學科。
是科舉的其中一項試題,因此古人對其也是相當重視的。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發現,在陶器上已經出現了刻有“1234”的符號。由此可見,數字在那時就已經在我國使用了,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了“勾股定理”,澤被後世,但其實早在西周初期,一位叫商高就已經提出了這種設想。
因此對於數學這一方面,我國一直處於優先地位,當然這也與我國學子的勤奮有關。而為了能更好的記住數字之間的關係,春秋時期我們就編制了“九九歌”,也就是現如今九九乘法表的前身,只不過那時候的九九歌,是以九九八十一開始,以二二如四結束。
而公元5世紀,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一如一,由此將一到九的數值全部包含,最後在公元11世紀,將其中的順序進行調整,變成和現代使用的一致,元朱世傑所著的《算學啓蒙》將其編成45句口訣,並且一直流傳到現在,不過有史可記載的,一直是清朝陳杰所著的《算法大成》。
九九乘法口訣也曾一度通過絲綢之路傳到印度和波斯等地,但是英國卻是近幾年才開始引進。在此之前,英國人一度覺得,數學是世界山最難學的學科,最後甚至破罐子破摔,對於數學的態度也不是很認知,因此很多英國人連基本的算數也不會,在許多英國的便利店裏我們可以看見,他們的收銀員要計算上半天,才能將正確的金額找回來。
向中國人那種28元給33元找回五元的行為他們是絕對不會的,這在中國人眼裏是因為一張紙幣比兩個硬幣方便儲存多了,但是在英國人眼裏,相當於讓他們做了一個三個因子的算術題,難度非常大。因此當他們引進了九九乘法口訣之後,英國老師都忍不住驚歎:原來中國孩子是這樣算數的,而他們發現日常生活中的計算方便了許多,而且出錯率極低,除非自己記錯了。
對此他們表示震驚不已,直呼中國到底是發明了什麼神奇的東西,現在也有不少英國的學校,要求小學生強制背誦乘法口訣表了,看見這個現象,讓人不禁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