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2021年“全國科普日”主題為“百年再出發,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國科普日活動於9月11日至9月17日開展。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被稱為“綠碳”。你可知還有“藍碳”?今天,記者帶您認識“藍碳”,一起保護生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隨着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藍碳”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新途徑。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深度達4000米,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紅樹林、海草牀、鹽沼,是三大“藍碳”生態系統,具有固碳量巨大、固碳效率高、碳存儲週期長等特點。
記者瞭解到,為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我國開展專項調查評估,摸清了紅樹林、鹽沼、海草牀三大“藍碳”生態系統本底,加強海洋生態修復,努力提高海洋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此外,我國制定了海洋碳匯核算標準,推進“藍碳”交易。2021年4月8日,廣東“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成為我國開發的首個“藍碳”交易項目。
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該項目由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與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完成。項目將保護區範圍內2015年至2019年期間種植的380公頃紅樹林按照核證碳標準(VCS)和氣候社區生物多樣性標準(CCB)進行開發,預計在2015年至2055年間產生16萬噸二氧化碳減排量。
“藍碳”關乎未來,讓我們行動起來,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