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朝説起,文帝被人稱頌,隋煬帝卻被史官批判。各路反王不斷滋事,戰火不斷,民不聊生。隋末,混亂的局面由李淵終結,建立唐朝,隋滅。李淵雖然建立起一個王朝,本想安穩經營,但他的兒子卻不安穩,最典型的就是李建成與李世民的對峙,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兵敗,弟弟李世民順理成章登基為帝。歷史沒有誰對誰錯,若是沒有這場政變,李建成順理成章也會繼承皇位,李淵中意的接班人也是李建成。只是,李世民的胸懷抱負是朝中眾臣有目共睹的,漸漸的,李建成感覺自己太子的地位被動搖。
於是,李建成悄悄使計,讓李世民在李淵心裏逐漸失去信任感,被逼無奈,李世民選擇反抗。李家兄弟原本是互相友愛的,平日裏人前人後都是兄友弟恭的樣子,只是權和欲面前,哪怕是一母同胞,再也顧不得什麼親情了。
在這場政變中,就出現許多能力極強的文臣武將。魏徵,馮立,之前都是李建成的部下,後來又被李世民收歸麾下。
魏徵是文臣,馮立是武將。馮立在東宮任職,主要負責東宮侍衞值守,可見李建成對他的信任。李世民對於皇位的野心逐漸顯露出來,馮立與魏徵也已經看出李世民將會有所動作,多次勸李建成先下手為強,但李建成都猶豫了。
要説論起帝王謀略,李建成沒有弟弟李世民手段狠辣果決,優柔寡斷讓他失去先機,最終身處被動局面,而且,李建成每當想要動手時,都會被心裏的手足之情所動搖,但讓李建成萬萬沒想到的的是,他顧念的兄弟會在兵變時眼都不眨的將刀子捅進他的身體。
李建成一死,整個東宮都處於混亂的狀態,逃的逃,散的散。雖然人都快走光了,一心忠於李建成的馮立卻沒有離開,他想為李建成報仇。
經過反覆思量謀劃,馮立召集了一小股部隊,準備與李世民拼個你死我活。李世民這邊由敬君弦和呂世衡領兵對抗,他們二人也是李世民拿得出手的大將,隨他身經百戰,什麼大陣仗都見過。
只是馮立來勢洶洶,饒是他二位再見多識廣,也被馮立的陣仗驚住。不僅沒有在馮立這裏得到便宜,二人還被他砍了頭。尉遲敬德知道馮立是來報仇的,無非就是為了城樓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腦袋來的,於是命手下將人頭丟下去。
馮立下馬叩拜,但是卻涕淚橫流,自己廢了這半天勁,太子也不能重新活過來,有什麼用?於是轉身勸眾人,太子已死,我們無法改變。如今殺了李世民兩員大將也算是報仇了,自此諸位各自安好,各奔前程。
馮立的部下人人都逃離,他卻沒有走,他知道,無論如何他都沒法逃出李世民的手掌心,於是他決定主動去找李世民。
李世民也氣憤,自己不僅沒有從馮立身上佔到便宜,還損失兩員大將,簡直是得不償失。不過馮立對太子李建成的衷心讓他欽佩,且李淵都將朝中一切事物交給李世民決斷,馮立的心是為了大唐,於是他不得不臣服於李世民。
突厥偷襲,馮立助李世民平定叛亂,大唐向來都敗給突厥,這一次馮立領兵,大獲全勝。全軍上下士氣大增,不再低迷。李世民愈發慶幸,自己沒有因為折損兩員大將就輕易斬殺馮立,他一死,豈不是大唐一大憾事。
馮立是忠誠的,無論是對於李建成還是李世民,他是為大唐而生的,不是為了某一個人,無論是誰,做了唐朝的君主,他都會為之效力,心裏裝的,不是某一個主人,而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