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説中國封建史上最偉大的千古一帝,當然還得是秦始皇嬴政了。他是第一個完整統一中國的皇帝,還統一了貨幣、文字和度量衡,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凝聚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我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無疑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譬如長城最早就是從秦朝開始修建的,還有如今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自稱的“中華兒女”,其中這“中華”二字的誕生便和秦始皇息息相關。
其實,在先秦時期便有“中華”兩字了。三皇五帝那會,中是指中原河洛地區,即所謂的黃河和洛水。因為其處於大陸的中心腹地,故而被稱之為“中”。而華則指的是華胥,這是一個居住在華山之西,今西安藍田華胥鎮的女首領。
在《列子·黃帝》裏曾記載,華胥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也是炎帝和皇帝的直系遠祖,相當於中華血脈都是從她這裏一脈相承,因此其也被譽為“人祖”。如此可見,“中”和“華”在先秦時期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個字,分別代表着漢民族的主要居住地和起源。
後來秦始皇上位後,他自認為自己的功績超越了三皇五帝的總和。於是,他從“三皇五帝”裏挑出來兩個字作為自己的稱謂,也就是大眾熟知的皇帝。同時,將中華兩字合併成一個詞,作為統一後中國的別名,可謂相當霸氣。也是從秦始皇開始,中華就成了中國的代名詞,歷朝歷代都沒有更改過。
而關於中華的來歷還有一種説法,在寶雞有一個叫天台山的地方。山中有一座奇峯叫天柱峯,而峯上有一個蓮花頂,能隨日落日出的光影變幻形成各種壯麗景觀。因此被譽為“三味生奇花”。
説到“三味生奇花”的來歷,相傳當年天帝為了提拔炎帝作為人間帝王,特意對天下部落首領定下條件,即誰能在一夜之間造一座天梯,使茫茫大海中長出石蓮,便封誰做人間帝王,統管天下大事。
後來炎帝完成了天帝的要求,一夜之間創造了天柱峯和“三味生奇花”的蓮花頂,所以他才成了人間帝王。再後來就是炎帝嘗百草時誤吃毒草,在蓮花峯底不幸身亡的事了。後人為了紀念炎帝,便以“三味生奇花”為名,將天台山上的蓮花頂稱之為“中華”。
因為炎帝乃華夏民族的始祖之一,中華也就成了中國的代指,但這種説法頗具神話色彩,並沒有什麼史料作證。反倒是秦始皇的版本真實性更高。
之後到了西漢,中華一詞還被賦予了天文含義。在《天文經星·中宮》裏,曾有過這樣的記載“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華東門也。”講的是東藩四星中,第二顆叫次向的星星便位於中華東門的方位。
雖然中華是對大一統中國的稱呼,但其實在分裂割據時期,古人也是自稱中華的。為的就是和其他周邊少數民族加以區分,和秦始皇口中的中華之意還是有點出入。譬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胡亂華”,便是刻意和少數民族作區分而叫的中華。不過,在後來的民族大融合下,這些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最終也變成了中華民族,這才符合秦始皇的中華含義。
而如今中華的含義更加寬泛了,不僅是中國本土,海外的華僑華人也能自稱中華。相比秦始皇當年賦予的地域意義,中華已經成了我國民族、歷史、文化以及疆域的總代名詞,代表着中國人對華夏文明的歸屬和認同。這個傳承了2000多年的詞,已然深深烙印在了華夏民族的基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