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即將到來,同學們正在緊張地進行中考複習。為了讓同學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物理成績再有一個飛躍,現代教育報特別邀請兩位北京市物理特級教師為初三學生支招,希望同學們能從中學到最佳複習策略,在複習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掌握策略 全面備考
翟磊
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
特級教師
中考臨近,按照常規的複習節奏,這個時期正處在中考第一輪複習階段。該階段複習的主要目的是對初中所學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回顧和梳理,既要紮實細緻、不留死角,又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掌握有效的複習策略是達到上述目標的關鍵。
一、迴歸教材,追本溯源
《課程標準》是中考命題的依據,而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也是同學們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考。教材還為中考提供了豐富的命題素材,近幾年在中考試卷中多次出現源於教材素材改編的試題。
初三學生認真閲讀教材設計的各個欄目,可以提高同學們的複習效率。以人教版教材為例:教材中的“實驗”和“演示”欄目,可以幫助同學們建立概念,探究規律,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想想做做”和“想想議議”欄目可以豐富同學們對於生活現象背後藴含的物理原理的體會,促進對概念、規律的深入理解;“科學世界”和“STS”欄目可以拓寬同學們的學科視野,感受物理學科的應用價值;“動手動腦學物理”和“學到了什麼”欄目可以幫助同學們及時鞏固所學內容,把握核心主幹,建立知識體系。
二、注重實驗,領悟方法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概念的建立、規律的發現無一不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完成的。《物理課程標準》規定了20個學生必做實驗,這些實驗分為直接測量、間接測量和探究三種類型。
同學們要逐一落實這20個實驗:對於直接測量類實驗應找到不同測量工具在使用時所共同遵循的規律和要求,並能將這種規律和要求遷移到其他測量工具的使用中;對於間接測量類實驗,要理解實驗的原理,並用實驗原理來統領整個實驗過程;對於探究類實驗要針對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7個要素進行逐一梳理,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落實中考物理對於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
三、深入閲讀,厚實積累
科普閲讀是提高科學素養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考的必考題型之一。初三學生對於科普文章的閲讀可以按照略讀、尋讀和研讀三條路徑展開:略讀是通過閲讀文章的標題和每一段的起始句,瞭解整個文章的主要內容;尋讀是找到閲讀思考題的對應句段,鎖定閲讀的重點;研讀是針對閲讀思考題對應的句段進行反覆揣摩、深入分析,達到內化理解。
對於閲讀思考題的解答,根據題目的難度不同對應三種不同的解答方案:信息提取類題目,採用直接從原文找答案的方法;分析理解類題目需要通過反覆閲讀相關句段理解文本進行解答;遷移應用類題目需要利用閲讀獲取的新知並結合已有的學科知識綜合解決問題。
四、立足考題,理解內涵
中考試題引領着課程改革的方向,承載着評價和選拔的功能,凝聚着命題者的智慧,具有豐富的內涵,深入體會並理解往年中考試題的豐富內涵,對同學們的中考複習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例如,許多物理量的單位是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對此類單位的考查一直是物理中考的高頻考題,那麼該類試題背後承載着怎樣的立意呢?從知識層面來説,以科學家的名字為單位的物理量都是物理學科的核心概念,題目體現了對於核心內容的考查;從思想方法層面來説,單位是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測量的過程就是一個比較的過程,題目滲透了標準的思想和比較的方法;從能力素養層面來説,將科學家的名字作為物理量的單位是為了紀念科學家為人類做出的傑出貢獻,他們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需要每一位後人去學習並傳承,題目傳遞的是一種正確的價值取向。
最後,希望同學們在解決物理問題時,概念要分清楚,對象要弄明白,思維要有邏輯,步驟要有條理,説話要有證據。
科學備考 事半功倍
孫世芳
北京市大興區第七中學
特級教師
中考在即,怎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複習的效率呢?有效的備考策略會使同學們如虎添翼。
一、知識建構,夯實基礎
複習時,我們要通過改換視角來整理知識結構(畫結構圖、思維導圖等),通過橫向、縱向比較找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標註重點,補充圖景,使之獲得結構化的學科知識,促進高階思維發展。
初三學生特別要弄清楚核心概念的形成過程、重要規律的探究過程及思維方法。同學們要對核心概念、重要規律、易混易錯知識通過列表的方式比較辨析,找到異同點,達到深化理解之目的。初三學生複習每部分知識時,要聯繫生活、生產實際,要聯想物理圖景,要弄清來龍去脈。
中考物理試卷中很多試題的素材源於教材,迴歸教材,要與教材直接聯繫,豐富和發展學習的內容,重視教材中的插圖、表格和圖表,注意其中藴藏的物理知識與物理規律,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和應用。
二、重視實驗,聚焦方法
實驗探究試題不僅在實驗解答題中,還在其他題型中滲透考查,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考查的內容有:能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觀察中提出與物理有關的問題;能對科學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現的探究結果進行推測與假設;會根據探究目的和已有條件設計實驗;會正確記錄實驗數據;會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事實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能根據評估結果改進探究方案;能表述探究的問題、過程和結果。因此,初三學生在複習時要針對每個考查項目進行小專題訓練,體會思維過程及注意事項,分別掌握解答各類問題的要領和方法。
重視每個實驗的思維過程和物理方法的運用。初三學生可以把一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自己來練習。同學們對物理情景感覺不清晰的實驗要再做或觀看視頻,多利用身邊器材做一些小實驗,要真做,才有體驗。
梳理每個量的測量,從原理、工具角度分析,看有哪些測量方法。對初中所要求的二十多個實驗,在複習中可以從實驗方法、實驗設計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以加深對實驗的理解,如:實驗器材相同,實驗目的不同的實驗(測電阻與測電功率和探究阻力對運動的影響與探究動能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實驗器材不同,實驗目的相同的實驗(用吸盤、彈簧測力計測量大氣壓和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測量大氣壓);實驗器材、實驗目的不同,設計方法相同的實驗(轉換法等)。
三、題後反思,促進發展
精選典型題目,解答之後無論做對還是做錯都要及時進行反思,反思是學習中一舉多得的有效學習方法之一,它不僅能夠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解題方法,而且可以拓展思路,導致新發現。
那麼,初三學生該怎樣進行反思呢?
一是反思知識點。即反思在問題的解答中用到了哪些概念、公式、定律、數學方法?對用到的知識點做到清晰明確。
二是反思思維過程。即反思這個問題是怎樣進行分析、解決的?是採用了順向思維,還是逆向思維?思維的“焦點”是什麼?
三是反思錯誤的成因。題做錯了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及時找出錯誤是出自於知識上的?還是思路上的?還是由於不良習慣造成的?如果是由於知識上的欠缺造成的,則要及時地對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如果是思路上的,則要加強這類題目的研究;如果是由於不良習慣所致,則要及時糾正。這樣對錯誤及時地進行剖析,才能對症下藥、及時補救。
四是反思一題多解。初三學生對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可能會得出不同的解法,以培養思維的發散性。
五是反思多題歸一。對於同類題目,要歸納出解答這一類問題的一般方法、步驟,形成解題規律、技巧,達到做一題懂一類、通一片。
六是反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變是指在做完題目後對該題的所求進行拓展(根據已知還可以求什麼?)或對題目的已知進行變換(改變一下已知條件又如何做答?),之後再對新題進行解答可能就會導致新發現。
初三學生複習時還要關注新科技、傳統文化、科學實踐課、科技大課堂等,要特別注重過程研究,向過程要功能,要效益,要質量。
策劃:鄧麗
編輯:現教姐
關心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