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轉眼又是九月,又要到了新生開學得日子,小小值約我寫一篇關於開學和入職的文章,思來想去還是寫寫我在這一塊最熟悉的——也就是關於醫學生在求學路上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的解答,也算是對我醫學求學路十年我的一些體驗的心得,很多話在考完研的時候,在讀完博的時候都想要整理一下卻因為懶一直沒有落筆,這裏也算是了結一樁心事。希望本文能對猶豫是否從醫的學生,在讀的醫學專業學生,已經就業的年輕同道有所啓發,也能讓對這個行業比較好奇的各位觀眾老爺略為了解一二。文中以個人體會和身邊事觀察為主,可能觀點有所偏頗,對於變化多端的政策領會可能有所不足,還望各位諒解。

關於是否從醫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種話相比大家都是聽過的,但是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每年醫學專業報考的人數卻是一直在增加的。造成這種割裂感的原因非常複雜,歸根到底還是在醫患矛盾的根本點上——高端醫療資源的有限及昂貴與每個人都想要的到最好的醫療待遇這種矛盾——而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政府的施政綱領中,生命的價值都被擺到了幾乎最高的位置上,這就醫療這個使得距離生老病死最近的行業會受到非常多的矛盾、糾紛與爭議。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那麼究竟醫學專業值不值得進呢?在我看來,醫療系統並不是一個多麼有優勢的領域,但是醫生這個職業在目前看來還算是性價比良好的職業,不僅體現在平均收入上,在長期職業規劃,以及社會關係構建上,“臨牀醫生”這個職業在目前的分工體系中還算得上有中上水平。但是在醫療行業這個就業門類中,無論是醫院內部的護理,檢驗,影像,行政,後勤;還是醫院以外的藥企、醫療器械、甚至醫學雜誌相關編輯這些職業,在我觀察,基本也就是社會平均水平。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所以説,如果你是一個面臨高考的高中生,在猶豫是否要報考醫療院校的話,我的建議非常的尖鋭,但是如果是親歷者一定明白,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家庭條件是否能夠撐得起你往後10到15年的時間都無法反哺甚至還要接濟你的温飽,回望我接觸的老醫生,很多出身赤貧,全靠自己的打拼成就一番事業乃至蔭翳家鄉父老。但隨着醫學生的學制不斷延長,各種規培專培制度的引入,醫生的成才週期一再延長,30歲以後你才能養活自己是非常正常的情況。第二,是否有足夠的人脈關係,大城市看師承,小地方看人脈,這種馬太效應是規則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醫學這樣以同行評議作為評價標準的學科領域。第三,從醫的動機是什麼?我希望你是因為覺得醫生的收入水平高,看了醫療電視劇覺得醫生工作內容和制服比較帥氣,這種看似膚淺的動機其實是你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但如果你是因為救死扶傷懸壺濟世悲天憫人的心態想要入行的話,你會活的很累,越努力越失望。魯迅先生真的説過——學醫救不了xxx。

關於學校選擇和專業報考

目前從醫的正經路線也是幾乎唯一路線就是在高考時報考相關專業。經過本世紀初的一系列大學的合併風潮後,醫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綜合類院校的醫學院以及專門的醫學類大學院校中。兩者並無太大的區別,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綜合類院校的醫學院水平並不能簡單的通過這所大學的水平來判斷,這其中的原因和院校合併有關非常的複雜,舉一個圈外人也知道的例子——同濟大學醫學院並不是同濟醫學院而是原來的上海鐵道醫學院,老牌的同濟醫學院事實上是在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其他的類似985的南京大學醫學院在醫學排名上比不過雙非的南京醫學院,大名鼎鼎的協和醫學院曾經既委託過北大也委託過清華培養過學生的本科階段而清華醫學院實際上水平平庸,重慶醫科大學的長學制學生曾經有過前兩學年在四川大學培養的經歷。種種這些聽起來錯綜複雜,各種學校間恩怨情仇情感糾葛的狀態也印證了醫學院往往在綜合性大學中也是較為獨立的板塊。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所以回到學校選擇上,之所以説那麼多醫學院的秘辛傳説,是因為你的本科院校對你來説太重要了,要説原因,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由於相關專業的就業指向性單一,你可能餘生要打交道的人羣都會是你的校友,也正因如此,每個醫學院無論大小,都有其輻射的地域周邊,你在挑選了這所醫學院的同時很可能也決定了你將來的執業地域。當然不排除你個人實力頂尖,人格魅力極大,沒有任何關係的空降到一所醫院也能大展宏圖,但是俗話説一個好漢三個幫,能有四大鐵的人羣在身邊好辦事是肯定的。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而對於專業的選擇,如果志願是當一個醫生的話,無條件選擇“臨牀醫學”專業,不要被任何專業的噱頭和幻想中的就業願景所矇蔽。目前看來,除了口腔醫學的就業前景還能勉強匹敵以外,其他的專業均不做推薦。即使是同樣在臨牀醫學院下屬的醫學影像,醫學檢驗,醫學美容,全科醫學這些專業,就業範圍縮窄不説,前景也不甚樂觀。所以我的建議是,寧可學校降級,一定不要在專業上妥協,除非你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值得一説的是護理專業,護士的工作強度同樣非常大,人際關係也更加複雜,但是大醫院裏的護士收入水平真的不差,如果我説我們科室的同職稱專科學歷護士比博士畢業的醫生獎金要高你們信麼?但是護士的就業影響場外因素太多,同樣學校畢業每天做一樣的工作,你在省三甲對科裏的碩士博士吆五喝六,她在社區醫院裏和大媽哭孩輸液扯皮,這樣的情況太多了,收入差距五到十倍,這裏就不多説了。

關於長學制

醫學院可能不是唯一有長學制的地方但絕對是最多的地方,從最初的各個醫學院開始推出本碩連讀七年制以來各種長學制的模式讓人目不暇接,為了方便理解,我先來介紹一下一個國內專科醫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過程有哪些。

首先,你需要擁有臨牀醫學相關專業的本科學歷,這個學制一般是5年,然後目前國內已經普及了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這個我們後面詳細説,規培對本科生來説需要三年,最後你需要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也就是説目前一個高中畢業生想成為一個醫生的話其實八年就夠了。

然後來介紹進階選項,醫學類碩士研究生分為專業型和學術型,不同於其他專業的授課型與研究型碩士的區別,醫學類專業型碩士從一開始的不那麼受歡迎,到引入專業型碩士-規範化培訓一體四證合一體系後,醫學類專業型碩士一舉成為最受歡迎的類別。這也就是説這種碩士在三年畢業時可以獲得碩士學位,碩士學歷,規培證,與執業醫師證書,性價比爆棚。順便一説,如果專業型醫學碩士沒有參加規培的話規培時間是兩年,而學術型碩士規培時間仍為三年。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最後我們回到長學制上來,除了以山東大學為代表搞得醫學-英語雙學士學位六年制這種怪胎以外,長學制的代表還是七年制的本碩連讀和八年制的本博連讀,在引入四證合一體系後,往往七年制本碩改為了八年,而八年制本博依舊是八年,這就非常的厲害了,一個八年制本博學生沒有被淘汰的話在畢業的時候可以獲得本科學歷學位,博士學歷學位,執業醫師證書,規培證書,而這時候他也就25歲的風華正茂。長學制可以説無論從生源上還是師資力量上都是這一所醫學院校最為精鋭的體系,學生不僅每屆的數量有限,而得到的資源確實一所醫學院能給予的最好的,當之無愧的嫡系部隊。但是長學制往往也有着每年的固定淘汰率,在進入臨牀前,每年都會淘汰5-10%的人數,所以壓力也很大。但是無論如何長學制都是非常值得報考的,當然了,錄取分數之高的也超乎你的想象啦。

關於保研和推免

這一塊我真的沒有好説的,你們給魯迅保研關我周樹人什麼事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幾年裏保研推免的人數一直在不斷上漲,這也導致考研的難度進一步增大。如果能在本科階段就獲得保研甚至更中意學校的推薦免試資格當然非常的讓人心動,我的一個師弟就是從另一所985高校獲得的我們學校的碩博連讀推免資格。而且,更讓人心動的是,就我讀研的時候,科裏一個小師妹獲得學校的“優生優培”計劃的獎勵,不僅直接獲得碩博連讀的推免資格,導師也是該領域的大牛,學生的住宿條件和每個月的補助堪比工作的水平。不過,我主張各位不是人中龍鳳的凡人還是看看下面考研的段落吧。

關於考研和實習

對於沒能有幸就讀到長學制也沒能保研推免的更廣大的醫學生來説,考研就是逆襲的必經之苦了。考研在這些年越來越熱,每年的參考人數屢創新高已經達到了340萬之多,幾乎一半的大學畢業生都會去嘗試參加考研。而對於學歷更加看中的醫學專業上,更是幾乎每個本科生都會考慮是否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以我的個人經驗和觀察到的各種案例來説,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醫學生無條件的要考研,因為這個學歷在就業以及後期晉升上的影響可以説是持久性的,倘若你在這個行業哪怕有一點追求,你都需要這個研究生的文憑作為支撐。舉個例子,目前三甲醫院的臨牀崗位除了冷門科室幾乎已經是碩士研究生學歷起步了;而在晉升的過程中,學歷越高,晉升所需要的時間間隔也就越短。在你二十歲出頭風華正茂學習能力出眾而又沒有家庭柴米油鹽拖累的前提下正是讀研的最佳時機,而倘若工作幾年再回頭讀研,那你承擔的各種壓力可就不是窮學生時期的那一星半點了。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醫學類考研劃分的類別也較多,我就説説我最熟悉的也是最普遍的西醫臨牀類別。前文説道醫學類碩士研究生分為專業型和學術型,這兩個類別其實無論筆試還是整個招考過程其實沒有任何的區別,筆試的科目都是英語,政治和西醫綜合這三門課,直到錄取才會按照報考志願和排名進行劃分。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對於大部分醫學生來説你的研究生備考時間基本上都落在了大學學制裏臨牀實習的那一年時間。可能別的專業比較難以想象,醫學類學生的實習期長達一年,並且根據實習單位的不同,可能管理的非常嚴格,工作強度甚至比讀書的那三四年大得多,因此如何在實習的同時協調好考研備考是一件非常難的事,雖然我現在作為帶教老師希望每一個實習生都能老實的完成佈置的工作,但是希望實習生們也能摸得清這一年到底你們能得到什麼,多上一台手術拉一次鈎或者多幫老師買一次早飯能對你們的職業生涯有什麼幫助呢?

筆試結束後還需要經過一次面試才能成為真正的研究生,這對於一路走來的醫學生來説很可能是人生的第一次面試。因此很多學生有些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表現。我作為一個過來人,很快也要帶學生了,來説説面試老師的心態。首先,臨牀醫學類別的導師絕大多數是臨牀醫生,面試的地點也多在科室的辦公室裏,可能我今天還安排了做不完的手術,本來還需要出門診,但是有這麼一個面試,我推了其他工作來參加,結束後我還要去完成我的本職工作,所以我一般不會投入那麼多的精力在這,這只是我工作的一小部分;第二,不可迴避的是場外因素非常重要,在面試前考生可以沒有什麼強大的背景關係給導師打招呼,但是不妨提前去工作場所拜訪一下心儀的導師,至少也發一個電子郵件,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留一份簡歷,也會讓導師在面試中至少對你有個提前的印象;第三,面試過程中就我瞭解的許多大醫院會非常的正規,一板一眼的按照非常詳細的流程走完,但也不乏走個過場形式的面試,但無論哪一種,切記一定不要表現的太過於張揚,奇裝異服奇談怪論都老實收好別漏出來,你不管吹噓在本科階段發了多厲害的文章還是實習階段就學會了什麼手術方式都只會讓場內導師貽笑大方,導師需要的是一個能給他踏實幹幾年活的年輕人,任何可能給他惹麻煩的刺頭和神經病都避之不及。

關於出國

出國留學或者移民在新世紀可謂火的一塌糊塗,但是對於臨牀醫學專業的學子們,你們面臨的是一條難度更高的道路,而考慮到當前的國際形勢,可能這條道路會更加的狹窄,下文只以北美為例,歐洲澳洲日韓的話我也不是很明白。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目前醫學生可行的留學道路大概可以分為兩種,其中easy mode是走研究型道路,簡單的來説就是放棄成為醫生,轉型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國內一樣,無論是在大學裏,科研機構裏,醫院裏,和企業裏都有大量可以就業的崗位,不過作為外國人,在科研崗位上的收入一般來説也就是年薪10萬刀以內的平均水平,然後再慢慢申請綠卡,不過作為第一代移民也算是挺體面的工作了。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如果你一定要為人生尋找挑戰性的話,赴美從醫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是先明白一點——在發達國家裏,醫師從業協會有非常強的勢力,直接影響每年發放數量非常有限的執業醫師牌照,以確保從業醫師可以獲得高薪,那麼針對外國人發放醫師的牌照數量自然就更加的稀少了。赴美從醫有很多的專門書籍和成功者的文章,有興趣可以詳細看看,我這裏就介紹最簡單的流程。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赴美從醫可以簡化為參加USMLE考試,國內醫學院本科臨牀醫學專業就需要matc畢業基本都有報考資格,USMLE考試分為三個步驟,step1是筆試,考試內容有點類似我們國內醫學生的三基考試的內容,考察醫學基礎知識,但是全英文,醫學又全是專有名詞,即使人人都是做題家,但對非母語的中國學生來説沒有個兩三年的專門準備還是很難得,而且有一點,報名一次的費用不僅昂貴而且是一錘子買賣,沒有刷分的機會;step2基本就是我們執業醫考試的內容了,同樣分為筆試和操作兩個步驟,考察考試的醫學臨牀相關知識和技能,前兩個步驟你都可以在國內完成;step3是需要在美國完成的考試,重點在於門診患者管理,且需要在美國醫院實習一年的經歷。

想想你當年逃實習的經歷,現在你覺得你何德何能能在大洋彼岸申請到美國醫院的實習機會呢?當然辦法總是有的,路總是人走出來的,只要你歷經千辛萬難拿到了美國執業醫,又順利申請到醫院做一年的internship和三年的fellow,你也是有希望成為一名專科醫生的,年薪20萬美刀起步的瑰麗人生在等待着你。不過説實話,無論是難度還是時間乃至收入預期目前來看都遠不如學CS然後找家灣區大公司就職,甚至比不上學統計然後去混華爾街的性價比。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當然,如果你並沒有移民的打算,只是想看看世界還是要回來建設祖國的話,那麼路就寬敞太多了。讀書時期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無論是學校還是地方政府和國家留學基金委都有大量的公費項目可以供你或短期參觀或長期訪學,申請難度隨着你的學歷提高依次降低,而工作以後其實也有不少出國的機會。只是目前的形式,你們懂得,我這一段寫的很可能就是一段荒唐言了。

關於工作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作為本文最後一個環節,自然就給你們提一些就業方面的建議了。其實就業這種事又哪是能夠一句兩句説的明白的呢?有些時候盡人事聽天命,知足者常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些話説多了也伴着苦淚。其實對於大多數醫學生來説,就業的選擇無非是留院和回老家,也許你躊躇滿志的來到一家頂級醫學院的頂級附屬醫院兢兢業業的幹了5年碩博,獲獎發文無數,但是偏偏就是你宿舍那個成天睡覺的同學得到了畢業留院的名額,只因為他的老闆是科室主任;也許你作為陪考參加了一場面試,競爭對手得意洋洋的告訴你這就是一場蘿蔔招聘,但是他就是在資格審核時候因為英語六級沒過被一票否決,而你順利中選。這都是我身邊事實上發生過的案例,同樣的故事也在每年畢業的學生中一再上演,所以就業真的不是能給什麼太多建議的地方,因為不為你我説左右的因素比起考研要多出太多了。但還是一句話,專業比平台更加重要,除非説這個場所對你來説真的無比重要,否則沒必要改變自己的心儀專業和科室。

尾巴

一不留神寫了一大堆,又亂又雜,可能即使是醫學生也很難全部看完吧,而圈外人怕是早都點了右上角。不過全文都是我這十餘年從醫路上的切身體驗和肺腑之言,如果有哪怕一份能寫給十年前自己的信我也希望是這篇文章。從醫是一個漫長,枯燥,睜開眼就有新的挑戰的過程,最為距離生死最近的行業,每天你都會在自我約束與自我審視中度過,在手術室洽談室告訴焦急等待的患者家屬術中冰凍病理結果是惡性的時候,在ICU門口勸説心情崩潰的家屬患者已經腦死亡可以停呼吸機的時候,在搶救室做心肺復甦感覺患者肋骨在手中一根根斷裂抬頭監護儀心電還是一條直線的時候。你是否還能在夜裏安然入睡,是否要再想想值不完的夜班,管不完的患者,上不完的手術,寫不完的論文?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那麼,決定了沒,你是否真的要走過這道窄門?

好的,我是你們的勸業小能手Lancet,這篇文章就到這裏,我們有緣再會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328 字。

轉載請註明: 給你們: 2020開學季,老學長寫給醫學生的一篇通關攻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