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這話出自《三國志 諸葛亮傳》,這話是諸葛亮借劉備之口説出來的,這話的意思是説:漢朝與賊不能並存,有我無你,帝王的事業不能偏安一隅。
言外之意就是漢朝與賊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只能活下來一個,想要維護帝王事業,而不是待在偏僻的地方苟且享樂,而是應該打回中原,在華夏的最中心位置建立政權。
那麼問題來了,誰是漢,誰是賊?
劉備
劉備認為曹操是賊,認為曹魏篡奪了漢朝江山,扣押了漢朝皇帝,原因很簡單,因為曹魏不姓劉,而姓曹,自劉邦白馬盟誓以來,漢朝皇帝都是姓劉的,哪怕中間出了一個王莽,也很快被劉秀取代,所以劉備認為曹操是賊。
劉備的政治口號也是興復漢室,劉備出身漢室後裔,一直以漢室宗親自居,同時一生的追求就是為了重建漢朝,雖然最終劉備稱帝,但那是在曹丕篡位之後,為了繼續漢朝的法統,劉備才稱帝了,劉備建立的國號仍然是“漢”,並且在劉備建立漢政權同時供奉了兩漢時期所有的皇帝,延續了漢朝的香火,從理論上講,劉備就是“興漢”。
曹操
曹操認為劉備是賊,因為曹操打着大漢正宗皇帝漢獻帝的旗號,統一了整個中國北方,除了西南劉備建立的漢政權,以及東南孫權建立的吳政權之外,整個天下盡歸曹魏政權,從理論上説,曹魏政權繼承了東漢政權的大部分國土面積、人口、影響力,並且曹丕的皇帝位是大漢末代皇帝漢獻帝正兒八經禪讓的,這在理論上説,就是合法合理的,比劉備擅自稱帝要合法。
並且當時以及後世的朝代,都是以曹魏為正統的,這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也能看出來,比如《三國志》,記載曹魏的最高領導人的傳記來稱“紀”,比如曹操的傳記叫《武帝紀》,而劉備的傳記叫《先主傳》,孫權的傳記叫《吳主傳》,看過史書的人都知道,紀才是皇帝的傳記説法,因此在理論上曹操所建立的曹魏政權是正統。
孫權
誰是漢,誰是賊這個問題,站在不同的立志來看待,得出的答案也不一樣,站在劉備的立志,當然認為曹操是賊,站在曹操的立志則認為劉備是賊,而站在孫權的立場上看,誰是漢賊無所謂,只要我的吳政權延續下去就行,所以這個問題,是根本無法回答的。
但是,如果以漢朝末代皇帝漢獻帝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那麼答案是:全都是賊,包括劉備、曹操、孫權三個政權都是賊。
漢獻帝劉協
漢獻帝劉協這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做傀儡時間最長的皇帝,從他一出生,漢獻帝就是傀儡了,他的命運一直在別人手中,從來不在自己手中,9歲時被奸賊董卓立為皇帝,並被董卓控制,如果當時9歲的劉協懂事的話,他一定會認為董卓就是賊。
後來,劉協又被王允控制,被李傕與郭汜控制,最終被曹操控制,在劉協心目中,曹操就是漢賊,所以才有了衣帶詔劉協的反抗,但劉協無力擺脱曹操,為了活命,只能苟延殘喘,但內心深處,劉協無時無刻不想着殺了曹操,所以從劉協的角度看,曹操就是最大的賊。
而劉備與孫權呢?劉備雖然打着興復漢室的旗號,但做的卻是自己的買賣,從來沒有管過漢獻帝的死活,即使是衣帶詔事件,劉備起初也並不想參與,後來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讓劉備感到曹操在懷疑他,劉備才參與了衣帶詔,到最後劉備稱帝,劉備一天也沒有想過救出漢獻帝,所以漢獻帝也認為劉備是賊,打着興復的旗號,卻幹着謀取私利的事。
曹操、劉備、孫權
至於孫權,在漢獻帝的眼中無疑是割據一方的地方軍閥,根本不會管漢朝皇帝的死活,整個天下,又有誰會為了漢朝而努力救援呢?沒有人,所以漢獻帝也認為孫權是賊。
如果站在歷史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那麼答案是:劉備、曹操、孫權都不是賊。
東漢政權發展到了漢獻帝時期,東漢存在的根基已經毀滅,而且根本沒有能救活的可能,這就像一個患了絕症的人一樣,什麼時候死只是時間長短問題,東漢的滅亡是歷史發展的客觀因素,並不因為哪個人而滅亡,滅亡的規律是一個朝代已經走到了末路。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既然是東漢已經要滅亡了,那麼作為在亂世中崛起的劉備、曹操、孫權三方勢力,都是憑藉各自的能力與實力崛起的,他們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曹操不能在赤壁之戰中擊敗孫權與劉備的聯軍,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存在,但是歷史就是歷史,已經發生了,是不可能會改變的,只能順應時代的潮流而發展。
作為三國鼎立的三方勢力,劉備、曹操、孫權都不是賊,而都是英雄,都是在亂世中崛起的英雄,他們都在歷史的塵埃中留下了自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