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把平行志願當成順序志願來填,考生家長會釀成苦果,滑檔或退檔!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經典

劍客老師近期寫了一些志願填報的文章,因此結識了不少家長。他們給我私信,在我的文章下留言,為我點贊,我很感動、感謝,也深感責任重大。

但是,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反覆強調的那樣,我不是專業研究志願填報的,我只是為了自己孩子當年填志願不走手強迫自己學習了有關知識,因此,我搜集的只是安徽理科的近幾年的高校錄取情況數據。


後面,由於興趣使然,我也跟進了解並更新了一些安徽理科的數據。所以,讀過我一系列志願填報文章的網友應該可以發現,我舉的例子都是來自安徽理科,並且基本限於一本以內,普通批次。文科的、藝體的、包括三大專項(國家專項、地方專項、高校專項)、二本和大專的我都儘量避免,更不用説外省的,自己不熟的東西我實在不敢跟別人亂説。

志願填報不是小事,關係到一個考生的未來及其家庭的希望,實在不能亂説一通的。

前兩天,安徽志願填報剛開始,有個家長晚上給我發來私信,要向我確認什麼是平行志願的規則。


這真的很讓我納悶,因為在這之前,我已經幫他做了分析,而且,他已經拿出了一份填報方案的啊?

現在來問我的原因是在網上看到了有人關於平行志願錄取規則的解釋,他動搖了。


我們把那個人關於平行志願錄取規則的解釋放出來看看,懂行的人應該知道,這個人完全講錯了!

他講的不是平行志願,而是順序志願。這兩者是絕不能混淆的!

順序志願是以前填報志願的主流,現在基本只在提前批次中採用了;平行志願現在已經成為普通批次的絕對主流。


順序志願的規則是“志願優先、兼顧分數”,假設三個人報的三所志願學校相同,則學校錄取時都是從第一志願報自己學校的考生開始檢索,只要符合條件,就先錄取;不符合的話就降到第二志願中去排隊,排在最後面;如果沒有名額了,則往第三志願中去排隊,一直進行下去,假如幾個志願都沒有名額了,考生滑檔。

兼顧分數指的是同一順序的志願中,考生也要排序,按分數高低來排。比如説三個人報了清華大學,則分數最高的排第一,依次往下排隊。

這中錄取規則又叫志願清。高校在招錄考生時,都是先從第一志願報自己學校的學生裏開始招錄,計劃不滿再到第二志願才報自己學校的學生中去招,依次進行。只要招滿了,就停止招生,一個志願接一個志願往後清空,是謂志願清。


而平行志願的規則是“分數優先、尊重志願”,那麼三個人如果同時都填報了6所學校,則不管把哪所學校排在第一志願,而是先將這三個人按分數高低排出位次來。從高分到低分,依次來錄取。

錄取的時候則尊重志願順序,從第一志願學校到第末志願學校依次檢索,哪個志願符合條件,就投出檔案。如果一個不符合,對不起,本批次滑檔。

我們知道,高考中同分考生很多,每一個分數值都會有幾十、成百甚至上千名考生,但沒關係,各省招辦或者各高校都會拿出具體的排序方法來,對同分考生進行排序,所以,分高者排在前面,同分者也能分出前後位次來。

在高校錄取時,把提檔的考生從高分到低分排個序,每個分數值全部錄完後才會開始下一個分數值的錄取,所以叫做分數清。


比較一下順序志願和平行志願,會發現,順序志願極有可能出現高分低就和低分高就的現象,而平行志願一般不會出現。因為順序志願看的是考生敢不敢填某所高校,而平行志願看的是考生有沒有能力填這所高校。

過去,在估分填志願的年代裏,都是順序志願,當年不少膽大的低分考生在第一志願填了好學校,優先被錄取了;而一些保守的高分考生或者估分誤差太大的考生卻錯失了與分數相匹配的著名高校,只能高分屈就聲名不顯的學校。

現在,考生不但知道自己的考分是多少而且知道在全省的排名是多少,又有前幾年的錄取詳細數據來做參考,這種高分吃大虧、低分佔大便宜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少了。

讓平行志願成為主流的目的也是為了儘可能讓考生最終進入的大學與自己的考分更加匹配。説來説去,平行志願就是一個選擇順位的問題,而決定考生第幾個選的正是他們的考分(更適合的説法應該是全省的排名)。


回到之前這位家長的留言中來,我不知道他看到那位關於平行志願的解釋是在志願正式填報之前還是之後,若是之後,那還好,反正已經填過了,木已成舟,改動不了了;若是之前,並且按照那個規則修改了志願,那極有可能出現問題。

1,他會以為平行志願是多輪投檔,實際上只投一次;

2,他會把沒有把握的學校全都填上,只為了搏一個優先錄取的順位;

3,他很有可能不勾選專業服從調劑,因為他覺得反正機會很多,一志願不成還有下一志願。

結果呢?悲劇就會發生:滑檔或者退檔。


説了這麼多,中心意思其實就是一句話:填志願不能馬虎,一定要搞懂規則,無論是本省的投檔規則,還是高校的錄取規則,絕不能差不多就行,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覺得好,請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