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童工:這很危險,但我需要工作

每年的6月12日,為世界無童工日。這一紀念日被設立於2002年,旨在支持全球範圍內反童工的運動。

時至今日,童工問題在發展中國家依然普遍存在,而眾多國際品牌都曾被曝光有在代工廠使用童工的情況。每一個過早成為廉價勞動力的孩子背後,都牽扯着複雜的利益與社會問題。而單純的指責與聲討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正如緬甸社會活動家Tim Aye-Hardy所言,“讓我們所有人都聚在一起,而不是將矛頭一味指向這些孩子的父母(和)僱傭他們的企業老闆。(解決童工問題)應該是我們全社會的責任。”

緬甸是目前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而在這個國家,每5個兒童中就有一個因參加工作而沒有接受教育。近年來,緬甸國內改革的大力推行,國外資金的不斷湧入,促成了其7%的經濟增速,同時也帶動了大量的勞力需求。自2011年起,越來越多的務工人員從緬甸的農村地區流動到城市,加入到國家的發展之中。而這其中,也包含着數量驚人的兒童。

根據緬甸當局和國際勞工組織(ILO)的聯合調查報告,目前全緬的童工共有113萬人左右,也就是説,每5個兒童中就有一個因參加工作而沒有接受教育。有超過一半的童工每天不得不工作14個小時以上,甚至從事着危險且毫無防護的工作,他們的身心都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摧殘。

▲ 緬甸兒童在工地勞作的現象很普遍

/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一般來説,由於使用童工的違法性,兒童通常都被安排在人們看不到工廠角落裏勞作。可在緬甸,使用童工的現象卻呈現出“正常化”的態勢。“童工在文化上是被接受的,您在這個國家的每個地方每個部門,都可以看到兒童在工作,”緬甸某兒童保護類NGO的創始人解釋道,“城市中開設了許多商店和飯店,包括城市的建設,這其中都需要廉價的勞動力。”可以説,在緬甸,童工支撐着幾乎每一個行業,城市化的齒輪碾壓過他們稚嫩的肩膀,在默許的疼痛中,綻開他們失落的童年。

沒日沒夜的工作,是他們活着的條件

在國內的社畜們踏着星辰歸家,感嘆着996的壓力的時候,年僅13歲的緬甸少年Aye Min正在卸下背後的磚,走向另一個未完成的水箱。

Aye Min在10歲時就已經輟學並開始通過打工幫着養家餬口。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名操作熟練的建築工人。他有着極其嚴苛的工作時間表:每天7點到工地,21點離開,每週只休息一天。“這是很危險的(工作)。我之前還在七樓工作過;我好害怕。如果我摔倒了,那我就死定了。”他回憶道。

▲Aye Min在毫無防護的建築工地上勞動/ CNA Insider

然而,由於經濟問題,他別無選擇。他無法自由地選擇去學校或者像同齡人一樣玩耍。他説:“如果我不工作,那家裏就沒有收入了。我需要工作。”

類似的情況遍佈整個國家。12歲的Soe Min Lwin每天需要在茶館裏跑堂10個小時,只為了每月僅35美元的薪水。不過這35美元,卻是他媽媽和兩個弟弟一個月的口糧錢。“不是我想要他工作,”他的母親解釋道。“沒有父母希望孩子遠離自己。我們知道他們很有可能會被壞人剝削。我讓Soe工作是因為我們的(經濟)情況實在太差了。”

而她也在擔心着他4歲的小兒子可能會成為下一個Soe。

事實上,緬甸有法律明令禁止商店和工廠僱傭13歲以下的兒童,而13歲以上孩子的工作時間則限制在一天四小時之內。但這個規定基本上形同虛設。這背後的原因,除了貧窮,還有社會制度的問題。

依賴廉價勞動力的經濟發展體

緬甸初中階段的輟學率高達50%。這個現象不能只用“短視”一詞來簡單解釋。緬甸的貧困家庭並非不認可教育的重要性,只是現存教育制度並不能為孩子提供出路。

首先,緬甸常年的內部戰亂使整個國家的財政在教育上支出頗微,高年級義務教育的普及一直是一句形同虛設的口號。公立學校老師的月工資只有不足100美元,如此低的收入迫使高質量的師資紛紛流入了為富人設置的私人培訓中心。

同時,軍政的腐敗之風也侵襲到了課堂之內,成績、名次、榮譽,都變成了一個個可以買賣的商品。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非常清楚這類現象,他們明白,即使送孩子去學校,也無法讓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或是考上大學。相對地,讓孩子參與工作則可以直接獲得社會技能,他們賺取的工資最起碼可以讓自己活下來。

在商業層面,抑制童工的舉措也不盡如人意。近年來,國際品牌如H&M;、無印良品、皮爾卡丹等都相繼爆出在緬甸工廠使用13歲以下童工的醜聞。緬甸的工廠老闆無奈地表示,他們使用兒童也是因為承受着來自這些品牌削減成本的巨大壓力。

▲ 使用童工、拖欠工資、無故解僱…HM深陷醜聞之中/ https://www.flexlearnstrategies.net/hm-to-donate-millions-for-child-refugee-education-but-what-about-addressing-its-sweatshop-problem/

緬甸服裝製造商協會秘書長敦促人們在購物的時候,更多地考慮一下廉價衣物的生產流程,“消費者要求好質量的產品,但是在價格上,他們卻又尋找最便宜的。可這要怎麼做到呢?”答案,就是使用最廉價的勞力——童工。

再例如,食品企業向成人支付的時薪通常為每小時0.43美元,但對童工只需要支付每小時0.30美元。而如H&M;這樣的快銷品企業,每天為了省下1英鎊,就可以剝奪1個兒童在學堂裏讀書的權利。

雖然迫於國際輿論的壓力,上述品牌濫用童工現象呈現出減緩的趨勢。但是沒有制度改革的保障,那些孩子只是被迫轉向了更加危險的農業或工業建築領域。

▲全球範圍內1千520萬童工在各行業的分部,其中近一半小於十一歲/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可以看出,緬甸大至整體國民經濟小至家庭對童工紅利都有着嚴重的依賴,想要從法律層面徹底禁止使用童工這一習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盲目地提倡消除一切形式的童工,而不提供配套相應的經濟補助,只會將孩子們推向更加隱蔽及非法的工作淵藪。

犧牲教育,緬甸的經濟就可以持續發展了嗎?

很多人都會認為,使用童工是發展中經濟體繞不開的手段。即使是像英美這樣的國家,在發展初期也曾或多或少出現過類似的問題。當一個國家的經濟體制發展成熟後,家庭可支配財產增多,童工現象自然就會逐漸消失。

那麼,經濟發展是不是就能夠消除童工呢?並不一定。在許多有關經濟全球化的辯論中,我們都可以聽到相關的論述:就經濟與就業的正相關程度而言,經濟增長反而會刺激童工的增加。因此,真正讓童工減少的,是一個國家的政治意願:與其去頒佈使用童工的懲罰性措施,改善教育系統併為貧困家庭提供經濟誘因,使他們能夠送子女上學才是更有效的解決方法。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從短期還是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濫用童工都是損害國家經濟發展的。經濟活動中的童工越多,這些孩子的工資就越低。這造成了貧困的循環:童工導致低工資,低工資導致需要童工。社會上成年人的工作被兒童代替,從而引發失業浪潮。

同時,童工的泛濫對兒童的個人發展也產生着負面影響,這些兒童無法得到教育且健康受到損害,只能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工作。因此,童工越多,技術工越少。當緬甸未來需要向技術密集產業轉型時,將會缺少高尖端人才。最終,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也會受到阻礙。

正如緬甸最高領導人昂山素季所説:“如果我們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國家將不會有任何發展,因為這些孩子是未來服務國家的人。他們需要接受教育。”

- END -

原標題:《緬甸童工: 這很危險,但我需要工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46 字。

轉載請註明: 緬甸童工:這很危險,但我需要工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