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何跟上學習者的腳步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經典

圖片來源:百度

德國漢園杜塞爾多夫中文學校學前識字啓蒙班線下課堂。

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合作教學點本土教師林惠明在給學生上課。
孔子學院總部供圖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李宇明曾撰文指出,據估計,海外漢語學習者的低齡化平均水平可能已達50%,一些國家甚至達到或超過60%,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

如何順應新的趨勢,為海外低齡中文學習者提供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優質教學資源,孔子學院、海外中文學校等中文教學機構一直在努力探索。

走進字詞世界培養中文閲讀習慣

本報記者趙曉霞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德國漢園杜塞爾多夫中文學校(下稱漢園)線上中文課堂上,學生們正在用稚嫩的童音讀古詩。

“這是漢園學前識字啓蒙班的的網上課堂。”漢園杜塞爾多夫中文學校校董王傑説,“針對兒童心理及其生活環境,我們的中文教材以動物、植物、花卉等主題方式呈現,選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童謠、兒歌、古詩、童話、繪本、遊戲等多種形式,引導孩子們進入快速識字及閲讀,並對中文學習產生興趣,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在王傑看來,3至6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海外特殊的語言環境使得學前識字啓蒙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漢園的識字啓蒙教學正是該校的特色,目前該校已建立起一套集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為一體的識字啓蒙教學體系,同時編寫了適合海外3至6歲華裔兒童的識字啓蒙教材。

今年5歲的愛美麗,來自中德家庭(父母中的一方來自中國),初到漢園學習時可以聽懂簡單中文,經過兩年的識字啓蒙學習,已掌握約600個漢字,可以流利朗讀以及閲讀課堂上所涉及的中文學習材料。

去年6月,愛美麗的爺爺奶奶從漢諾威到杜塞爾多夫看望她並和她一起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識字啓蒙班學習彙報活動。“中國式的啓蒙教育太棒了,我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你每週六放棄休息時間帶着老大、拖着老二(愛美麗的妹妹在漢園幼兒班就讀),樂此不疲地奔波在送她們到中文學校學習的路上了。”觀摩課後,愛美麗的爺爺奶奶對兒媳送孩子們到漢園學習中文的選擇十分肯定並希望孫女可以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入的瞭解。

和愛美麗一樣,今年5歲半的艾沐薰的識字量也達到800多個,成為識字閲讀小明星。從3歲半入讀識字啓蒙班,中文老師帶着她從中文童謠、古詩、童話開始,引導她逐漸進入中文世界。5歲時,她的中文閲讀興趣明顯提高。

“從中文學習的長遠規劃來看,學前識字啓蒙教育可以為學員學好中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王傑説,“雖然海外低齡學員的中文基礎參差不齊,但以漢園的教學經驗來看,老師可以通過‘以強帶弱’‘以大帶小’‘以老帶新’的循環主題教學方式,在學生們每週上一次學前識字啓蒙課的頻率下,一兩年後,大多數學生可認識、掌握600至800個漢字,從而具備一定的中文閲讀能力並養成中文閲讀習慣,為進入高年級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寓教於樂有妙招

孔媛

“對於低齡中文學習者來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寓教於樂。”埃及開羅大學孔子學院中文教師丁玲的觀點是很多從事低齡兒童中文教學的老師的共識。

課堂形式多樣化

在丁玲看來,引入中文繪本講解是寓教於樂的有效方法。喜愛繪本故事是中外兒童的共同點,可以每週和學生分享一兩個中文繪本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在繪本的選擇上需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同時,繪本內容不僅要有助於兒童的中文學習,也要有助於兒童的性格養成。

低年級課文講解要配合語氣、語調和動作等,同時通過有意識的引導,使每個人都能參與到課堂問答環節之中,由此可以激發孩子們學習中文的興趣。

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學聯中文課堂的魏曉瓊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則喜歡利用“遊戲教學法”,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到知識。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會提前瞭解並蒐集班裏小朋友們喜歡玩的遊戲,經過再加工使其能更好地與課堂教學相融合。”魏曉瓊説,教學實踐證明,在遊戲中,孩子們上課更加認真,學習參與度和效率也大大提高。

對低齡學生來説,在教學中設置競爭機制非常重要。魏曉瓊在課堂上就通過幾個具有競爭機制的小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

魏曉瓊的做法是,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實行小組加減分的形式展開競爭。課程結束時,適當地對錶現優秀的小組進行表揚和獎勵,這樣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也鍛鍊了大家團隊協作的能力。

按年齡因材施教

“低齡兒童天性愛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在泰國,幼兒園一節課的時間大約為40分鐘。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孩子的天性,瞭解他們的性格與喜好,因材施教,而不是居高臨下地灌輸知識。”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合作教學點本土教師林惠明説。

在林惠明看來,中文教學中的“因材施教”就包括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需要設置不同的教學活動。

林惠明舉例説,如果學員的年齡段在3至4歲,在學習“水果”“食物”等課程內容時,要爭取在10到15分鐘把生詞講完,剩餘時間可以讓學生畫出水果並塗色。一節課下來,通過繪畫、問答、互動等形式,可以加強學生的知識點記憶;如果學員的年齡段是5至6歲,可以安排更豐富的活動,講一些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比如在學習‘喝’這個字時,可以説‘我喝牛奶,你喝茶’這樣的句子,進而引入‘中國茶’等概念,讓學生在學習漢字的同時也能瞭解其背後的文化內涵。”林惠明説。

增加教學趣味性

俄羅斯聖彼得堡私立補充教育“孔子”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孔子課堂公派教師張玉營認為,寓教於樂的一個重點是設計出吸引孩子的課堂活動。

“老師要通過和孩子的接觸,摸索、思考孩子喜歡什麼,按照小孩子能接受的思路去設計課堂活動,一定會事半功倍。”張玉營説。

張玉營表示,“全身反應教學法”較適合低齡學員,比如帶他們做聲調操,孩子們站起來跟着老師有節奏地讀āáǎà,再輔以動作,課堂氣氛就調動起來了。“這樣不僅學會了音調,還能通過自己的動作,感知聲調的變化,也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張玉營説。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孔子學院教師張蝶也認可課堂設計的重要性,“合理的課堂設計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對於5到6年級的學生來説,一些課堂活動比較有效,比如用中文作採訪、設計海報並進行彙報等。但是對2到4年級的學生來説,這個方法就行不通了,就需要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做較大幅度的調整,比如在教師解説的基礎上,輔以兒歌視頻教學,課堂效果會更好。”張蝶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