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被殺誰不心疼?這個人很厲害,一天之內竟然殺了三個兒子
唐朝的衰亡並非一朝君主的責任,但是,唐玄宗在其中卻起了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果,他繼續他早年的作風,唐朝再延續幾十年應是定數,但是,他選擇了向右拐,不喜歡聽別人説他的不是,這樣的君主身邊慢慢就會聚攏一幫小人。
唐玄宗的改變似乎始終離不開女人,先是武惠妃,後是楊貴妃。據説,楊玉環是補了武惠妃這個缺,高力士跟着唐玄宗多年,太清楚主子的想法,在武惠妃死後,於是,就給他出了個主意,後來,就上演了一段千古傳唱的“戀情”。他本是完全可以成為史上更有作為的偉大君主,結果卻是被兒子逼着讓了位。
確立太子的人選一直是皇家的重大事件,當年,唐玄宗正寵信趙麗妃,而正宮皇后無子嗣,於是,就立了趙麗妃的兒子李瑛為太子。後來,封王的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他們的生母當年也極得唐玄宗的寵愛。不過,這一情況很快就因為一人而改變。
武惠妃很快榮寵後宮,能長時間立足後宮的,除了美貌,更重要的就是心計了,看唐玄宗後來對武惠妃念念不忘,應是動了真情的,或者説,這後宮之人中,那時只有武惠妃摸着唐玄宗的脈了。身邊有這麼一位“解意”的美人,自然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唐玄宗的決策。
唐玄宗後來將他的三個兒子都處死,包括太子,據説,就是和武惠妃有關。武惠妃也有個兒子,李瑁。後宮女子爭寵為了什麼利益?還不是盼望早日誕下皇子,沒準還能爭一爭太子之位,唐玄宗早年按照個人喜好定下了太子的人選,其實,就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皇家確定繼承人的原則順序,基本是“立嫡”、“立長”、“立賢”、“立愛”,唐玄宗那時無嫡子,於是,直接就跳到“立愛”,受寵的武惠妃能沒有想法麼?不過,若是隻是她一人吹枕邊風,這事也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這時的唐玄宗其實已經變了。
勤政時的唐玄宗用了不少賢臣,朝政清明,君臣關係也融洽。但是,總會有小人想盡辦法接近權力中心,比如:李林甫,他剛開始時是黃門侍郎,密切關注後宮的風向,得知趙麗妃失寵後,太子也不得皇帝的厚愛,於是,就做出了決定,他開始接近武惠妃,當然,也是舉着為李瑁效力的大旗。
武惠妃於是開始在唐玄宗耳邊各種説李林甫的好,李林甫的官路一下子開闊了,居然做到了宰相。想想唐玄宗的用人之道,他後來只憑個人喜惡,完全不看能力,這樣才會讓小人得勢。李林甫哪有什麼才,只會嘴上功夫,於是,他就要擠掉同為宰相的張九齡和裴耀卿。
李林甫密切關注着張裴二人的一舉一動,就想找個機會將這二人扳倒,唐玄宗在這一點上很是配合。開元二十四年十月,唐玄宗到東都洛陽巡遊結束,就想立馬回到長安,張裴二相認為此舉不妥,這時,正值值農忙時節,皇帝這時回長安,沿途官員肯定要接待,不但會增加負擔,還會影響農忙。
於是,張裴二相就建議皇帝再晚幾個月回長安。李林甫這時留了個心眼,故意以腳疼為藉口落在了後面,然後,開始拍馬屁,他就説:“洛陽和長安都是皇家的,皇帝想回長安還要等時間嗎?既然現在是農忙時間,那就乾脆免去途徑地方的租賦好了。”
唐玄宗一聽大喜,這君臣二人哪裏還顧國家大事,只想着自己的得失了。
所以説,唐玄宗一日之內殺了自己三個兒子,自然和李林甫有關係。由於,李林甫時不時打小報告,唐玄宗越發不喜歡正直的張裴二人,二人最後終於被李林甫擠走了。而李林甫推薦的人都得了高官,這時的朝堂,還有誰再敢説真話?
而此時後宮也不太平,武惠妃加緊了廢太子的節奏,她和其女婿楊洄就密謀要除去太子等三人。太子等人對武惠妃的專寵很有怨言,不免就在人前説了幾句,這恰恰就被楊洄得知了。於是,武惠妃就大做文章,在皇帝那做出委屈狀,説:“太子拉幫結派要害我和李瑁。”
唐玄宗當年能上位,也是靠的“團隊”的力量,所以,他很是忌諱這一點,於是,就想廢太子。不過,那時張九齡還在位,這事就被“攔下”了,但是,唐玄宗心中的疙瘩一直都在。等張九齡罷相後,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就被廢為“庶人”,罪名“異謀”,就關在了宮中的東城。
這三位皇子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啊,他們身後的孃家人就開始打點內侍,想看看能不能救出他們。武惠妃的女婿可是盯着這些人呢,皇帝很快就知道這事,唐玄宗覺得這件事情挺嚴重,就連夜召開御前大會,想拿出個辦法。而李林甫卻很乖巧,他來了一句:“這是皇帝的家務事,我不方便干預。”
之後,這個唐玄宗倒是乾脆,直接賜死了這三位皇子。唐玄宗是覺得自己的位置有了威脅麼?他只是想讓所有的人都要聽他的話,他覺得他自己的決定就是正確的,至於兒子麼,他又不是隻有這三個。只是到頭來,李瑁也沒當上那皇帝,倒是唐玄宗被安祿山打的逃到了四川。
這樣的皇帝,當然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個人想法凌駕於國家之上,最後,只會狼狽東躲西藏......
參考資料:
【《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