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流行的桃花妝,最初並不是用外來的胭脂

關於粉妝,最初只有兩類,一種是使用米作為原材料製成的妝粉,所以粉,從“米”聲“分”。《釋名·釋首飾》:“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指的是一種通過將米打磨加研碎再經過一系列加工步驟製成的妝粉。米,色潔白,傅面能使臉白皙。

還有一種就是鉛粉,將鉛錫等一系列化學物質作為原材料,並且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所得的粉即是鉛粉,用以塗抹妝扮臉頰,使之呈現光亮潔白,唐顏師古注“粉謂鉛粉及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潔也。”

唐代最流行的桃花妝,最初並不是用外來的胭脂

可見漢唐時期,粉妝的主要成分依然是這兩種,同時粉妝顏色為素白,用後能使臉部白淨無瑕。

而紅妝,多指古代婦女塗抹的一種妝容,一般在妝粉的基礎上再覆蓋上一層胭脂,“傅粉貴重重,施朱憐冉冉。”

還有另一種紅妝的方式,是事先將胭脂和粉調勻後再塗抹,一氣呵成,這種事先調和的妝粉稱為檀粉。這種檀粉施展出來的檀粉妝,多用於中老年人的妝容。

然而,世人皆以為紅妝的固有材料是胭脂,但是相較於輕粉,胭脂卻是比較油膩,顏師古注“脂,謂面脂及唇脂,皆以柔膩,理也。”然而胭脂輕柔且膩,與粉質的茹連,並不好控制,過量的胭脂,會致使粉質呈凝固狀,無法輕易勻開進行塗抹,過量的素粉,會使紅妝呈現乾巴巴的狀態,顯色度降低。

唐代最流行的桃花妝,最初並不是用外來的胭脂

那麼,均勻的紅妝到底是依附什麼材料呢?原來在唐朝同時流行着另一樣擁有“紅妝”的“粉妝”,但材料卻並非胭脂。

桃花粉,顧名思義,應是一種呈現桃色的粉妝,並不僅僅是素白的米粉或者鉛粉。盛唐時候《外台秘要》裏面曾經記載的一個方子“鹿角桃花粉”的方法:

取角,三四寸截之,乃向炊灶底燒一遍。去中心虛惡者,併除黑皮,訖,搗作末,以絹篩下,水和。帛練四五重,置角末於中,絞作團,大小任意。於炭火中熟燒,即將出火,令冷。又搗碎作末,還以水和,更以帛練四五重,絞作團。如此四五遍燒、搗碎,皆用水和。己後更三遍,用牛乳和,燒、搗一依前法。更搗碎,於瓷器中用玉錘研作末。將和桃花粉,佳。

唐代最流行的桃花妝,最初並不是用外來的胭脂

這裏把鹿角按照3-4寸的比例截取,反覆以火燒,令鹿角中的雜質惡臭去之並且剝落外面的黑皮,將燒軟的鹿角搗成粉末,用絹過濾,加水調和成泥,用生絹重重包起來,用力捏成團,再把這個鹿角團再投進火中燒,放涼,又搗碎,再用水調和,反反覆覆經過4-_5遍後,改用牛奶調和,再進行三次的燒搗,這就是作為製作桃花粉的原料鹿角粉,這裏一改前面的用米粉或者鉛粉做成的原材料,桃花粉需要用到的卻是鹿角粉。

桃花粉方:光明砂、雄黃、燻黃、真硃末、鷹糞、珊瑚、雲母粉、麝香(當門子)、鹿角粉(無問多少,各等分)。右九味研,以細為佳,就中鹿角粉多少許,無妨。將光明砂、雄黃、燻黃、珍珠末、鷹糞、珊瑚、雲母粉、廖香都研成細細的粉末,越細越好,再和先前己經制好備用的鹿角粉摻合到一起,就得到了“桃花粉”。

粉中摻有光明砂,即硃砂,硃砂,色紅,是胭脂還未廣泛入主中原時候,女性紅妝的必備材料,這裏的桃花粉是己經制好成為了一種粉妝的備用物,色呈桃粉色。

唐代最流行的桃花妝,最初並不是用外來的胭脂

桃花妝的特點,色淺而豔,呈桃紅色者,即施妝,使面部呈現緋桃色之感,那麼亦即不能過紅豔,也不能過淡,那麼如何控制得當?因為歷來桃花妝的施行方法,縱觀古籍,皆認為桃花妝的施妝方法是以先敷粉,再傅以胭脂,調和,塗抹的淡的即稱桃花妝,而先施胭脂,再用粉罩之,就是飛霞妝。

但無論是《妝台記》還是《中華古今注》等,裏面的記載都並沒有對材料的具體做法有詳細的説明。細細研讀古籍,均認為若施朱呈淡者,就是桃花妝,濃者即是酒暈妝。

其對桃花妝的定義未免有失偏頗,濃淡是沒有一條明確界限的,因為飛霞妝的定義是薄薄施朱,以素粉罩之,呈現白裏透紅之感,可得知,飛霞妝亦是一種粉妝,有可能比之酒暈妝更為暈淡。

唐代最流行的桃花妝,最初並不是用外來的胭脂

但是如何區分桃花妝和飛霞妝呢?通過上面盛唐時期外台秘要記載的桃花粉的製作工藝,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桃花妝並不是簡單的施行素粉胭脂即可,而是有一種專門為之打造的桃花粉。

當我們發現桃花粉的製作工藝後,和檀粉的原理一樣,檀粉,是先將胭脂及鉛粉二物調勻後塗抹於臉頰,因為己經經過調和,己變成檀紅,即粉紅。

檀粉和桃花粉的製作原理雖然一樣,但是檀粉是適用於中老年女性,桃花粉是適用於年輕女性,所以檀粉會稍顯黯淡端莊。桃花粉還與飛霞妝區別開來,同時也不同於酒暈妝,這正是桃花妝的真正面目。

撰稿/天心【讀史品生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6 字。

轉載請註明: 唐代最流行的桃花妝,最初並不是用外來的胭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