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的吶喊,是為當代教育者敲響的警鐘!

人生,長長短短,起起伏伏,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有些有答卷,有分數;有些沒有答卷,卻隱藏了分數。為父為母為師的你,我們都見證着孩子們的點滴成長,我們都希望瞭解孩子,做好教育。那此刻,請傾聽來自“後浪”的吶喊吧!

從出生開始,當你學會翻滾,學會坐立,學會爬行,學會走路,學會跑跳的時候,小小的身體爆發出大大的能量,突破着這個世界對初來乍到者的考核。

再後來,你上了幼兒園,每一次手工,講故事,表演節目都是對你的又一場考試,你的開朗,你的害羞,早已有人為你打了分。

進入小學,開始了你人生中一段可以看到分數的考試生涯,揹着沉重的書包,再也沒有了發新書,買新文具的喜悦,有的只是對分數的擔憂。你經歷着校內校外的各種小考、大考,直至大學畢業。

解放了吧!不,人生似乎才剛剛開始。開始求職,遇到了面試;開始工作,一次次的失誤讓自己的分數大減;開始學車,遇到了過不去的科三;開始戀愛,拿到了一張未知的答卷;開始婚姻,用心回答着家庭的問卷;開始養育孩子,重啓了一份教育的答卷。而孩子,又將收到屬於自己的答卷,開始回答着......

在漫長的考試生涯中,尤記得小學那段時光的考試,讓人深思。希望通過反思這一段考試時光,對自己遇到的問題加以分析,也提供給新一代做教育的我們一些細節的建議。小學的你經歷過轉學嗎?在轉學這段考試中你表現如何?

二年級,我們搬家了,從鄉里到市裏,同時,我也迎來了新的學校。帶着一份緊張的心情走進了學校,走進了班級,學生們在進行着開學的大掃除。在老師還沒進來時,我就尷尬的不知道坐在哪裏,手足無措。站了許久,老師來了,讓我坐在了第一排的位置,我靜靜坐下來。過了一會兒,一個男生坐在了我旁邊,看了我一眼,“你就是新來的啊?怎麼坐我旁邊?”膽小害羞的我弱弱地説:“老師讓我坐這兒的。”上課了,老師先讓新來的我向大家做自我介紹,心跳加速的我簡直結巴到忘記自己的名字老師要大家拿起寒假作業準備講解,我拿出自己的作業看了許久才發現不一樣,這還是我之前鄉里學校的那份作業,我又呆住了。隔一會兒,同桌看到後,讓我一起看他的作業,我才緩解了些許。

放學後,回家路上,有幾個女生和我一起,在她們主動和我聊天之後,我終於鼓起勇氣問道:“你們會説普通話嗎?”“會啊!”“那你們可以教教我嗎?”我低聲問道。“當然可以啦!我們是好朋友!”這一幕的温暖讓我記憶猶新。

雖然,多年後,我才發現,我當時用着流利的普通話和她們交談,卻讓她們叫我普通話,因為我把市裏的普通話當成了英語。

這是轉學第一天發生的故事,從開始的完全不適應到很快有了朋友,適應了校園生活,感覺這份轉學考試的答卷才算及格。

那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有什麼啓示嗎?

首先,當班級裏有新轉學來的孩子時,老師最好提前和家長做好溝通,或者可以去家裏見見學生,簡單做個介紹,這樣的相識方式有助於孩子更快地對新班級建立信任感。在以上這場轉學裏,教師發揮的作用是極低的,至少當時的我沒有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只是簡單走了流程。

第二,作為學校教育者和班級管理者,老師要提前向本班級的學生們説明新生情況,鼓勵學生們友好對待新來的同學,幫助新同學更好地適應新環境。以上案例中,老師是沒有做任何鋪墊的,新同學就像一個完全的陌生人一樣,突然出現在這裏。慶幸的是,有一羣純粹而又好的小女生讓她找到了存在感。

第三,對於新同學,老師要做一個較為長期的觀察,對於新同學性格的瞭解,行為的表現等做好記錄,有針對性地與孩子交流,鼓勵,同時尋求家長的配合,一起幫助孩子疏導緊張情緒。

第四,作為家長,一定要在家和孩子進行溝通,尤其是性格偏內向,適應力較差的孩子,家長更應早些帶孩子去看看學校,認識老師,講述有意思的事兒,讓孩子對新學校有所期待!同時讀一些相關的故事,在故事中讓孩子共情,找到解決焦慮的辦法。

説嚴重一些,如果一個細節沒做好,如果孩子承受力就很差,那在轉學這場考試中,孩子可能會很受打擊,不敢説話,不敢與他人交談,變得自卑,甚至會對周圍產生仇視的心理!

所以,轉學這場考試告訴我們,考試不只是孩子自己要完成的,家長和老師同樣要參與進來,幫助孩子疏解情緒,適應新生活,培養良好的性格與健康的心理,讓孩子順利通過這場人生的“小考”!三年級以後的你,還像一二年級那樣總是一百分嗎?一二年級的我們,考試常常雙百,甚至覺得學習的知識太過簡單,似乎和學前班的知識差不多。步入三年級之後,一切不太一樣了,科目越來越多,還加了從未接觸過的英語,就連最為優秀的數學此刻卻在應用題的映射下黯然失色。再也沒有了雙百,只有受到的數不盡的被迫反思。語文的閲讀理解也似乎越來越難,該怎麼辦?這場升入三年級之後的考試,我為什麼越來越“差”了?

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又有什麼啓示呢?

首先,我們往往發現一二年級成績好的學生進入三年級後,似乎不再有優勢。這可能是超前學習的結果,有些家長在讓孩子上學前班時就已經接觸了大量的相關知識,而最直接的就是體現在了雙百的分數上。三年級後,這種優勢不再,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跟上,導致成績下滑。

第二,一二年級的孩子在自己什麼都會的時候,會導致上課覺得內容簡單,而不認真聽講,養成了壞的學習習慣,在一個全新的三年級來臨時,這種延續的壞習慣也跟隨而來,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第三,家長老師忽視了對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思考能力的培養。除了上課,非班主任的老師與孩子們會接觸的很少,而老師也缺乏對學生的瞭解,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及時給予建議。

第四,應用題,閲讀理解讓孩子們失分。説明對於文章的主題把握得不夠清晰,同時理解能力差和空間想象力差,習慣了死記硬背的知識,沒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孩子,老師一定要在講解的時候更加直觀一點,不要過於抽象,讓他們在模擬的情境中理解問題,從而幫助解題。

第五,作為家長,不要認為學習就是完成作業。多帶孩子去大自然感受生活,去開闊視野,這些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另外,加強孩子的課外閲讀,同時建立親子互動討論模式,在不斷的討論中,讓孩子找出故事的主題,並能複述出來,提升語言表達力及邏輯思維。

第六,若你的孩子剛入小學,那請你就一直伴隨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個性的學習能力與思維方式。不要執着於是否雙百,幫助孩子及早的預防和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若等到三年級後才發現不對勁,再重新培養難度係數已然升高了!

所以,升入三年級迎來的成績下滑告訴我們,要及早的培養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凡事多問個為什麼,讓孩子在不斷探索發現中尋求知識的樂趣,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沒有發現早預防,發現後更要及時關注,改變策略,再一次耐心地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這場凸顯思維與能力的考試!不求雙百,但求改變!小學畢業後,你有參加過私立學校的入學選拔考試嗎?

小學畢業後,本能順利進入片區內的初中上學,爸媽卻要求我去多個私立學校進行考試,檢驗一下自己,在他們眼裏,我學的還行,應該沒問題。然而,當考卷入手時,我懵了,這些題似乎天天見,卻從未注意到。例如:鼓樓的四個方向的標題分別是什麼?鼓樓,實在我們市中心的一座建築物,我常常從它面前路過,卻從未看過上面還有字。我當時覺得這種題嚴重超綱,與課本一點關係都沒有。成績公佈出來時,自然也令父母大跌眼鏡!就聽我在一旁抱怨着題太難了。

一場特別的考試,發現了我學習中致命的缺陷部分,你看到了嗎?

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又有什麼啓示呢?

首先,死讀書,讀死書的概念在以上案例中的“我”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似乎沒有接觸過課本以外的知識,而我們的教育中也只是對課本的教授,缺乏着這樣多元化的教育。

第二,要教育孩子做一個有心人。每天穿梭於這城市之中,要善於用眼睛去發現這個世界的微妙,要善於用手去觸摸這個世界,要敢於用嘴去一下好個世界交談。我們的教育不能只是淺淺的知識,還要有孩子們發現的知識,可以帶到課堂裏來一起討論。

第三,貫穿始終的還是要堅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寧願多留兩分鐘讓孩子思考,也不要着急地告知答案,自己探索的,自己思考的才能內化吸收的更好。

第四,作為家長,也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唯成績論,孩子成績好,不代表其他能力強,你要做的是培養他的興趣,讓他熱愛這個世界,才會去關心這個世界,才會與這個世界共同成長!

第五,帶孩子多實踐,多旅行,讓孩子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導者。提前和孩子一起做好攻略,在途中自會喚起他了解到的東西,將理論和現實結合,不就是這樣嗎?帶着問題,帶着思考去旅行,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多交談討論,多閲讀,不要讓他們今後遇到美景只會用美來形容了。長江後浪推前浪,願後浪越來越優秀!

所以,一次不一樣的考卷之旅告訴我們,多帶孩子閲讀,多帶孩子觀察,多與孩子討論,不侷限於書本,讓他們永遠保持好奇,讓他們能夠經歷今後的人生考試時能應對自如,這才是教育要做的事情。

人生太多場考試,你考到哪裏了?你給自己的每一場考試打幾分?你希望下一場考試你獲得什麼?

考試帶給我們的除了分數,更是人生的啓迪。希望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反思自己,希望作為家長的我們反思自己,我們是不是要改變些什麼了?

我是小刺蝟的馬鈴薯,但願對您有所啓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66 字。

轉載請註明: “後浪”的吶喊,是為當代教育者敲響的警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