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看點隨着時代的進步,“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對家庭優渥的學子們失去吸引。要應對充滿挑戰的未來,激發孩子內驅力成為關鍵一步。內驅力為何重要,又該如何培養?為此,外灘君採訪了“天津惠靈頓學校”校長JulianJeffrey與副校長楊洋,看看老牌名校“英國惠靈頓公學”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海外合作學校,是如何激發並培養孩子內驅力的。文末,兩位校長也分享了家長幫助培養孩子內驅力的方法。

“知識改變命運。”當現在的爹媽還是孩子的時候,這口老牌雞湯灌溉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求學夢。

同樣的配方,擱今天的孩子面前,多半隻會看到一張驚愕中帶着困惑的臉:“我爸生意做得這麼好,為什麼要改變我們家的命運?”

當“人間不值得”被年輕人奉為圭臬,“躺平任嘲”漸成時代精神,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從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家庭條件的優渥,竟也成了一種內憂。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天津惠靈頓年度音樂劇

放眼外部,新世界高歌猛進而來,孩子們面對的機會與挑戰,也早跟爸媽們讀書的年代不可同日而語。

一個缺乏內驅力的孩子,不僅對當下的學習興致缺缺,更會在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無所適從——這是外患。

內外交加的緊迫訴求之下,內驅力,幾乎是所有教育者和盼孩子成才的父母們都繞不過的痛點。

缺乏or擁有內驅力的孩子差別在哪裏?

內驅力為什麼如此重要?

內驅力可以解構成哪些關鍵能力以逐個攻破?

學校/家庭怎樣培養出一個具備內驅力的孩子?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天津惠靈頓校園

最近,外灘君聽到了幾個學生的小故事,從疫情下如何自處,到找到自己真正的志趣所在,他們身上那種篤定而淡然的氣質深深打動着外灘君。

而他們的另一個共同點,便是都來自天津惠靈頓學校,作為英國惠靈頓公學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海外合作學校,天津惠靈頓是如何落地中國,並培養出真正具備內驅力的孩子的?

就這個話題,外灘君與天津惠靈頓學校校長Julian Jeffrey先生和副校長楊洋女士好好聊了聊。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Julian Jeffrey楊洋

冰面之下

學術成功與人生幸福的地基

3月13日,紐約市正式宣佈進入“抗疫緊急狀態”。Dawn的媽媽一邊飛速瀏覽家長羣裏搶機票的動態,一邊憂心着在美國Parsons就讀的女兒。

和身邊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慌亂和恐懼的朋友家孩子相比,女兒鎮定的態度、有條不紊的行動讓Dawn的媽媽覺得又驚又喜。

孩子發來消息説,已經成功搬離了學校,暫住在美國同學家裏,很安全。發來的照片裏,女兒一如既往明媚地笑着。

Dawn的媽媽把跟女兒的對話截屏給楊校長看,並感嘆道,“孩子走出去後,我們越來越發現,從惠靈頓出去的孩子真的很不一樣。”

Dawn在疫情中表現出的樂觀積極,或許正是作為一項冰面之下的內在品質,內驅力正在逐漸顯現:不僅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還知道怎樣將這種正能量傳遞給身邊的人。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天津惠靈頓夏日嘉年華

“在多變的世界環境中,我們怎麼能夠幫助孩子能夠從容應對,不致迷失,這是我們很看重的一點。一個孩子追求幸福,或尋求世俗成功,或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無論他的人生目標是什麼,這是一個根基。”楊校長説。

Julian校長也補充説,“在西方教育思想中,內驅力被認為是學術成功的最有力的標誌之一。”

同時,Julian校長也客觀地分析説,“通過老師的教學釋放孩子的全部潛能並實現其自我驅動,是一種非常鼓舞人心的想法,卻也是非常艱難的。這往往需要一個偉大的老師的關心、洞察和技能來引導。”

培養路徑

自我價值與使命感的內外兼修

讓我們先看一個同樣發生在惠靈頓的故事,主角是一度叛逆、迷失的男生Jack。

Jack的父母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幾乎全天侯的工作讓父母跟Jack很少交流。Jack媽媽生完他第6天就復工了,一路以來也很少能抽出時間陪孩子。

雖然Jack媽媽對此非常遺憾,但這種溝通的缺位,還是讓Jack在父母提出希望他以後能夠繼續家裏的事業時,想都沒想就斷然拒絕了,“我就不要按照你們的想法走,我以後當個歷史老師就好了。”

後來,Jack卻令人意外地選擇了商科,而且,人也變得更外向,做活動、演話劇、學畫畫,完全沒有了之前的迷茫。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Jack參加天津惠靈頓中文話劇活動

別急。這可無關妥協、屈服、個性泯滅,反而正是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滋養下,一種自我認知的覺醒。

轉折點分別是發生在學校和家裏的一件小事。

一次是在學校,Jack想為自己就讀初中的學弟學妹們辦一個“國際學校生活一日體驗”的活動。成立了專門的項目小組後,要籌款、租車、安排午飯、跟學校談判等等。

楊校長回憶,“他是最會談判的那一個,一邊説這樣的活動對學校宣傳有好處,一邊又為時間安排上的一些疏漏跟我道歉。當下我就覺得,自己義不容辭要幫他們。”

活動結束後,Jack興奮地跟媽媽説,“我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兒!”

後來,Jack媽媽還告訴楊校長,Jack説沒想到校長居然這麼重視他們,還幫他跟外教老師協調安排學弟學妹旁聽。

Jack參加學校國際大學展

另一次是在家裏,Jack無意間聽到父母在討論公司合夥人調整,然後很着急地詢問,“會波及到員工嗎?會裁員嗎?”

媽媽先是意外,要知道這可是孩子第一次關心起公司的事兒。緊接着,切入專業模式趁熱打鐵來了一番商業啓蒙,跟孩子解釋了公司是怎樣作為一個體系運轉的。

Jack後來跟媽媽説,他覺得保障員工們的工作,是公司管理者的責任。

這個故事,正是一個激發學生內驅力的典型案例。

內驅力從哪兒來?

一是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需求,即“我想要做什麼”;

二是使命感,即“世界需要我做什麼”。

在Jack的故事裏,他想讓母校的學弟學妹們也見識、體驗一下國際學校的生活,這種“自我意識”的實現還得到了來自老師、校長的肯定和支持;他也能理解那些被寄付在自己身上的責任,擁有更多的財富,意味着要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而這兩者的開啓,與貫穿在天津惠靈頓的課程體系和育人模式中最顯著的兩大特點正好是完全切合的。

1. 超豐富體驗,尊重個性發展

美國研究心理學家Carroll Izar研究表明,不管人們是想了解一些新奇的東西,還是加深某方面的瞭解,興趣都能激發他們參與的內在動機。

Julian校長建議,當孩子表現出這種興趣,成年人要放下他們以投入、希望和抱負為出發點的想法,而是積極鼓勵他們去創造豐富的人生體驗。

在天津惠靈頓,這種尊重是無處不在的。學生向老師們推薦他們的義賣商品,老師們就會認真地聽學生介紹、買單;像Jack這樣自主的學生活動,只要方案靠譜合理,校領導也會幫忙積極配合。

不過,進一步的問題是,會不會有很多孩子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呢?“當然會。”楊校長笑着解釋,“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們‘忙’起來,在豐富的學術體驗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UCLA教授、神經學家Judy Willis博士在研究中寫道,學生的內驅力本質上是一種內在滿足感,而非外界獎勵,具體表現為自身投入的努力、選擇專注和結果的有效性等等。而激發這種內驅力最首要的有效方式便是廣泛的嘗試,從中挖掘學生的興趣、個性特質。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天津惠靈頓運動會

天津惠靈頓最早是一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後來陸續開設了國際課程中心和雙語幼兒園。其中,國際課程中心專門為中國學生提供三年全日制純正的英國高中A-Level課程。

熟悉國際課程的讀者朋友們可能知道,A-Level課程最後考試申請學校只要3科就好了,論起來這個設置比起咱們國內的高考還要“窄”。

但往前推,就能看出課程設計的深意:

十二年級可以專注攻克3門考試科目,

十一年級至少要修4門,

而十年級又直接翻了一番要修8門。

這樣,一個小“金字塔型”的課程框架已經出來了,再算上初中必修10門、小學沒有教材的設置,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大“金字塔型”課程。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天津惠靈頓課堂

楊校長告訴外灘君,沒有教材的小學部,其課程豐富度令人驚歎。

有一門叫Inquiry的課程,從各種自然災害講到火山,火山中間又涉及到氣、液、固三態的轉化,然後以這個知識點為原理,孩子們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奶昔、巧克力;

下一個單元探討城市。以“假如我是市長”為題,孩子們要自己設計一個城市,要考慮它的地理位置、面積大小、人口比例,像醫院、學校這樣的基礎設施怎麼安排更合理;

“這些課涉及到的問題幾乎涵蓋到真實世界中的方方面面,不要求孩子們做得多深,但一定要接觸過。”楊校長介紹説,“要讓孩子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就要先讓他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隨着年紀的增長,面再慢慢收窄,並增加其深度。舍掉哪些,留下哪些,就是學生摸索自己興趣和特長的過程,也正是學生內驅力形成的關鍵。

“愛表演,可以參加音樂劇、話劇表演;喜歡物理化學,我們的理科實驗都非常有趣;喜歡藝術,我們的D&T課程也一定會給孩子盡情發揮的空間。”楊校長笑着説。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D&T設計與技術課

2. 社會責任意識的具體培養

天津惠靈頓另一個顯著特質,便是其對學生“使命感”的培養。而使命感這件事,正像是一所學校的基因般嵌在天津惠靈頓的發展中。

小科普:

英國惠靈頓公學,在1859年由維多利亞女王為紀念曾兩度任英國首相的惠靈頓公爵而建立,最初的創建就是為了讓一戰中陣亡士兵的遺孤接受良好的教育,這個創立背景天然的就讓惠靈頓公學帶着一種廣泛的社會責任感。

具體到學校的執行層面,有學校一年三次的大型義賣。學生們可以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體驗這種社會的“需要感”。

每年的圖書日,是學校少有的可以不穿校服的日子。根據學校的要求,每個孩子可以裝扮成書中的人物,體驗書中角色的一天,最終的活動匯款會捐給非洲兒童基金會,給非洲的孩子們買圖書。

“這一天學校裏可能有十幾個哈利波特,十幾個Elsa......大家都很歡樂,小小的善舉也都在不經意間完成了。”楊校長介紹説。

這不僅關乎品性,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培養。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天津惠靈頓聖誕慈善市集

給學生提供獎學金,學生畢業有所成就以後,成立校友基金再捐助學校,又成為對下一代學生的資助。

這種在很多世界知名高校形成的良性循環,惠靈頓選擇從小事做起滲透進孩子們的價值觀培養中,“世界因我而有何不同”這個宏大的命題被拆解成更具體的場景:取之社會,回饋社會。

2019/2020年度,天津惠靈頓國際課程中心在原有的學術、藝術和體育各專項獎學金基礎上,還重磅推出了“惠靈頓叔蘋獎學金”,為中國初三年級應屆畢業生提供高中就讀期間全額學費,及住宿費、校服費、餐費等在校費用,每名學生的獎學金總額將超過100萬元。

惠靈頓創始人、理事長喬英女士在求學時曾受益於叔蘋獎學金,如今,又將這個在中國傳承了80年之久的獎學金工程帶到惠靈頓旗下學校,這正是一種“得諸社會,還諸社會”的傳承。

這項專為中國工薪家庭品學兼優的學生特別設立的獎學金,希望幫助這些家庭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最優秀的國際化教育,成為具有國際視野併為中國社會做出貢獻的中堅力量。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天津惠靈頓獎學金簡介

補充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內驅力培養

然而,誠如Julian校長所説,僅靠學校來完成激發孩子內驅力還是遠遠不夠的,而家庭教育,正是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最重要的一個教育場景。

那麼,家長朋友們又該怎樣激發自家孩子呢?Julian校長和楊校長也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給出了一些建議。

1. 尊重孩子喜好,積極擴大涉獵面

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讓內驅力的激發事半功倍。

但學校本身作為一個機構,還是會有侷限,所以父母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在學校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孩子的涉獵面,並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才能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

楊校長建議,“讀書、旅遊;樂器、體育,什麼都好,我鼓勵孩子們都能多嘗試。

你看國外名校對中國學生最普遍的不滿,就是not interesting。為什麼?因為在文書中他們也説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媽安排的?老師建議的?但如果是自己喜歡的,就會有很多話説。所以,多嘗試多體驗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天津惠靈頓藝術課堂

2. 廣中求精,發展有所成就的特長

當然,愛好廣泛並不能成為內驅力的充分條件。

就像天津惠靈頓金字塔型的課程設計一樣,家長也同樣要經歷一個幫孩子從很多個“嘗試”中找到幾個“喜歡”,再努力發展出一兩個“擅長”。

不過,褪去“新手光環”,這肯定是個比較痛苦的過程,而且孩子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所以這個階段也非常需要父母的引導。

“比如一個孩子是彈鋼琴的,先是自己彈着玩兒,後來可以在家庭聚會中表演,再練練能不能在學校表演呢?再努努力可不可以在更大的舞台表演呢?”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天津惠靈頓校園合唱團

3. 有效溝通,家長要少説多聽

而來自英國的Julian校長則看到了非常關鍵的溝通問題。

在中國,Julian發現青少年不太願意跟成年人表達,尤其是他們的父母。“父母總是對孩子雄心勃勃,而孩子不是總能理解父母的想法,不情不願。”

在Julian看來,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與孩子溝通。因為青春期特有的敏感和叛逆,有效溝通的確很難,“父母的關鍵是少説多聽,我希望我們的孩子表達得更多,表達得越多,思考得越多,自我覺知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天津惠靈頓國際大學展

當採訪結束,外灘君切身感受到家長們對於學校的認可,也同樣被楊校長轉述這些家校對話時興奮、驕傲的語氣所感染。

誠如Julian校長所説,培養出一個具備內驅力的孩子絕非易事,但天津惠靈頓的孩子們卻用實際行動證明着,這種寶藏教育的發生。

查看下方海報,更多瞭解天津惠靈頓

關注外灘教育

閲讀3500+篇優質文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314 字。

轉載請註明: 當知識不必改變命運,我們的孩子要為何而求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