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時候,對原建制進行了充實和壓縮,基本上是紅軍“軍長”當“旅長”、師長當“團長”,所以歷任紅78師副師長、師長的韓先楚,改任徐海東第344旅688團副團長,這是稍微偏低的職務。八路軍當時有三師六旅12個番號團,加上總部特務團、各師的教導團(獨立團)共計16個主力團。
也就是説,韓先楚在1937年甚至都未進入16個團長名單,按照55年授銜的普遍標準,這批最早的八路軍團長才是中將或者上將軍銜,比如陳錫聯、宋時輪、李天佑等等,而副團長後來居上成為開國上將的,只有韓先楚和楊勇二人,充分説明了他的大器晚成,主要是在解放戰爭和保家衞國戰爭中的出色表現,確實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徐海東的紅25軍是最早進行長征的隊伍,從鄂豫皖根據地出發時約有3000餘人,部隊有三個團的建制,韓先楚只是一名營長,應該説起點不高。在紅25軍最激烈最危急的“獨樹鎮戰鬥”中,營長韓先楚臨危不懼指揮若定,可算是一戰成名,但是畢竟職務很低,只是在紅25軍內部成為首長比較重視的“戰將”,在整個紅軍隊伍中,跟紅一、紅四方面軍的眾多名將比較起來,仍然是不顯山不露水。
抗日戰爭初期,韓先楚一度晉升較快,1939年在徐海東病情加劇後,曾經代理過344旅旅長,1940年轉任新3旅旅長兼冀魯豫軍區第3軍分區司令員,但是1941年3月突然奉調返回延安,入職抗日軍政大學軍事學院高幹班,從此離開了抗日戰場。應該是為了加強理論學習,成為重點培養的高級將領,至於行情如何,“咱也不敢説咱也不敢問吶”。
正是因為離開戰場四年多,因此在日本投降後,韓先楚率抗日軍政大學學員一大隊到達東北之初,僅僅擔任了南滿軍區第四縱隊副司令員,但是很快顯露出強悍的戰鬥作風,新開嶺戰鬥全殲國軍精鋭第52軍25師,這可是關麟徵的起家部隊,此役僅彈藥繳獲就超過100萬發,一舉扭轉南滿地區的不利形勢,有利配合了北滿地區東野主力的休整和作戰。
從此韓先楚的軍事生涯進入快車道,1947年9月調任東野第三縱隊司令員。到任的第三天,就率部參加東北戰場上的秋季攻勢。三縱特別善於機動作戰,威遠堡戰役中曾經奔襲120公里,一舉打掉敵116師,冬季攻勢中又在運動中殲滅陳誠組建的新編第五軍20000餘人,俘中將軍長陳林達,創造了東北野戰軍全殲敵人一個整軍的記錄。
第三縱隊成為東野王牌部隊,在東北戰場上的縱橫馳騁,韓先楚及其麾下部隊讓敵人聞風喪膽,第一個稱其為“旋風縱隊”的其實是廖耀湘,從此在東北指揮的幾任國民黨軍指揮官,竟然都稱韓先楚為“旋風司令”,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在離職時恨恨地説:最難對付的是韓先楚的“旋風部隊”。
遼瀋戰役中,錦州外圍的義縣攻堅戰是比較重要的一次戰役,韓先楚同時指揮三縱全部、二從一個師和炮兵縱隊主力,其實這已經是個兵團司令的角色了,錦州戰役中再任一個方向上的攻城總指揮。遼西圍殲戰活捉廖耀湘的也是三縱的部隊,平津戰役後四野整編,韓先楚出任第十二兵團第二副司令員兼第40軍軍長,是四野南下的先遣兵團主力(第40軍和第43軍)。
解放武漢,直取中南,廣西戰役全殲白崇禧桂系主力後,第40軍和第43軍已經殺到廣東沿海,根據野司命令,第40軍轉隸第15兵團指揮籌劃解放海南島。在金門失利的陰影下,前線實際指揮員韓先楚不受影響,堅決力主儘快發起海南島戰役,並終於在1950年5月勝利解放我國第二大島,功莫大焉。
1950年秋,韓先楚北上出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19兵團司令員,參與指揮了前四次進攻戰役,可謂是轉戰南北。第二次戰役中,韓先楚親自坐鎮之前沒有打好的第38軍前指,為38軍打好第二次戰役並贏得“萬歲軍”的稱號,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55年授上將軍線,1957年出任福州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在四野的12個縱隊司令員中,最是善打“神仙仗”,戰功和職務也絕對是一枝獨秀。
有人曾經問名將許世友,在新中國眾多將領中,你最欽佩的是誰?許世友道:韓先楚。再問為什麼,回答是:他有勇有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