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下冊開始接觸牛頓第一定律,相信我們很多同學能夠把它背下來,但是在應用這個知識點這一塊,顯得很是生疏。這個知識點如果只是在初中學也就好了,可是到了高中還要學它。這就讓人有點難過了,不過這個知識點要理解也很簡單。我們只要抓住這3個點,這個定理是怎麼發展過來的?它講了什麼?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個知識點?
牛頓第一定的發展過程。它是建立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之上,推理而來的一個定律。關於這條定理形成有3個關鍵的人物分別是伽利略、笛卡爾、牛頓。他們分別做了什麼樣的貢獻呢?
伽利略
伽利略通過斜面小車的實驗,得到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它的速度將不會減慢,這時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因他在這個實驗中發現這樣一個規律,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小,它速度減小的越慢,運動的時間越長。所以他就推測假如沒有阻力的話,那麼小車就能保持原來的速度一直運動下去。
笛卡爾
笛卡爾的推論,法國的科學家笛卡爾他對伽利略的結論進行了補充,也就是完善了這個知識點。他提出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不僅速度大小不會改變,而且運動的方向也不會發生改變的,它將保持原來的方向勻速運動下去。
牛頓
到了牛頓這裏,他就對前人的結論進行了一個總結。他提出: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個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理)
我們可以看到前面的人雖然研究是對的,但他們研究的重點在運動着的物理,沒有考慮靜止的物體。而牛頓把靜止也考慮進去了。
到了這時候我們就要思考,那麼我們要怎樣用這個知識點呢?
因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存在不受力的作用的物體。那麼是不是意味着這個結論就沒什麼用呢?當然是有用了,這也是我們在學習這個知識點時,一定要掌握的地方。我們可以分成三個角度去理解這個知識點。
一、牛頓第一定律證明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即物體不受力,運動狀態不會改變;物體運動狀態改變必定受力的作用。
二、“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包含了兩層意思。①是這個物體確實沒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這是一種理想的情況,實際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②是這個物體所受的合力為零,此時它的作用效果與不受任何力時的效果是相同的。
三、“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指的是物體不受外力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
這裏面有幾個名詞一定要弄明白,一個是不受外力作用,重力就是外力,萬有引力也是外力等等。像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就不是外力。還有一個是運動狀態的改變。物體的速度大小改變了或者運動的方向改變了。它們當中任意一個發生改變或者兩個都改變都代表運動狀態發生改變了。比如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雖然速度大小沒有發生改變,但是運動的方向發生改變了。所以它的運動狀態一直在改變。而如果做的是加速直線運動,雖然方向沒有改變,但是速度大小發生改變了,所以這個物體的運動狀態也發生改變了。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裏。有不懂的可以留言或私信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