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警惕:有4個學習壞習慣,再聰明的孩子也學不好
經常能夠聽到家長抱怨:
“學習太難了。”
“孩子怎麼學習都考不好。”
“孩子就是討厭學習。”
其實,孩子的厭學情緒本不可怕,怕的就是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別説孩子自己放棄自己,很多父母都會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確實比較笨…
而事實是,孩子的天性都是一樣的,沒有哪個孩子天生不適合學習。倘若孩子一直在學,成績卻怎麼都提不上去,很大可能是由於後天的學習習慣不對造成的。
一、上課聽講不認真
孩子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上,課堂學習效率低,勢必就會影響成績。而孩子又處在大腦極其活躍,好奇心特別重,很容易分心走神的一個年紀,所以很容易在聽課的時候開小差。課上錯過的知識點,要在課下花更多時間去理解。
因此,課下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讓孩子有計劃地去開展學習,長此以往,孩子每完成一個目標都會獲得一次榮譽感和自信。
二、只顧埋頭做題,從不自主思考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成績忽高忽低的現象,大多數原因有點像“瞎貓撞上死耗子”,成績高的時候是因為做題時恰巧遇到了自己會的題,而如果遇到不會的就不會融會貫通。
很多學科的考核都是對知識點的運用,只有徹底理解這些知識點,再去解題,才能鞏固知識。因此學習和答題時,父母要教會孩子去分析題目是想考你哪個知識點,每個題之間有什麼聯繫和異同點。
孩子學會了整合分析知識點,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做題思路,以後遇到相同的問題才會順暢。不僅如此,孩子平常思考得多了,對知識的印象就會深刻,從而逐漸形成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拖延
根據科學數據分析:成績差的孩子,99%都有拖延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絕對不會今天做;假期裏能先玩的,就絕對不會先寫作業。
這些孩子的常態是:作業總要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寫會兒作業,喝口水,再休息一會兒……
而拖延症的壞處就在於:一旦養成了這種習慣,不但學習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會變得磨磨蹭蹭。
因此,對於有拖延症的孩子,父母可以這樣做:孩子做題時,父母可以要求他以半個小時為標準開始進行練習,在這段時間內,只專心做一件事情,譬如做一份數學卷子,或者看一本書。
四、不注重閲讀
常言道,“得語文者得天下”。閲讀在語文學習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閲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孩子閲讀及寫作能力。
父母可以教會孩子最基本的閲讀方法,學會瀏覽、略讀、精讀等讀書方法。
在孩子閲讀的同時,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讀同一本書,閲讀以後父母和孩子就可以就讀過的內容進行探究和討論,這樣可以讓孩子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言文字,學會摘記和寫讀書心得。
如果家裏的孩子有以上這些壞習慣,那麼父母必須要及時幫孩子糾正過來,千萬別讓孩子繼續這樣對待學習。生活中,父母更要多留意、多觀察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勞逸結合的去解決問題,這才是提升成績的王道。